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周華(江蘇海門市三和初級中學)
班級文化建設是指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建立一種班級內部的獨特價值觀,形成班級特色的行事作風和行為準則。完善農村初中班級文化的建設,有利于通過班級整體的文化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也是構建現(xiàn)代化文明校園的需求。
物質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同時也是班級文化的載體。通過物質建設為中學生打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分氛圍,能夠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學習動力。因此,要合理地對教師內公共物品的設置做出規(guī)劃,充分發(fā)揮物質文化建設的作用,體現(xiàn)班級文化建設的人文性和教育性。
班級制度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制度能夠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提升班級管理效率。因而,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制度文化的建設非常關鍵。班主任要以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出發(fā)點,以學校相關規(guī)定為基準制定班級內部管理制度,通過符合班級實際管理情況的各項規(guī)定,促進班級文化氛圍的形成。
精神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它指的就是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通過班級管理者也就是班主任采取有效措施,在為班級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同時,使學生擁有共同的價值取向,達到精神上的團結和凝聚。精神文化建設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是班級發(fā)展的重要推力。
首先應當在管理層面充分重視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樹立對學生的關懷意識,了解學生的需求,合理開展班級管理和教學活動,使學生自覺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和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的優(yōu)缺點,明白如何才能發(fā)揮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優(yōu)勢,糾正他們的不足,并注意給予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這樣開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對自身的管理中,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最重要的是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管理需求,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師生之間溝通太少,是很多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此外,教師以及學校對學生的關懷較少,學生的個性需求得不到滿足,都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消極情緒。因此,加強師生交流,增進師生情感是精神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首先,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積極開展班會、研討會等一系列交流活動,通過課堂互動和對話加深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其次,班主任應鼓勵各科教師將“班級文化建設”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使師生之間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每周一的第一堂課之前,班主任可以到教室與學生談心,聊一聊周末發(fā)生的趣事,了解學生的業(yè)余愛好和習慣。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也可以對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與學生交流這一星期的教學安排。在讓學生做好充足準備的同時,聽取學生的意見,適當?shù)貙φn程內容進行調整。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提出意見的精神,有效推進了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建設理念下開展物質文化建設,要善于利用活動的形式。班主任要抓住中學生好動的特點,組織一些具有文化建設意義的活動,通過在不同場景中的活動,班主任在為學生營造的文化氛圍中,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以積極美好的品質感染學生,使學生接受良好氛圍的熏陶和引導,實現(xiàn)物質文化建設對中學生的教育和影響。
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一同清掃校園及校園周邊的場地。為環(huán)衛(wèi)工作者提供幫助,體會他們的辛苦,感恩他們的付出。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以及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思想。另外,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愛人”的精神,為將來踏上社會投身工作都有積極的作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班級文化建設對初中生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現(xiàn)階段的初中班級文化建設,需要從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以及精神文化建設三個方面開展。班主任必須明確自身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領頭人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其中的主人翁作用,通過多方面手段建設完善班級文化建設。只有在學校、家長以及學生自身的協(xié)助下,才能夠切實提高初中班級文化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