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興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興隆鎮(zhèn)南雙洞小學,河北 承德 067300)
探究實驗的主要特點是學生親自收集和獲取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在實證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推理和思考,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驗和有關的理論,作出判斷和結論;通過交流、討論、辯論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對科學概念的理解,而不僅僅是依靠講授來接受科學概念。要想切實提升探究實驗的實效性,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教師在備課時應想清楚這節(jié)課到底想干什么,怎么去做。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有若干個環(huán)節(jié),要想在40分鐘里獲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則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設計,對40分鐘合理分配,盡量避免無效時間,避免無效環(huán)節(jié),讓目標落實步步為營。
在教學中,教師的教要依賴于學生的學,學生的學要靠教師的教,教師在備如何教的同時,更要注重備學生怎樣學,了解學生的學情和他們的思維方式。“前概念”對學生掌握科學概念的重要性使得科學教師在備課時要去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而實際上很多時候,學生的想法會出乎我們的意料,學生前概念的水平以及暴露的一些問題,正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要了解學情,本班的學生接受程度是哪些,哪些問題是大部分的學生能回答的,哪些問題只有個別的學生能回答出來。如此考慮的話,能兼顧班級中不同等級的學生,給優(yōu)等生發(fā)揮的空間、給學困生逐步向上的階梯。每個人的知識經(jīng)驗、生活環(huán)境和認知水平等都不盡相同,教師備課時也要預設到課堂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并思考好對策,提前做到心中有數(shù)。
要充分把握教材,緊抓重難點,圍繞重難點展開,將本課的基礎知識落實到位,能不講的不講,能讓學生自己思考的,教師不代講,將課堂時間花在真正有用的知識能力的訓練上。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在腦海中想象班級中的學生對于這個問題會怎樣回答,預設答案,與課堂中真實的場景進行比較,那在課堂上的反映,解決問題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對于一個主題,教材中往往安排兩三個探究活動,一個活動有時還要二次探究三次探究,因此,找準探究關鍵,刪繁就簡,避免無效環(huán)節(jié)是進行有效探究的重要策略。
我在執(zhí)教《空氣的熱脹冷縮》這一課時,教材安排了兩個探究活動,第一個是仿照水的熱脹冷縮裝置,在空平底燒瓶口塞上塞子,中間穿一根玻璃管,然后在玻璃管中間留一段紅色水柱,放到熱水中觀察水柱的變化;第二個是空錐形瓶口套上氣球放到熱水杯中觀察氣球的變化。經(jīng)過課前實驗,我發(fā)現(xiàn)第一個實驗管子中留一段水柱難度較大(玻璃管較粗,受重力作用水易流下來)。于是我決定放棄第一個而保留用氣球的那個,另外我還加了一個“噴泉”實驗,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效果更突出,同時這個實驗和錐形瓶氣球裝置并不是完全平行的,而是有了一個小小的梯度,學生都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興趣。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探究源于問題,有問題才會引發(fā)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是有效探究的前奏。因此,在科學課堂中,必須精心設計,讓問題成為有效探究的起點。
導入是關鍵。好的導入如同路標,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導入應該開門見山,簡單流暢,直奔主題,有時可以帶點神秘色彩,學生會更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遇到感興趣的事物時,總會充滿好奇,產(chǎn)生質(zhì)疑,并會想盡辦法去深入學習探究。
五年級下冊《熱》單元第二課《給冷水加熱》,我用問題引入,“等體積的冷水和熱水有沒有輕重?”“誰輕誰重?”
引發(fā)學生思考,難道冷水和熱水還有輕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把裝有冷水的密封袋放入到熱水中,實驗現(xiàn)象出乎學生的意料,使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探究欲,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了鋪墊。
學生探究與科學家探究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有教師指導,教師的指導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秾W記》中提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在于引導、激勵學生,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強迫或代替學生學習。在探究式學習活動中,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組織和支持作用,讓學生主動而有目的地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示范和與學生的互動,以及組織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辯論,將學習引向深入。在課堂探究中,作為主導的教師是學生探究的支持者,不僅要在課前進行探究過程的科學合理預設,還要在課堂探究中進行有效的調(diào)控與點撥,更要對學生探究所需材料進行提前準備。這些都是對學生課堂有效探究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