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冬天的精靈,在嚴(yán)寒的冬日,雪總會給世間帶來一份輕靈與潔白,在古人筆下,雪是什么模樣呢?通過他們的詩詞,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雖然遠在塞外,條件艱苦,可岑參卻自有一種盛唐的樂觀在,雪滿塞外,他說:仿佛一夜之間春風(fēng)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競相開放。寒冷的冬雪在詩人筆下,猶如燦爛的春天。
對雪
唐·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當(dāng)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這樣的雪花,讓詩人不禁感慨,希望白雪能掩蓋住世上一切丑惡,讓世界變得與雪一樣潔白美好。
踏莎行
元·王旭
兩種風(fēng)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
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fēng)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梅雪是冬天的主角,經(jīng)常有人會爭論:梅花好還是雪花好。王旭用這首詞告訴大家:花開兩朵,兩朵俱美。
兩種風(fēng)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細一看不是雪,因為雪無香氣,風(fēng)把香氣吹得四散。
雖然色彩一樣,形狀相似,但是有一個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家簾幕下低飛。
蟾宮曲·雪
元·薛昂夫
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
訪戴歸來,尋梅懶去,獨釣無聊。
一個飲羊羔紅爐暖閣,
一個凍騎驢野店溪橋,
你自評跋,那個清高,那個粗豪?
在這首元曲中,作者形容雪晶瑩潔白,雪片大如鵝毛,突出雪的情態(tài)。用雪夜訪戴的典故和孟浩然踏雪尋梅的故事,形容雪的高潔灑脫,頗有意趣。
清平樂
唐·李白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
高卷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
應(yīng)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這是一首豪邁、瑰麗、新奇的詠雪詞,富有生活情趣。詞人晨起,忽見雪花漫天飛舞,皓色茫茫,有感而作。
高卷窗簾看瑞雪飄飛,白色遠近迷漫了臺階。紛揚的氣勢如爐煙蒸騰,素寒花草掛一身玉佩。該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亂把潔白的云彩揉碎。 “應(yīng)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真是佩服李白的想像力。
望雪
唐·李世民
凍云宵遍嶺,素雪曉凝華。
入牖千重碎,迎風(fēng)一半斜。
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
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某天清晨,詩人醒后看到到處是白色的雪花,內(nèi)心愉悅,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首望雪詩。
雪飄進窗戶后,變成細碎的粉末,沒人梳妝卻飄灑下香粉,沒有樹林卻偏偏飄來鮮花。雪花亮光照徹天空,使暗淡的夕陽殘照感到羞慚,五彩繽紛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這樣的雪景,你喜歡嗎?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
宋·毛滂
蝴蝶初翻簾繡,
萬玉女、齊回舞袖。
落花飛絮蒙蒙,
長憶著、灞橋別后。
濃香斗帳自永漏,
任滿地、月深云厚。
夜寒不近流蘇,
只憐他、后庭梅瘦。
在這首詞中,詞人以蝴蝶比喻飛雪,情態(tài)動人。蝴蝶剛剛翻過繡簾,萬千玉女一齊舒袖起舞。落花片片,飛絮蒙蒙,總是在回憶灞橋分別后的情形。
清平樂·雪
宋·孫道絢
悠悠飏飏。做盡輕模樣。
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
無奈熏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悠悠揚揚,做盡輕模樣。”黃昏之際,作者看見了雪花在漫天飛舞。他形容雪花悠悠揚揚,輕盈的模樣,可謂貼切傳神。
夜里,聽見雪落的聲音,可以想象它們棲在梅上竹上。天亮了打開窗戶,雪花飛進來,可家里熏爐太熱,雪一下子就化作霧氣籠罩在金釵上。
詞人對雪的觀察和描寫可謂細致認(rèn)真。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
唐·柳宗元
三日柴門擁不開,階除平滿白皚皚。
今朝蹈作瓊瑤跡,為有詩人鳳沼來。
柳宗元在永州時居住于愚溪一帶,這里雜草從生,蓼花披岸,溪水清寒,道無行人。
柴門多日緊閉不開,門前石階鋪滿了白雪皚皚。如今有人把瓊玉般的積雪踏碎,是友人從京城給我寄了詩來。
雪天,收到友人詩作,真是極開心的事。
詠雪
南朝·吳均
微風(fēng)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zhuǎn),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這首詩以詠雪為題,實際上是觀雪感懷。作品中所寫的雪,既不是銀妝素裹的曠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飛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細雪。
“微風(fēng)”“細雪”“楊柳”“桂枝”,真是不一般的江南雪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出自唐代劉長卿。暮色中的山峰蒼茫覺路途遠,茅草屋在白雪的襯托下顯得十分地貧寒,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fēng)雪夜看到遠處回宿家的主人回來了。作者筆下的雪景,并沒有這么地冰冷,反而帶有一絲人情味!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fēng)夕照間。
最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愛東山晴后雪,卻愁宜看不宜登。
楊萬里詩中的雪與眾不同,他的雪不是常態(tài)的潔白,而是東山雪后陽光朗照下軟紅光里涌銀山的美麗景象。
這兩首詩作于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時候。東風(fēng)輕拂,萬物開始復(fù)蘇時節(jié),山開始掙脫冬日的枯黃,泛出片片青綠。詩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綠,早已忘記了早春還有絲絲寒意。在春風(fēng)夕照間停留,環(huán)顧群山,原來此刻最美的是東山上那一片雪。但在這兩首詩中讀到了愁,愁的是這樣的雪景,只能看卻不能登。抒發(fā)了好景易逝的感嘆!
雪成為眾多詩人寫詩的常客,這其中有對雪的喜愛之情,也有以雪來襯花,用雪來比喻自己高尚品德等等。當(dāng)魯小班讀完這些雪的詩句,更添了幾分對雪的喜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