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謝瑜
(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
隨著新媒體技術趨于成熟,新媒體的運用逐步向社會各方面發(fā)展。新媒體即時傳播、海量信息的特點貼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新媒體個性化程度高、主觀意識強的特點更是與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征高度重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效運用新媒體,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有效利用新媒體功能,可以合理引領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可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新時期,新媒體技術疾速進步,新媒體行業(yè)逐步繁榮,新媒體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因為大學生具有操作能力強,接受能力高,并且人人擁有移動終端的特點,所以受新媒體的影響尤為顯著。
首先,新媒體改變了大學生的網絡交流方式。新媒體傳播的交互性,使得大學生從信息接收者轉變?yōu)樾畔⒌慕邮照吆蛡鞑フ?,大學生可以針對信息發(fā)表自由言論,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意見,提高了參與度與自由度。其次,新媒體改變了大學生一貫的學習方法。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被灌輸各種理論思想,自主選擇性差。新媒體為大學生打破了這一封閉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慕課、直播等網絡媒體,大學生可以接收更全面的信息,開闊了視野。最后,新媒體還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改變。手機短信、網絡、數字電視電影等豐富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渠道,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多種日常娛樂活動。新媒體運用與大學生活動的高度融合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對象基礎,有利于新媒體在教育工作中的運用。
新媒體具有交互性與實時性的特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教育者主導,以大學生為主體對象,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教育者與大學生的溝通交流。新媒體的運用為兩者搭建了雙向互動的平臺,教育工作能夠獲得真實的反饋,有助于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新媒體具有海量共享的信息。各個高校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存在差異,導致大學生的受教育情況有優(yōu)有劣。新媒體能夠促進高校教育資源的共享,平衡高校間教育成果的差異,使大學生得到公平合理的受教育資源與機會。
新媒體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更加個性化,傳播主動性強。教師授課,學生聽講是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忽視學生的主觀想法與個人感受的表達。在高校,大學生通過新媒體的運用,能夠積極主動地發(fā)表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看法與建議,發(fā)揮教育的主體功能,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發(fā)聲怎樣的教育方法是合適的,激發(fā)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大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薄耙\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chuàng)新,增強工作時代感和實效性?!?[2]新媒體的運用切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多層次的需要,擴展了教育工作的內容,提供了新穎的教學手段,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帶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在高校學習成長的階段,是大學生塑造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思想未成熟的大學生無法擁有正確堅定的判斷能力。而新媒體即時的傳播與海量的信息,意味著信息的真實與安全具有不確定性,甚至會有危害社會秩序、國家安全的言論出現,面對不健康的網絡消息,大學生容易受到思想沖擊,輿論一旦爆發(fā)將難以控制,正常的教學秩序難以為繼,教育環(huán)境會復雜化,不利于大學生在校的思想政治學習。
新媒體為大學生帶來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除了豐富的理論實踐知識,還存在大量的娛樂方式。聊天、購物、游戲容易使大學生沉溺于網絡世界,新媒體的教育功能不能完全體現出來。大學生趨向選擇花費更多的時間在網絡世界,相對的學習時間減少,最終影響到課程學習與成績。更有甚者,減少了現實中與同學、朋友的交流與交往。任其發(fā)展,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容易喪失正常的社交能力,久而久之會形成交往障礙。
傳統(tǒng)教學中,高校教育者只需上課講授單一的課本內容,課本內容多年不進行更新,教育者教學負擔小。在課堂上單純講授理論知識,課程內容呆板枯燥,與大學生追求的新鮮事物產生矛盾。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以許多形式與新媒體結合,這對未經過系統(tǒng)的新媒體運用教學的傳統(tǒng)教師要求特別高,如何切合學生的心里期待、發(fā)展方向,利用新媒體教學更是對高校教育者的一個挑戰(zhàn)。
新媒體時代,在接收信息方面人人處于平等的地位,教育者與大學生也不例外。有時大學生比教育者更早接收到新聞熱點,內容也更豐富。隨著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不斷增強,學生隨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擾亂正常的課堂秩序,甚至對教育者的觀點理論提出質疑,使教育者在教學中獲得的滿足感減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的主導地位被削弱3[3],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高校有些教育者提出,自身在努力貼合時代,通過新媒體的運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運用的方法吸引力不強,學生配合度不高,認為網絡、手機是用于娛樂的,更有甚者利用新媒體教學課程時間進行上網娛樂,導致教育者對新媒體運用存在偏見,最后棄之不用,仍然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教學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陳舊單一,沒有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僅涉及政治思想、政策理念的宣傳,對新媒體的功能使用不充分。未結合大學生現實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忽視了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育方式仍是管制,宣傳內容千篇一律,無法受到大學生的青睞,甚至是抵制這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種資源沒有整合到位,新媒體的運用需要人才的維護、技術的推進以及經費的支持。以常見的“三微一端”為例,微信、微博、微視頻以及客戶端,新內容都需要人力來推送,確保信息的即時性與可靠性,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過程中,推送更新常常不及時,推送內容更是趨于同質化?!叭⒁欢恕钡姆€(wěn)定運行需要技術加持,否則用戶使用感差,瀏覽量上不去,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將付諸東流。以上都要求高校出資打造一支高質量的新媒體隊伍來維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體的運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切實把握住大學生們的思想動態(tài)。班級組織內,可通過班會、團學活動等方式,幫助大學生理性認識新媒體的各種功能,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增強學生間的友誼,使其現實生活更有意義。學校范圍內,可通過講座、論壇、課程的開設,向大學生有針對性地提供新媒體相關的法律知識、道德規(guī)范、應用方法等內容,讓大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新媒體正確合理的使用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營造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網絡上繁復的實時信息需要工作者們篩選出具有科學性、思想性的有效內容,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給大學生。工作者們要清楚新媒體時代海量信息、傳播迅速的特點,與其讓大學生被其他信息影響,不如主動出擊,“把握話語主導權”4[4],加強積極思想的引導,讓大學生接收積極科學的言論與信息。
大學生自身要提高自控能力,增強信息的辨別能力。高校的學習是高深學問的學習,若將大部分在校時間花費在新媒體的娛樂功能上,將是一種時間與精力上的浪費。大學生應該養(yǎng)成規(guī)律高效的學習生活方式,提高自控能力,主動吸收各類優(yōu)秀的思想理論。通過大學課程的認真學習,大學生應該逐漸掌握信息分析能力,不被輿論牽引,正確把握信息背后的本質,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思想、正確價值觀的人。
教育者要堅持教學以人為本,促進大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尊重每一位大學生的獨特性,重視每一位的成長規(guī)律。通過積極的溝通交流,關心大學生所思所感,把握思想動態(tài),聽取他們的建議或意見,探索出適合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過教育工作,使大學生成為順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符合國家建設期待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教育者要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觀念?,F在的大學生是一批有著自我獨立意識、向往新鮮事物的年輕人,傳統(tǒng)的教學教育方法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進一步發(fā)展,教育者應該先受相關教育。積極掌握新媒體技術,突破課堂的封閉與課時的短暫等限制,與學生搭建平等的交流平臺,找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共同話語,拉近雙方的距離。
教育者“自覺實踐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去觀察分析新媒體環(huán)境下良莠不齊的網絡內容”5[5],要堅定社會主義陣營,以自身堅定的思想為教育工作增強感染力、說服力。運用新媒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加強家庭責任、國家社會責任的承擔意識。
高??梢猿闪⑿旅襟w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的團隊。傳統(tǒng)高校中主要承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物的有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團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等,但各部門有各自的工作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明顯。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能夠有足夠的凝聚力,根據高校的現實情況,制定教育工作的路線規(guī)劃、發(fā)展方向、成效收集,成為一只大網有效地輻射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一位對象。
高校也應該集中打造影響力大、吸引力強的新媒體平臺?,F在,大學生活躍在新媒體的各個平臺中,傳統(tǒng)的高校新媒體隊伍無法成功做到所有平臺的有效覆蓋。那么,高校應該打造一個全面、有效的新媒體平臺,做到一拳出擊,影響力能夠到達每一位學生。面對輿論的不良發(fā)展,隊伍能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正面回答大學生的疑問,樹立積極正面的形象。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體的運用既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高校教育者只有緊跟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以學生為中心,才能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作用。高校也應該統(tǒng)籌資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體的運用提供發(fā)揮舞臺。只有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傳播優(yōu)秀先進的思想理論,才能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優(yōu)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