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高油田下部的基底碎屑砂巖來源于花崗質基巖,1987年以前,對非常規(guī)儲層中的基巖和基底碎屑砂巖進行過勘探。然而,在1989年鉆了第一口探井之后的20年,這些儲層并未成為目標儲層。基底碎屑砂巖的巨大潛力尚未被開發(fā),不過由于廣泛進行的水力壓裂設計優(yōu)化,使得動用這些資源成為可能。
之前,采用酸化增產措施對基底碎屑砂巖儲層沒有一點效果,因為這些砂巖源自花崗質基巖,含有粘土礦物(高嶺石和綠泥石)、重礦物、菱鐵礦、黃鐵礦、赤鐵礦等,由于低濾失性以及聯(lián)合反應動力學不佳,酸處理難以獲得效果。最終,使用支撐劑的水力壓裂增產措施被證明能提高產能,并且也是一種謹慎的替代選擇。
2013年,在B井進行了首次水力壓裂嘗試,但由于支撐劑的放置和進入非常困難,以失敗告終。凈壓力高和復雜分支發(fā)育是造成地層過早充填結束的核心因素。壓后壓力評價顯示,短裂隙的擴展導致了復雜裂縫面形成,從而降低了裂縫整體的導流能力。
隨后,改動A井的原有位置,在基底碎屑砂巖儲層完井,并將其選為進行支撐劑壓裂的候選井。該增產措施旨在應對基底碎屑砂巖地層的增產挑戰(zhàn)。修正了射孔設計,以減少近井筒彎曲度和射孔摩擦。射孔后,用醋酸緩沖液對目的層進行處理。采用了一種新的壓裂處理方案,以控制近井筒復雜裂縫的過度發(fā)育。為提高增產效率,設計了高泵速、高導流性支撐劑的尺寸和濃度。這些非常規(guī)的改造措施幫助A井成功布局了裂縫面。
A井初始產量為202桶/天,然而,由于儲層的致密性,產量下降。之后,采用氣舉法產量為100桶/天。成功進行水力壓裂處理后,經改造設計,產量增加至1580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