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奇
公元1135年,英國國王亨利一世溘然長逝。由于他已故去的兩個兒子均沒有子嗣,女兒瑪蒂爾達又遠嫁法國,其妹妹的兒子斯蒂芬便捷足先登,搶到了王位。
七年后,瑪蒂爾達的兒子亨利已長大成人。他認為,只有自己的母親繼承王位才合情合理,于是,就在歐洲大陸組織了一支雇傭軍,以支持其母對王位的要求為名,浩浩蕩蕩地開赴英格蘭,準備攻打斯蒂芬。當時,亨利年僅19歲,由于經驗不足、籌劃不周,致使部隊剛剛渡過英吉利海峽,就花光了所攜帶的全部錢財。無奈之下,他做出了一個看似匪夷所思的決定——給對手斯蒂芬寫求援信。信中,他實話實說道:“因出征時考慮欠周,導致現在沒了供給,懇請您提供幫助,好讓我將這些雇傭軍送回法國?!闭l知看罷來信,斯蒂芬居然真的慷慨解囊,派人送給亨利一大筆錢財,令他得以回到法國。
不過,亨利對王位的追求并沒有到此為止。1153年,羽翼已豐的他又率領大軍卷土重來,經過幾場激烈戰(zhàn)斗,斯蒂芬終于敗下陣來。就在對方準備讓出王位時,亨利卻感念此前得到的幫助,極為紳士地同手下敗將達成了一個君子協(xié)定:國王繼續(xù)由斯蒂芬來做,但得把自己立為太子;待斯蒂芬百年后,自己再名正言順地繼承王位。次年,斯蒂芬非常體面地離世。亨利加冕為英國國王,成為史上著名的亨利二世。
爭奪王位必須兵戎相見,但卻不是你死我活。面對對手,斯蒂芬該幫助時施以援手,亨利當感恩時懂得報恩;這種真誠坦蕩的精神屬于人生的大智慧,確實讓人感佩之至。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