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含笑,于天啟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廣州510378)
多發(fā)性骨髓瘤是由于漿細胞惡性克隆,合成和分泌結構單一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和(或)其輕鏈,并伴有正常免疫球蛋白減少的惡性腫瘤。糖皮質(zhì)激素對淋巴細胞具有溶解作用,地塞米松可以通過多種通路誘導B淋巴細胞的凋亡。中國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7版)推薦,無論初始治療還是復發(fā)以及原發(fā)耐藥多發(fā)性骨髓瘤,均首選包含地塞米松的化療方案[3]。隨著蛋白酶體抑制劑(如硼替佐米)、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如來那度胺)的出現(xiàn)以及應用,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有所提高。然而在現(xiàn)有的治療方法下,大多數(shù)患者還是不可避免地進展為復發(fā)難治性多發(fā)性骨髓瘤[4]。Wnt通路與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的生長、發(fā)育、遷移有關,在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中被異常激活。Wnt通路被激活后,糖原合成酶激酶-3 (GSK-3)活性受到抑制,使β-catenin在核內(nèi)聚集,激活下游靶基因如c-Myc和cyclin D1,促進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增殖。研究[5]認為,影響β-catenin或GSK-3β的基因蛋白表達可能是多發(fā)性骨髓瘤治療的新方法。多發(fā)性骨髓瘤屬中醫(yī)“骨痹”“骨蝕”“虛勞”等范疇,以脾虛虧虛、痰瘀濕毒為病機。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黃芩苷是黃芩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抑制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細胞的生長[6]、降低阿霉素耐藥性[7]的作用。2018年3月31日~2018年8月31日,我們觀察了不同濃度的黃芩苷對人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株U266增殖、凋亡、侵襲及β-catenin、GSK3β、c-Myc、cyclin D1表達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細胞、藥物、試劑及儀器 人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株U266購自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黃芩苷(95%)、地塞米松(標準品)、BCA蛋白定量試劑盒購自大連美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PMI1640培養(yǎng)基、青-鏈霉素混合液(100×)、胎牛血清、PBS緩沖液購自Gibco公司,CCK-8試劑盒購自同仁化學研究所,Annexin-V/PI雙染試劑盒購自貝博生物,柱式TRIzol總RNA抽提試劑盒購自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DNA kit購自Thermo Scientific公司,F(xiàn)ast SYBR Mixture(High ROX)購自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脫脂奶粉購自美國BD公司,Anti-beta Catenin抗體、Anti-GSK3(alpha+beta)抗體購自Abcam公司。細胞培養(yǎng)箱、超凈操作臺購自上海力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流式細胞儀購自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1.2 細胞分組及黃芩苷給予方法 ①黃芩苷對U266細胞半抑制濃度(IC50)的檢測:U266細胞培養(yǎng)于含10% FBS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中,置于37 ℃、5% CO2、潮濕空氣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每2~3 d換液1次,待細胞生長至80%~95%融合時進行細胞傳代,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用于實驗。收集對數(shù)期U266細胞,實驗組分別用濃度為2、4、8、16、32 μmol/L黃芩苷培養(yǎng)基重懸細胞,對照組加入不含黃芩苷的培養(yǎng)基,分別接種于96孔板,調(diào)整為每孔細胞數(shù)5×104個,分別培養(yǎng)24、48、72 h后,每孔加入10 μL CCK-8試劑,孵育1.5 h,酶標儀450 nm處檢測各孔的吸光度(OD)值,計算各濃度細胞增殖抑制率。通過Graph Pad Prism 6計算可得,24、48、72 h黃芩苷對U266細胞的IC50值分別為45.63、18.28、6.12 μmol/L,呈時間和濃度依賴性。取48 h的黃芩苷對U266細胞的IC50值18.28 μmol/L為最佳濃度,用于后續(xù)實驗。②細胞分組及黃芩苷給予方法:將U266細胞分為4組,空白組加入不含藥物的培養(yǎng)基、地塞米松組加入地塞米松、黃芩苷組加入黃芩苷、地塞米松+黃芩苷組加入地塞米松和黃芩苷,分別培養(yǎng)。
1.3 各組細胞增殖抑制率測算 各組細胞培養(yǎng)24、48 h時,采用CCK-8法檢測各組OD值,以OD值反映各組細胞增殖抑制情況。
1.4 各組細胞凋亡率測算 采用流式細胞術Annexin V-FITC/PI雙染法。各組細胞培養(yǎng)24 h時,用Annexin-V/PI雙染試劑染色后流式細胞儀檢測,調(diào)試電壓和熒光補償后,畫十字門,記錄各組十字門的第四象限細胞百分比,以第四象限細胞百分比表示各組細胞凋亡率。
1.5 各組細胞侵襲能力檢測 采用Transwell 侵襲實驗。各組細胞培養(yǎng)12 h時,結晶紫染色,光學顯微鏡下隨機選取不同視野,計數(shù)結晶紫染色的穿膜細胞數(shù),以穿膜細胞數(shù)表示各組細胞侵襲能力。
1.6 各組細胞β-catenin、GSK3β、c-Myc、cyclin D1 mRNA檢測 采用RT-PCR法。各組細胞培養(yǎng)48 h時,提取各組的總RNA,使用逆轉(zhuǎn)錄試劑盒逆轉(zhuǎn)錄成cDNA,以cDNA為模板,參照PCR 擴增試劑盒說明書配制PCR反應體系,以GAPDH為內(nèi)參進行PCR擴增。引物序列:β-catenin上游引物為5′-AAAGCGGCTGTTAGTCACTGG-3′,下游引物為5′-CGAGTCATTGCATACTGTCCAT-3′;GSK3β上游引物為5′-AGACGCTCCCTGTGATTTATGT-3′,下游引物為5′-CCGATGGCAGATTCCAAAGG-3′;c-Myc上游引物為5′-GTCAAGAGGCGAACACACAAC-3′,下游引物為5′-TTGGACGGACAGGATGTATGC-3′;cyclin D1上游引物為5′-GCTGCGAAGTGGAAACCATC-3′,下游引物為5′-CCTCCTTCTGCACACATTTGAA-3′;GAPDH上游引物為5′-TGTTCGTCATGGGTGTGAAC-3′,下游引物為5′-ATGGCATGGACTGTGGTCAT-3′。PCR反應條件:95 ℃ 10 s,60 ℃ 15 s,72℃ 20 s,共進行40個循環(huán)。用2-△△Ct表示各組細胞中β-catenin、GSK3β、c-Myc、cyclin D1的mRNA相對表達量。
1.7 各組細胞β-catenin、GSK3β蛋白檢測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各組細胞培養(yǎng)48 h時,分別提取細胞總蛋白,BCA檢測蛋白濃度,調(diào)整蛋白濃度為1 g/L,煮蛋白變性,取20 μL蛋白樣品于電泳槽中電泳,電轉(zhuǎn)蛋白至PVDF膜,5%脫脂牛奶封閉1 h,加入各蛋白一抗,4 ℃孵育過夜。TBST洗滌3次后加入脫脂牛奶標記的二抗,室溫孵育后洗滌3次,化學發(fā)光顯色后,Image J軟件計算各組細胞β-catenin、GSK3β蛋白的相對表達量。
2.1 各組細胞OD值比較 培養(yǎng)24 h時,空白組、地塞米松組、黃芩苷組、地塞米松+黃芩苷組的OD值分別為0.33±0.01、0.29±0.01、0.30±0.01、0.27±0.02,地塞米松+黃芩苷組與空白組相比,P<0.05;其余各組間相比,P均>0.05。培養(yǎng)48 h時,空白組、地塞米松組、黃芩苷組、地塞米松+黃芩苷組的OD值分別為0.57±0.02、0.42±0.02、0.49±0.01、0.36±0.02,組間相比,P均<0.05。
2.2 各組細胞凋亡率比較 培養(yǎng)24 h時,空白組、地塞米松組、黃芩苷組、地塞米松+黃芩苷組細胞凋亡率分別為5.4%、17.8%、13.8%、30.5%,黃芩苷組與地塞米松組相比,P>0.05;其余各組間相比,P均<0.05。
2.3 各組細胞侵襲能力比較 培養(yǎng)12 h時,空白組、地塞米松組、黃芩苷組、地塞米松+黃芩苷組每個鏡下穿膜細胞數(shù)分別為(99±8.19)、(88.33±6.11)、(87.67±2.08)、(32.67±3.5)個,黃芩苷組與地塞米松組相比,P>0.05;其余各組間相比,P均<0.05。
2.4 各組細胞β-catenin、GSK3β、c-Myc、cyclin D1 mRNA和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 見表1。
表1 各組細胞β-catenin、GSK3β、c-Myc、cyclin D1 mRNA和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
注:與空白組相比,﹡P<0.05;與地塞米松組相比,﹟P<0.05;與黃芩苷組相比,△P<0.05。
溶骨性骨病變或骨質(zhì)減少是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病理特征之一,近90%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會發(fā)生骨質(zhì)溶解性骨病變,常伴有嚴重骨痛、病理性骨折、椎體塌陷、高鈣血癥、脊髓受壓等與骨骼相關的事件。溶骨性骨病變是破骨細胞激活和成骨細胞抑制的結果,打破了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在正常組織中形成的平衡狀態(tài),導致骨重塑改變。在多發(fā)性骨髓瘤中,破骨細胞數(shù)量和活性增加,而成骨細胞分化的負調(diào)控因子抑制骨形成。因此,以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為靶點的新型藥物不僅是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溶骨性病變的一種很有研究價值的治療策略,也是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一種頗具前途的治療新策略[8]。研究[9]顯示,黃芩苷在低濃度(低于1 μmol/L)下可促進大鼠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成骨分化成熟、增強破骨細胞分化和骨吸收,而在高濃度(高于2 μmol/L)時對破骨細胞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黃芩苷可抑制U266細胞的增殖;黃芩苷能夠誘導U266細胞的凋亡,并增加地塞米松對細胞凋亡的誘導;經(jīng)黃芩苷干預后下室穿膜細胞數(shù)減少,作用效果與地塞米松類似。
Wnt 信號通路在組織和器官的穩(wěn)態(tài)維持和修復方面至關重要,與多種腫瘤有關,同時對骨形成和骨重建有重要作用。有研究[10]表明,黃芩苷可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黃芩苷可促進大鼠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成骨分化成熟,提高β-catenin、GSK-3β的mRNA水平,并提高β-catenin蛋白表達量。黃芩苷可顯著增加成骨細胞的成骨礦化和編碼骨分化標志物的mRNA水平,通過激活Wnt通路促進成骨細胞分化,激活GSK3β,進而誘導β-catenin的核積累,激活下游靶向基因轉(zhuǎn)錄,并可間接調(diào)控破骨細胞的活化。綜上所述,黃芩苷可通過調(diào)節(jié)Wnt通路調(diào)控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增殖分化,治療和預防溶骨性骨病變及骨質(zhì)疏松,從而達到間接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目的。但目前尚未證實黃芩苷可以直接作用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抑制細胞的增殖、侵襲,促進細胞凋亡。本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芩苷和地塞米松均可下調(diào)Wnt通路調(diào)節(jié)分子β-catenin、GSK3β及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 mRNA的表達;黃芩苷和地塞米松聯(lián)合應用時,可下調(diào)β-catenin、GSK3β蛋白表達量,但黃芩苷、地塞米松單獨應用時則不能。
目前認為,β-caetnin是Wnt信號傳導通路的正向調(diào)節(jié)因子,而GSK3β是負向調(diào)節(jié)因子[11]。但本實驗結果顯示,黃芩苷干預多發(fā)性骨髓瘤U266細胞后,β-caetnin和GSK3β mRNA的表達均下調(diào),黃芩苷和地塞米松聯(lián)合應用時,也可下調(diào)β-catenin、GSK3β蛋白表達量,與其他研究結論不完全相符。目前尚缺乏血液系統(tǒng)疾病尤其是多發(fā)性骨髓瘤各細胞系經(jīng)Wnt通路抑制劑或中藥單體干預后對Wnt通路中β-catenin、GSK3β的mRNA及蛋白表達的影響的研究,尚需接下來進一步實驗的證實。另外,是否由于黃芩苷對多發(fā)性骨髓瘤U266細胞Wnt經(jīng)典通路起到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使其在誘導凋亡過程中β-catenin、GSK3β的mRNA及蛋白表達均下調(diào)亦需要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黃芩苷可抑制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的增殖、侵襲,促進其凋亡,作用效果與地塞米松類似,黃岑苷與地塞米松聯(lián)用時有協(xié)同作用。黃岑苷與地塞米松聯(lián)用時,可下調(diào)Wnt通路調(diào)節(jié)分子β-catenin、GSK3β及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 mRNA的表達,還可下調(diào)β-catenin、GSK3β蛋白表達量。黃芩苷與地塞米松可能通過Wnt通路及其下游因子調(diào)控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