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喜歡彈鋼琴,即便本土制造的這種樂器音準常出問題 中國早在1895年就開辦首家鋼琴廠,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上世紀50年代,各大城市才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許多國有鋼琴制造廠。如今,中國每年的鋼琴產銷量達約35萬架。盡管產量巨大,但中國尚未被視為上乘鋼琴生產國。專家表示,鋼琴品質取決于制造工匠的手藝。就此而言,中國仍有長路要走,“中國制造的鋼琴尚無法在世界舞臺上競爭。很少在國際音樂廳看到。”
匿名業(yè)內人士說,本土企業(yè)缺乏制造鋼琴所有必需零部件的專業(yè)技能,因此一些零件不得不依賴從德國或日本等進口。中國還缺少真正精通音樂的技術人員,“對我們來說,這是個新行業(yè),我們的技術人員對鋼琴和音樂的理解遠遜于西方同行,這影響鋼琴的品質。”
自2011年起就從事鋼琴調音和修理的大衛(wèi)·孫說,盡管中國產鋼琴并非以質量聞名,但大多數(shù)中國人并不在意,“很多家庭不在乎品牌且購買的大部分鋼琴都來自小廠家,價位介于兩三萬元,一些僅一萬元出頭,遠比歐美品牌便宜?!彼J為,“對中國許多廠家來說,使命是制造盡可能讓人們能買得起的鋼琴,而其他對鋼琴一無所知的廠家只是為賺錢才進入該行業(yè)?!?/p>
中國并沒有與鋼琴相關的傳統(tǒng)和文化。因此,即便一家國內鋼琴廠花大量資金生產出上乘貨,懂行的人仍會選擇歐洲產品?!ㄗ髡咦竺t等,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