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涵
一則漫畫展現(xiàn)在眼前,一位清潔工人正在辛勤地打掃大街。面對這樣的情景,一位母親對她的兒子說道:“如果你不努力學習,你的結果就會和他一樣?!绷硗庖晃荒赣H則對她的女兒說:“如果你好好學習,你能夠為他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兩句話,展現(xiàn)出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一位母親用清潔工人的辛苦來警告自己的孩子,并不知道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另一位母親則通過這件事教育自己的孩子擁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廣博之心。前者認為教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用像清潔工人一樣忙碌奔波,后者則是認為教育的意義在于為他人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精神境界孰高孰低,一見便知。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里,浮躁不安的分子彌漫在空氣之中。“教育”這一名詞竟也“潛移默化”于時代洪流之中。近日,上海一中學招生信息刷爆網(wǎng)絡,該中學為上海知名中學,一些牛人的招生簡章層出不窮。“孩子遺傳了復旦大學母親的語言天賦,一歲半開口說話,現(xiàn)能背誦五百余首古詩,多篇文章發(fā)表”“五歲自學完初中物理內(nèi)容,對物理學科有較大興趣,多次獲得物理知識競賽獎項?!泵鎸@些牛娃們的簡章,顯然并非出自他們之手。從中折射出來的,更多的是他們背后家長的焦慮,從小就規(guī)劃出孩子們的人生,追求名校名師,為了孩子們能讀上好中學,使盡渾身解數(shù)。這種功利式的教育模式,正如第一位家長那樣,希望孩子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可這種所謂的“成功”,難道不是因為功利蒙蔽了雙眼,與教育的初心漸行漸遠嗎?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逃哪康膹膩矶疾皇且怨麨榍疤?,而是在于對心靈的培養(yǎng),對人格的塑造。何為“真”?真是對教育的認真,對他人的真誠,對國家、對社會的真心。只有成為真人,才能做到如孟子所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教育所致力培養(yǎng)的從來只有在乎“萬民之憂樂的君子,而非利己至上的小人”。前有張橫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后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他們所追求的并非一人一己一家之樂,而是萬民萬家之樂。正如第二位母親的教誨那樣,學習是為了給他人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世界,這才是教育的偉大所在——它培養(yǎng)的從來不是成功者,而是一個有責任有理想有擔當?shù)某扇苏摺?/p>
在這個迅速發(fā)展的世界里,我們在物質生活方式上的選擇越多,乘坐飛行器的距離越遠,就越要增強靈魂的定力,一個微小的偏差,可能讓我們與教育的初衷越走越遠。成功從來不是教育的本心,成人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