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志 韋延鈞 詹帥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華陽鎮(zhèn)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
紅色資源在思想上的引領作用從三個方面可以體現(xiàn):一是紅色資源教育可以匯聚人心,增強凝聚力。紅色資源所包含的經典事例和革命先烈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革命精神人心所向,人們會更加珍惜如今的自由和諧;二是紅色資源可以推動大學生教育思想的統(tǒng)一。紅色資源是長期以來的歷史積累和革命體驗,能夠促進多元思想統(tǒng)一規(guī)范化的實現(xiàn);三是紅色資源能夠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鼓舞斗志的作用。紅色資源是偉大革命先烈英勇事跡的體現(xiàn),對于后輩思想理論學習和思想政策貫徹落實都具有激勵作用。
紅色資源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借助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的真實經歷,真正做到從細節(jié)入手,用實際理念來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方針。首先表現(xiàn)為嚴肅法律法規(guī)。在革命年代,嚴明的紀律是團結群眾、戰(zhàn)勝敵人必備的前提,通過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可以認識到紀律嚴明的重要性,促使大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進一步強化紀律意識,自覺遵守紀律條例,約束自己的行為;其次,大學生良好作風的形成需要在思想上進行指導和灌輸。只有真正做到在思想上深刻理解和熟知,才能進一步體現(xiàn)在行為上,只有內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
盡管當前,紅色資源在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愈發(fā)具有運用價值,但一些高校對轄區(qū)內紅色資源的價值內涵的挖掘還遠遠不夠,導致大多數(shù)思想政治教師對于多數(shù)紅色資源的理解還停留在對紅色革命遺址、革命任務、革命事跡的參觀與講解層面,沒有傳達出紅色遺址與人物、事跡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也沒有將這種紅色革命精神與當?shù)丨h(huán)境、學習任務等相結合,并將這種紅色革命精神進行創(chuàng)新以應用于新時代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大降低了紅色資源對大學生的精神激勵作用。
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依然采取全國統(tǒng)一的教育內容,與具有當?shù)靥厣募t色資源相關的內容較少,沒有將當?shù)丶t色資源較好的利用起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高校學生對于該市革命遺址遺跡的數(shù)量與對應人物、事跡都了解不詳,因而就難以體會先烈在革命斗爭中精神、意志、品質,無法從根本上增強大學生的黨性。
現(xiàn)階段,一些高校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紅色資源的應用形式多集中在參觀革命遺址等方面,如參觀右江、樂業(yè)等革命根據(jù)地遺址等,雖然有與紅色資源相關的記錄文件,但傳閱度并不高。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參觀與文件記錄,很難引發(fā)新時代大學生的共鳴,也與新時代大學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再加上以書本文字、圖片這種單一的教育形式過于固化,大學生的接受、吸收程度不高,難以發(fā)揮長效的教育意義。
當前,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所在地區(qū)的紅色遺址眾多,如廣西百色,既有紅軍軍部舊址、工農民主政府舊址和紅軍會師遺址,也有眾多百色起義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針對高校教師對紅色資源價值內涵挖掘不足的問題,教師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當以這些紅色遺址為依托,充分詮釋曾經艱苦、險惡的斗爭環(huán)境,增強大學生對紅軍先烈的體驗感。此外,還應當深刻結合現(xiàn)階段的邊防環(huán)境,不斷強化紅色資源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讓廣大學生深切感受到無論是在革命年代還是在當前時代,都有相同的使命和光輝。
鑒于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高校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缺乏對當?shù)丶t色資源的有效利用,很難從根本上強化大學生的黨性。因此,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應用特色鮮明的軍事精神文化進行激勵。高校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對大學生進行精神文化建設,一方面可以利用宣傳欄、地方軍事網絡論壇來對紅色資源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紅色精神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可以開展與紅色資源相關的學術研究、藝術表演、知識辯論等,以此來加深大學生對當?shù)丶t色資源和知識的了解程度,并激勵大學生在面對各種邊防形勢時能夠始終做到奮勇向前,勇于面對各種不同的困難;第二,可以用豐富多彩的軍事行為文化進行培塑。高校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利用重走革命路線、重現(xiàn)革命斗爭環(huán)境等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體驗當時環(huán)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甚至還可以采用演習的方式讓廣大學生進行現(xiàn)場指揮,真正讓廣大學生認識到革命年代英雄精神的可貴。
時代發(fā)展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我國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當適當改變,在技巧和方式方面進行適當更新,以緊貼時代發(fā)展。首先,高校教師應當豐富知識理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重視網絡教育建設,加強對網絡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建立服務于廣大學生的網絡平臺,讓紅色資源教育在網絡信息技術中活起來,讓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次,注重實踐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如將當?shù)乩霞t軍或紅軍直系后代請入學校演講等,真實再現(xiàn)革命前輩們的光輝事跡,以感化廣大學生的內心,加深學生對當?shù)丶t色資源以及其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