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道華 文
在我國,食俗總是與各種民間習俗并存的,可以這么說,食俗是民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前段時間,筆者有幸去到川西平原的都江堰市崇義鎮(zhèn)圣庵村,在那里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這場婚禮的男主角是川西知名美食“梁雞肉”創(chuàng)始人梁元仲的兒子。
在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氛圍中,筆者耳聞目睹了與婚俗相關(guān)的飲食習俗,值得一說。
在都江堰農(nóng)村,鄉(xiāng)民辦婚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說媒、定婚和結(jié)婚。說到結(jié)婚,男女雙方家庭一般都會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開始準備了。首先,要根據(jù)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擇定結(jié)婚的吉日,一般都選擇農(nóng)歷的雙日子;其次,男方家得準備好彩禮,女方家則準備好嫁妝。另外,結(jié)婚酒席是必須置辦的,于是男女雙方家里都會專門喂養(yǎng)兩三頭肥豬、一大群雞鴨,以待婚禮辦酒席時用。
舉行婚禮的前一天晚上,這在川西俗稱為花夜,而這天晚上男女雙方都會各自在家里置辦酒席,這被稱為“花夜酒”。這“花夜”二字著實讓人搞不明白,有人猜測其是“洞房花燭夜”的簡稱,可我卻不敢茍同,因為洞房花燭夜應(yīng)該是在婚禮的當天晚上。為了見識婚禮的整個過程,我們在頭天下午便趕到了男方家。暮色將至,主人家的鄉(xiāng)鄰們和遠近的親戚,都陸陸續(xù)續(xù)趕來了。院壩里,人們坐在數(shù)十張擺放整齊的圓桌周圍,一邊閑聊,一邊喜滋滋地等著吃“花夜酒”。聽說在從前,花夜酒的菜肴大多很簡單,無非是些農(nóng)家蒸扣菜和隨飯菜之類,品種和菜的數(shù)量都無法與次日開宴的“九大碗”正席相比。不過,那晚的花夜酒卻辦得頗為豐盛。下面,筆者就把男方家當天“花夜酒”的菜單展示給大家。
涼菜:麻辣牛肉 泡鳳爪 拌雞塊 紅油豬頭肉
熱菜:孜然排骨 酸菜餃子鴨 青圓臘肉 芋兒雞 紅燒魚塊 桂花玉米 青椒炒鴨腸木耳肉片 韭黃肉絲 紅湯毛肚 甜燒白 咸燒白 蒸八寶糯米飯 爛肉肘子
湯菜:三鮮湯
據(jù)主人的老朋友、當?shù)厝送趺髑甯嬖V筆者,如今的婚宴還保留著韭黃肉絲和拌雞塊必不可少這一老習俗。韭黃肉絲取“久”的諧音,有男女婚姻長久之意;拌雞塊取“吉”的諧音,有大吉大利的意思。此外,整個婚宴中豆腐絕對不能出現(xiàn),因為豆腐色白,只可以作白事(即喪事)的菜肴,而不應(yīng)出現(xiàn)在喜酒上?;ㄒ咕婆郊依镆彩且e辦的,當然菜品會有所不同了,但韭黃肉絲和拌雞塊還是少不了的。當晚,“梁雞肉”家的花夜酒擺了40多桌,是分兩輪才開完席的。吃完花夜酒,人們閑談熱鬧到半夜才陸續(xù)回家睡覺,那些遠道來的親戚有的歇在主人家里,有的則被安排在附近村民家里。不過在這些人當中,新郎的兒時伙伴及表兄表弟卻不能睡上好覺,因為由他們組成的陪郎隊伍,要在凌晨擇定的吉時陪新郎一起去娶親。筆者也被特許加入到了其中。
次日凌晨三點多鐘,我便被叫起床了。我走到院壩,看見門外早已停了好多輛接親的婚車。四點鐘時,新郎準時出門上車,率我們一路浩浩蕩蕩出發(fā)了。早些年在川西農(nóng)村結(jié)婚可沒有這么風光,去女家接親,不是走路,就是騎自行車,哪像現(xiàn)在開著一長串婚車呢!按當?shù)剜l(xiāng)里的規(guī)矩,去接親時男方家還得準備以下物件:鹽、茶、米、豆各1杯,紅燭3支,紅蛋24枚,掛面12把,大紅公雞1只,鴨1只,豬坐臀肉12斤(或24斤)。這一長串東西當中為何很多都要以12或24為定數(shù)呢?原來24暗指24個節(jié)氣,12則象征著一年的12個月,實乃對一年四季美好生活的憧憬。當然現(xiàn)在為了圖方便,這些禮物早已在婚禮的前一天下午就派人送到女方家里了。
我們來到女方家門口時,還不到五點鐘,下車后,陪郎中有人先放了三顆鞭炮,接著又放了一長串鞭炮,似在表明接親的隊伍到了。頗為戲劇化的是,似乎女方家對接親的隊伍并不歡迎,尤其是新娘家的那些小姐妹們(新娘的兒時伙伴,以及堂姐堂妹、表姐表妹等)緊閉大門,新郎須回答若干稀奇古怪的問題,待她們滿意后方可進門,大有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味道。女方家在迎來接親的隊伍后,先安置其在堂屋里喝茶,不一會兒便端出熱騰騰的荷包蛋,這種對陪郎們的特別禮儀,據(jù)說是當?shù)氐囊环N固定習俗。等到發(fā)親的時間一到,新娘便被家人送出了家門,身后還跟有一大串送親隊伍。為什么接親要在天不亮就去呢?原來新郎接新娘回家時,天色已逐漸亮起來,這就有越走越明、越走越亮之寓意,當然這只是親人對新人今后生活的一種美好祝福。
新娘被接到男方家時,已經(jīng)天色微明。在一陣鞭炮聲中,新娘被新郎抱下車來。在一對新人即將跨進家門時,要做的一件事是“祭祖”。在主持人的念叨中,新郎新娘站在門外擺有香燭、紙錢、供品的案前,同時還有人手提大紅公雞,刀割雞頸繞香案滴雞血三圈后,再由新郎新娘燒紙錢祭祖。祭祖完畢走進家門,拜堂儀式才正式開始……
大約在早上8點鐘時,喜酒正席才在既莊重又熱烈的氣氛中開始。男方家先招呼送親的隊伍坐下,隨后鄉(xiāng)鄰和親戚才紛紛入席。據(jù)筆者觀察,現(xiàn)在農(nóng)村婚禮的正席與過去的九大碗已經(jīng)不同了。這里,就讓我們來看看男方家的正席都上了些什么菜吧。
涼菜:椒麻雞塊 紅油口條 羊肉串 泡雞冠
熱菜:什錦魷魚 鹽水大蝦 香辣蟹 大蒜鱔段 炸雞腿 東坡肘子 紙包鮮魚 泡椒牛蛙 水煮牛肉 鴿子燉甲魚 甜燒白 蒸排骨 甜椒肉絲
湯菜:白果燉雞 銀耳湯
小吃:葉兒粑
從菜單上可看出,清早擺下的正席要比前一天的花夜酒豐盛,可以這么說,雖然當天我吃的是農(nóng)村酒席,但卻與眼下城里餐館的酒席不分伯仲。
按當?shù)亓曀祝蟹郊业恼谠绯块_,女方家的正席則要開在中午,所以等男方家的酒席結(jié)束后,新娘還得跟著娘家送親的人“回門”。這時新娘“回門”,自然得由新郎陪著了;而凌晨一起去接親的那些陪郎們,也都會跟著新郎前去。于是,一班人馬又浩浩蕩蕩地回到了女方家里。這時已是中午時分,女方家的酒席也隨即開始。開席沒多久,新娘的那幫小姐妹及侄輩們,便排著隊給新郎敬酒敬茶。按鄉(xiāng)里的習俗,別人敬酒敬茶時,新郎都得給“紅包”。酒席結(jié)束后,新娘便獨自一人跟新郎回男方家去了。臨行前,新娘的父母還要準備一些禮品送給他們。那天我看見女方家準備了甘蔗2根、韭菜1把、包子1袋和發(fā)糕1袋。原來這些東西都是有些寓意的,甘蔗有甜甜蜜蜜節(jié)節(jié)高之意,韭菜有長長久久之意,而包子則有團團圓圓之意,發(fā)糕則是在祝福新人高升發(fā)財。
新郎將新娘重新接回家時,已經(jīng)暮色將至,隨后便開始鬧洞房了……
總之,筆者這次在都江堰農(nóng)村參加婚禮,了解到當?shù)鼗槎Y食俗變化還是很大的。比如說,過去在農(nóng)村辦酒席,一般都是找個鄉(xiāng)廚加上自家人打下手就搞定,而現(xiàn)在,則基本上是由專業(yè)鄉(xiāng)村廚師隊伍在操辦。他們專門成立了鄉(xiāng)廚公司,提供從采購、制作到擺臺上菜、清理碗碟等全方位服務(wù)。據(jù)當天在男方家辦席的一位廚師講,現(xiàn)在川西農(nóng)村的婚宴已經(jīng)不完全是從前的九大碗格局了,而是融入了不少城里餐館的菜肴,不僅菜品的樣數(shù)多了,分量減少了,而且制作上也更加精細了。
文后記:
在川西都江堰市,不少地方辦喜事接親都是天未亮就開始,而同樣是在川西平原,離都江堰崇義鎮(zhèn)不遠的溫江、郫縣等地卻未見有這樣的風俗,這正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