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年來新興的埃及瑪瑙。這個石種容易出現(xiàn)這類抽象性的人物造型。但如此出色的,仍屬罕見。
玩人物石的人都知道,忌“死人”,求“活人”。區(qū)分點是石頭的一個內在活氣?!盎钊恕狈路鹩凶约旱乃枷耄芨銓υ?,甚至能對你的行為舉止作出反應。反映在這塊石頭身上,就是它出色的輪廓線條——從頸至肩至背,從首至頷至袖,無一不反映出高僧才有的內斂、莊重、虔誠。它周身氣息如此統(tǒng)一,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有自己靈魂的生命個體。
然而作為觀賞石,它的線條又是如此簡潔,如此準確。即便是匠人運心,能追摹造型,卻難成這般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作為一件作品,唯一的遺憾可能是石頭提供了太豐富的想象。
它是在誦經?在祈禱?在傳法?甚至在低頭小憩?都有可能。千頭萬緒,倒容易把觀眾的想象分散了,抓不到點上。于是設計者很巧妙地制造了一個“聚焦點”。伸出一只手,手上一盞紅燈。一下子把所有故事作了收束與凝練。
“燈”是一個石脈氣息的收尾,更是一個開啟心門的鑰匙。從它開始,你可以走近高僧的內心世界,理解他,讀懂他。
這伸出的一只手既應和了袍袖的輪廓,又關照了高僧頸項的線條。而且手的高度、位置都經過精心設計,使得人物舉止不卑不亢、不矜不伐。
紅蓮一盞,法光永傳,慈航普渡。莊重中帶有謙卑,謙卑里又有信心。
我們常常過分關注石頭的造型。但別忘了,所有的形,其實都是為了傳達“心”!
在這件作品中,設計者的落筆非常少,非常精,非常妙。
紅蓮燈、蒲團座、高僧的手掌,沒有一處閑筆,沒有一處不講究。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是“注意力”資源。
如何把一塊完美的石頭變得更吸睛?這件作品是典范。
題名:【心燈】
石種:非洲古磐石
規(guī)格:13cm×15cm×7cm
收藏:張煒
臺座設計:柳州市·周爺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