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路口站牌。
“北京人”頭蓋骨。
?從左至右:棕熊右腳、棕熊右脛骨腓骨、棕熊右股骨。
?周口店遺址出土的石英制品。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 北京人” 雕塑。
“北京人”用火場景還原。
?館藏動物化石。
景點名稱: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前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可在天橋汽車站搭乘917路或917路區(qū)間,需要提醒的是,在周口店路口站下車后需步行1.5千米方可到達博物館售票處。
小時候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人到底是怎么從猿變過來的呢?今天的猴呀、猩猩呀怎么就沒能變成和我們一樣的人呢?相信很多人也會問這樣的問題。這是多么重大的問題??!我們多想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其實,這樣的問題我們在初中就知道了答案,初中的歷史課開篇就告訴我們答案的主角是——“北京人”! 作為“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地周口店遺址,早在1987年就和故宮、泰山、莫高窟、長城、兵馬俑一起第一批被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而今天,這里的游人實在沒辦法和其他幾處相比。
坐公交來周口店遺址博物館總體還算方便,但到周口店路口下車后卻要步行1.5千米才能到達博物館的售票處。如果下車后轉(zhuǎn)乘房38路則可以減少一半的步行路程,不過房38路的車并不算多。這里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并不能看到北京人當時所居住的洞穴,要看那些洞穴,要去800米外的另外一個景區(qū)——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景區(qū)各自獨立,各售各的票。但是由于始于2015年8月的保護工程尚未完工,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目前仍處于暫停參觀的狀態(tài)。
最有樂趣的考古現(xiàn)場看不到了,我便嘗試讓自己換個心態(tài)好好參觀一下博物館。其實,參觀博物館確實是需要心態(tài)的,如果每次都是抱著獵奇、尋寶的心態(tài)來,恐怕就很難靜下心來認真看其他的展品了,更何況那些介紹性的文字。
博物館是2014年落成的,比原來的老館大8倍,當然,更重要的是,無論藏品,還是展陳方式以及參觀環(huán)境,都想真心地為它點個贊! 博物館外觀是后現(xiàn)代的設計風格,粗礪的外立面形式源于周口店遺址的重要文化元素——石器。據(jù)說,它的基本陳列單元在開館當年就獲得了全國十大陳列展精品獎。
走進博物館,迎面就會看到三尊遠古人類塑像,巨大的體量以及對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讓人頓生肅穆之心,這就是我們的先人!
第一個場館展示的是1918年遺址被發(fā)現(xiàn)以來的發(fā)掘、研究進程?!氨本┤恕笔怯梢幻幽么蟮尼t(yī)生步達生所命名的,當時起名叫“中國猿人北京種”,后改為“北京直立人”,簡稱“北京人”?!氨本┤恕钡陌l(fā)現(xiàn)主要是在龍骨山的一個坍塌的洞穴中發(fā)現(xiàn)了其頭蓋骨6塊,以及各種殘片。在頭骨蓋中,科學家推測其前額較平,眼眶上有兩個粗大的眉骨,最關(guān)鍵的是腦殼很厚。在展廳中,很多北京人頭蓋骨的復制品陳列出來。在展廳中有一個有機玻璃的展板告訴我們,“北京人”腦容量約為915-1225毫升,是現(xiàn)代人平均值1400毫升的78%。但比猿類的要大很多。這就意味著“北京人”的智力水平遠高于猿類而更接近于現(xiàn)代人類。
在博物館中,你會看到很多動物的化石,其實這些都是從龍骨山出土的,其中鹿類超過3000頭。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在情景再現(xiàn)展示區(qū)域旁邊看到一塊被燃燒過的灰土,在它的旁邊有一瓶被焚燒過的樸樹籽。這一歷史信息告訴我們,由害怕火到會使用火,以及由只吃植物到植物加動物的食物組合形式,驗證了從猿轉(zhuǎn)變到人的最關(guān)鍵的一步。
新博物館最為壯觀的一個處便是“石器墻”,整墻都貼滿了考古挖掘出來的石器。經(jīng)過上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挖掘,竟在這小小的龍骨山上挖掘出石器10萬余件。這些石器和火一樣都證實了人類已從動物走向了文明的人類社會。
山頂洞人被發(fā)現(xiàn)在第一地點的上方,1933年至1934年再次發(fā)掘了3個完整頭骨在內(nèi)的至少8個個體的晚期直立人化石材料。在這里還發(fā)現(xiàn)了骨針,針尖十分鋒利,這說明山頂洞人已經(jīng)穿上了用骨針縫制的衣服。山頂洞人還學會了裝飾自己,在頭部發(fā)現(xiàn)的小石就意味著山頂洞人已經(jīng)開始學會了將石珠子穿起來,用作裝飾。
其實,“北京人”的故事講三天三夜恐怕也講不完,但是我覺得“北京人”更大的意義是讓我們了解到了我們的原初是怎樣,以及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繁衍生息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
有了根,就有了生命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