口 邱園園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是對青少年勵志,對家長傳授教子秘籍的書。它記錄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泰戈爾、海明威、楊振寧、丁肇中等五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成長故事。書中把鼓勵立志,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培養(yǎng)興趣,嚴格要求,積極動手,學會思考,認真觀察列為造就天才的七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每個孩子身上都具有天才的潛質(zhì),關(guān)鍵是要有發(fā)現(xiàn)天才的眼睛??v觀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成長歷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是最為關(guān)鍵的因素。
為人父母者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但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高爾基說:“愛孩子,母雞也會?!币匾暩改傅慕逃蜐撘颇淖饔?。望子成龍的父母往往都不是龍,卻對孩子要求比較高,自己不能以身作則,其教育結(jié)果可想而知。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家庭在教育投資上的花費所占收入比重并無明顯差別,其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父母與孩子相處時間和教育方法上。中國的父母應該拋棄原有的“只投錢不投時間”以及“黑白臉”的教育方式,以通過增加交流時間、以身作則、興趣引導等方面進行教育。
其次是教師的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靈魂的引導者。在學校里,老師喜歡的往往是聽話、學習好、聰明的孩子,他們的這種觀念使得一些孩子逐漸喪失了自主性。習慣于聽從別人的安排,拋棄一切興趣愛好,一心鉆進書本里。待步入社會以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所失去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這是多么可怕!
事實上,我們的社會不可能只需要科學家、公務員,我們也需要商人、工程師、農(nóng)藝師、作家、藝術(shù)家……培養(yǎng)孩子的多重愛好,引導他們的興趣,教他們做人的道理,這才是教師應該做的。
天才并非少數(shù)人的專利,雖然每個孩子不盡相同,但只要因材施教、適當引導,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都能成功。所以,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十九世紀,德國有一個著名的天才卡爾·威特,八九歲就能說六國語言,通曉各門自然科學,九歲考入萊比錫大學,十三歲出版《三角術(shù)》,十四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可是他卻說:“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決定于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于生下來后到五六歲時的教育。
人的天賦差異各有不同,可生命的潛能無限!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重要的是如何發(fā)掘這種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