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斌 張藝
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后,應做到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為實現(xiàn)走一路、學一路、生長一路的教育目標,研學旅行課程需要做到精心組織、有效管理,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之中體驗、合作、探究,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課程規(guī)劃:精準設計,高端站位
基地和營地是課程開發(fā)的主要力量,學校要根據(jù)各實踐基地提供的研學實踐“菜單”,與本校特色教育、文化教育有機融合,規(guī)劃研學課程。
筆者所在的學校秉承“明明其道,灼灼其華”的辦學理念,堅持“培育每棵苗,閃亮每顆星”的“紅星精神”,在今年春季設計了“紅星精神伴成長”的研學課程。一、二年級學生在三峽廣電中心開展以“體驗社會大視野,爭做小小新聞人”為主題的研學,過把“主播癮”;三、四、五年級學生在荊門市愛飛客小鎮(zhèn)開展以“紅星娃飛行之旅”為主題的研學,尋飛行歷史,嘆科技力量之神奇;六年級學生在南京開展以“紅星學子永遠陽光向上”為主題的研學,尋六朝舊夢,揚新時代少年風采。我們站在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的高度融合研學課程,精準設計,在具體的課程目標、組織、實施、評價等方面進行全面預設和詳細規(guī)劃。
課程實施:精細流程,緊密協(xié)作
每一個參與研學課程的管理人員都應明確自己的管理權限和責任邊界,為研學旅行課程的落地生根提供堅實保障。學校制訂了《研學旅行實踐課程十步實施流程》,注重規(guī)范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化解研學旅行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和廉政風險。這十步納入課程計劃、確定研學方案、組織招標評審、書面告知家長、方案審核備案、簽訂委托協(xié)議、收支研學費用、做好行前教育、具體組織實施、搞好雙向評價。
在實施流程中,家委會的作用十分關鍵。學校分級成立了家委會,共同修訂《家委會章程》,完善家長委員會工作制度。家長參與審定學校研學工作方案,結合《三峽研學網(wǎng)》上的課程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研學線路,與學校一同進行二次課程研發(fā);家長審議、確定收費價格,參與研學合同的商議、簽訂;邀請家長志愿者隨行,配合、監(jiān)督研學旅行的實施;研學結束,家長對基地服務情況進行評價,保障研學旅行組織管理的公開透明。
課程質(zhì)量:精度評價,互動生成
研學旅行課程的成效如何,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評價主體的角度出發(fā),我們設計了以下4種評價方式。
自我評價。學生作為評價主體,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自己的期望、學習行為、結果及品德發(fā)展狀況進行判斷與評估,是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
小組評價。在實踐活動中,學生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小組組員評價最為真切。評價形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在行為中。
研學老師的評價。研學老師觀察記錄學生的表現(xiàn)和成長,形成對學生的正式評價。同時也要合理運用非正式評價,如公開的獎勵和私下的指導相結合,增強說服性和對學生行為的引導性。
家長和社會評價。通過研學直播、關注微信平臺、信息留言互動、問卷調(diào)查等評價形式,給研學旅行的開展更深入和客觀的評價,為完善后續(xù)活動或下一期的研學課程提供指導。
只有堅持以“把每一個孩子培養(yǎng)成有學習力、價值力和生命力的未來人”為評價標準,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評價對象個性化、評價形式人文化,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研學活動中有所發(fā)展、有所成長,確保研學質(zhì)量。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紅星路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