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凱 陳建華
(廣西大學資源環(huán)境與材料學院,廣西南寧530004)
我國銅礦資源的特點是貧雜化、嵌布粒度不均勻、礦物組成復雜[1-5]。傳統(tǒng)硫化銅礦選別工藝多采用石灰為抑制劑[6-8],該流程雖然成本低,但是當原礦中含有較多貴金屬金銀時,會對金銀的回收產(chǎn)生影響。如果能在自然pH條件下進行浮選,則既不影響銅礦物回收,又可以保證金銀等貴金屬的回收率。
試驗礦樣采自云南某礦山,礦石主要含銅礦物為黃銅礦,其次為輝銅礦、斑巖銅礦、銅藍等,貴重金屬如金、銀等含量也較高,其他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褐鐵礦等。脈石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絹云母、長石、綠泥石等。含銅礦物嵌布粒度微細,其中-0.05 mm粒級占有率為70.11%,-0.01 mm粒級占有率為19.81%。黃鐵礦主要呈現(xiàn)單體形式,另有少部分與黃銅礦呈包裹體形式存在,少部分與脈石共生或與脈石呈包裹體形式存在。原礦的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原礦含銅1.06%、含金0.38 g/t、含銀1.2 g/t,硫(主要以黃鐵礦形式存在)品位為3.56%。因此銅和金為主要的回收對象,硫可以附帶回收。
注:Au、Ag含量的單位為g/t。
對原礦分別進行了銅、金物相分析,結(jié)果如表2、表3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原礦含銅礦物主要為硫化銅,以硫化銅形式存在銅約占總銅的96.61%。
從表3可以看出,原礦含金礦物主要為連生金,其次為脈石包裹金,少量為硫化物包裹金和單體金,連生金占總金的70.15%,脈石包裹金占總金的15.99%。
礦石屬于嵌布粒度較細的硫化銅礦石,主要回收對象為銅和金,硫可以附帶回收。根據(jù)原礦性質(zhì),可以采用混合浮選與優(yōu)先浮選2種工藝。原礦的嵌布粒度微細,當采用混合浮選流程時,要使有用礦物與脈石很好解離,需要對混合粗精礦進行再磨再選,這樣銅與金的損失率都較高;另外,混合浮選流程混合精礦銅硫再分離時需采取加入石灰的高堿流程,石灰的加入會對金的回收產(chǎn)生不利影響。因此,采用優(yōu)先浮選流程進行試驗。粗選試驗流程見圖1。
磨礦細度試驗抑制劑D82的用量為300 g/t,捕收劑黑藥的用量為40 g/t。試驗結(jié)果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當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5%時,粗精礦銅指標和金指標均最佳。因此,選擇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5%。
2.2.1 捕收劑選擇試驗
分別以黑藥、3418A和Z-200為捕收劑,在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5%,抑制劑D82用量為300 g/t條件下進行試驗,結(jié)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當使用Z-200為捕收劑時,粗精礦銅的品位為9.89%,銅的回收率達到63.34%;金的品位為2.23 g/t,金的回收率為55.35%,銅和金的回收率都比較高,因此選擇粗選捕收劑為Z-200。
2.2.2 捕收劑用量試驗
在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5%,抑制劑D82用量為300 g/t條件下,進行捕收劑Z-200用量試驗,結(jié)果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Z-200用量的增加,粗精礦銅品位與回收率均先升高后降低,當Z-200用量達到10 g/t時,粗精礦銅品位與回收率最高;隨著Z-200用量的增加,金品位與回收率均先升高后下降,Z-200用量為10 g/t時,金品位與回收率最高。因此,選擇Z-200用量為10 g/t。
抑制劑的選擇對于硫化銅礦物的分選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磨礦細度為-0.074 mm含量75.5%,捕收劑Z-200用量為10 g/t條件下,選擇傳統(tǒng)抑制劑石灰與新型環(huán)保抑制劑D82進行對比試驗。D82的用量試驗結(jié)果如圖4所示,石灰的用量試驗結(jié)果如圖5所示。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D82用量的增加,粗精礦銅品位逐漸提高,提高幅度逐漸變小,銅回收率先提高后降低,D82用量為500 g/t時,銅回收率最高;隨著D82用量的增加,粗精礦金品位和回收率均先提高后降低,當D82用量達到500 g/t時,金品位和回收率均最高,即高用量的D82對金有抑制作用。綜合考慮,選擇D82用量為500 g/t。
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石灰用量的增加,粗精礦銅品位逐漸提高,銅回收率先降低后提高;金品位和回收率均先提高后降低,均在石灰用量為2 000 g/t時達到最大值。
對比以上2組試驗結(jié)果,當D82用量為500 g/t時,銅和金的選別指標都比較好,其中金的回收率為58.47%,而石灰的使用對銅和金的回收都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尤其對于金的回收影響更大。因此,選擇D82為抑制劑,用量為500 g/t。
硫酸銅是硫的良好活化劑,也是使用最廣泛的活化劑。礦漿中游離的銅離子會附著在黃鐵礦表面,產(chǎn)生疏水的薄膜,提高黃鐵礦的疏水性[7-9]。實驗室試驗結(jié)果表明,隨著硫酸銅用量的增加,硫粗精礦硫品位與回收率也隨之增加,當硫酸銅用量達到300 g/t時,回收率與品位達到最大值,隨著用量的繼續(xù)加大,硫回收率開始下降。因此,活化劑選擇硫酸銅,用量為300 g/t。
浮選回收黃鐵礦選擇常用捕收劑丁基黃藥[8-11],丁基黃藥的用量試驗結(jié)果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隨著丁基黃藥用量的增加,硫品位與回收率均先提高后降低,當丁基黃藥用量為200 g/t時,硫品位與回收率均達到最大值。因此,選擇丁基黃藥用量為200 g/t。
在條件試驗確定的最佳試驗流程和藥劑制度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實驗室小型閉路試驗。試驗流程如圖7所示,結(jié)果見表5。
表5表明,礦石磨細至-0.074 mm占75.5%,經(jīng)1粗2精2掃銅浮選流程得到了銅精礦銅品位46.83%,金品位14.22 g/t,銅回收率93.22%,金回收率78.96%的銅精礦,浮銅尾礦經(jīng)1粗1精1掃硫浮選,得到了硫品位58.69%、回收率75.18%的硫精礦。
(1)云南某銅礦石銅品位1.06%、金品位0.38 g/t、硫品位3.56%。礦石嵌布粒度較細,其中-0.05 mm粒級占有率為70.11%,-0.01 mm粒級占有率為19.81%。金礦物主要以連生體的形式存在,約占70.15%,其次為脈石包裹金,約占15.99%;銅主要以硫化銅的形式存在,硫化銅占有率為96.61%。黃鐵礦主要呈現(xiàn)單體形式存在,另有少部分與黃銅礦呈包裹體形式存在,少部分與脈石共生或與脈石呈包裹體形式存在。
(2)傳統(tǒng)抑制劑石灰與新型環(huán)保抑制劑D82對比試驗表明,D82在有效抑制硫化礦的同時還可以促進金的回收,且所需用量低、經(jīng)濟環(huán)保。
(3)在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5%條件下,以D82為抑制劑,Z-200為捕收劑,經(jīng)1粗2精2掃銅浮選,浮銅尾礦以硫酸銅為活化劑,丁基黃藥為捕收劑,經(jīng)1粗1精1掃選硫,閉路試驗得到的銅精礦銅品位46.83%,金品位14.22 g/t,銅回收率93.22%,金回收率78.96%,硫精礦硫品位58.69%,回收率75.18%。試驗結(jié)果對伴生貴金屬的硫化礦石浮選具有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