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輝,李 艷
(1.唐山師范學院 社會科學部,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師范學院 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系,河北 唐山 063000)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具體實際緊密相結合,指導實際工作的過程?!盵1]李大釗將馬克思主義介紹給中國人民,并進行了系統(tǒng)傳播,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要“與時俱化”的思想。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發(fā)生“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2]。
為了使先進的馬克思主義落戶于落后的東方大國,使馬克思主義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態(tài)勢燃遍神州大地,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先后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李大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奠基作用。
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本國國情為基礎合理地應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各國的具體應用,必須根植于各民族的具體實際中,讓它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煥發(fā)出鮮明的特色。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為不同版本的《共產黨宣言》寫了七個序言,這是革命導師針對不同國家的工人運動確定任務的典范,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革命的具體需要。
應當把社會主義看成是經常變化和變革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應“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來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因為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理論品質就是與時俱進。列寧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進行了科學分析,大膽提出“一國勝利論”,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時俄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創(chuàng)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馬克思主義要與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緊密結合,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同時發(fā)展理論??梢哉f,任何重要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理論的誕生,都是為了特殊時期的社會發(fā)展。理論離開了實踐,不能服務于社會,理論就成了空洞的理論,成了無稽之談。列寧認為,無產階級既是理論家又是宣傳員,需要到群眾中去工作,讓群眾在生活中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存在,最終化為物質力量。
在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李大釗積極宣傳人人平等、個性自由的價值觀。他號召人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向前奮斗,就會達到人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李大釗一語道破馬克思主義追求的共產主義就是中國人追求的大同理想。這是因為李大釗的思想深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由此,馬克思主義在價值追求上開始慢慢融入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李大釗十分贊同孫中山民生主義中的平均地權等內容,希望建立一種人人平等的土地政策,以此取締大地主階級。李大釗的思想明確說明馬克思關于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價值追求的本質與中國傳統(tǒng)的大同理想和以民為本的價值觀念是不謀而合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內涵和本質上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包括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精神,實事求是思想、追求人類解放、堅持與時俱進等,在馬克思主義中也有相應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眾多優(yōu)秀理論品質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致性,是中國人民接受馬克思主義、進行偉大社會實踐、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深入的重要因素。
李大釗不僅受過良好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著強烈的社會使命感,還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歷,通曉英語和日語。這是李大釗能夠接受、傳播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個體條件。
李大釗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在儒家思想影響下,李大釗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當李大釗擁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時,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先進的新學知識便碰撞出了強烈的火花。
在李大釗的青年時代,中國正處在最黑暗的時期,既有帝國主義的侵略又有封建主義的壓迫。由于幼年時期聽到許多赤貧農民的反抗和呻吟,他立志要改變中國的社會狀態(tài),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富強。強烈的、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使命感促使李大釗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啟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
為了讓全國同胞擺脫水深火熱的日子,為了讓中國人民都過上大同生活,李大釗可以犧牲所有,包括生命。他放棄了可以過上富裕生活的銀行專業(yè),選擇了法政這個救國救民的專業(yè)。他放棄了本該富足的教授生活,而是把大部分薪金投入革命事業(yè),過著清貧而艱難的日子。他放棄了本來可以過著的安穩(wěn)日子,選擇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而顛沛流離。除了馬克思主義,一切的一切他都可以放棄,甚至最后被反動派逮捕殺害。正是強烈的愛國情感促使李大釗選擇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
清朝末年,李大釗出生于渤海灣北部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里,他從小與祖父相依為命,家庭破落,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他的祖父是位通情達理而又喜歡主持正義的老人,對李大釗的影響深遠。李大釗五歲時開始在本村的私塾里讀書。在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熏陶下,李大釗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韌不屈的性格,形成了強烈的愛國情感,這對李大釗接受馬克思主義,從事革命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李大釗認為,列強入侵是導致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重要原因。他在早年撰寫的《警告全國父老書》中明確指出:“列強在華之經濟勢力益密,經緯參差,纖維若織,中國等于自縛之春蠶,列強如爭食之餓虎?!盵3]李大釗從永平府中學畢業(yè)后考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yè)后又在朋友的幫助下遠赴日本進入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釗作為系統(tǒng)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倡者,他清楚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過程中要不斷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李大釗首先是一個深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知識分子,然后才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戰(zhàn)士,他身上體現(xiàn)了淋漓盡致的中西文化的融合。
習近平指出:“李大釗同志對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為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而英勇獻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說的‘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盵4]在《真理之權威》一文中,李大釗明確闡述了他的真理觀:“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達于真理。”[5,p103]李大釗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基礎和動力,正是源于他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對真理的不斷追求。
當沒有接觸馬克思主義的時候,李大釗就在苦悶中持續(xù)探求救國真理。十月革命幫助全世界也幫助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那就是走俄國人的路。李大釗一開始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的時候,就認識到它能救中國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在《新紀元》中說:“我們在這黑暗的中國,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一線,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個小小的明星,照見新人生的道路?!盵5,p268]李大釗認為“俄國的革命不過是世界革命中的一個,尚有無數(shù)國民的革命將連續(xù)而起”,并滿懷信心地宣稱“試看將來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5,p263]。
自從轉變成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就堅信馬克思主義可以救中國,并且再也沒有動搖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并在此后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不停宣傳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直到壯烈犧牲。面對白色恐怖,李大釗滿懷革命豪情并堅信白色恐怖只是一時的,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和平的。李大釗被捕后,在敵人的法庭上鎮(zhèn)靜自若、英勇頑強。他堅信,中國必須走馬克思主義道路,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暴統(tǒng)治,才能取得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這種追求真理的堅定信念和至高無上的革命理想,使他在生命最后一刻,想到的不是自己和親人,而是“為主義而死份也,何函也?”[6]
中國近代社會現(xiàn)狀和共產國際的支持,是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外部條件。正是這些外部條件,客觀上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基礎。
近代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原來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逐漸演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必須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李大釗在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接受了這一觀點,他仔細研究了中國近代的國情,在社會經濟、社會性質、無產階級革命性質與任務以及中國階級狀況和革命力量等方面,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分析,得出中國只有走俄國的道路,走社會主義的道路,才能實現(xiàn)民族復興。
李大釗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社會變革的規(guī)律,從而客觀認識了中國國情:帝國主義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和不平等條約迫使中國屈服,從而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導致中國自然經濟破產,中國國勢江河日下[7]。李大釗認為,另一個阻礙中國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封建勢力。封建勢力在中國由來已久,即使在帝國主義入侵使中國封建經濟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封建勢力依然強大。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封建勢力居統(tǒng)治地位,廣大農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在20世紀初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沒有成為中國經濟的主體,再加上中國官僚勢力的操控,廣大工人階級的生活境遇非常悲慘,李大釗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因此,李大釗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鼓勵知識分子到工人和農民中間去,去了解他們,組織他們。民族要獨立,國家要富強,人民要富裕,就必須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共產國際成立之初,李大釗就對此明確表示贊同。李大釗認為,共產國際是一個國際性的帶領人類走向光明的組織,它必然會改變世界格局,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他認為,這種打破國界種族的國際組織,一定會實現(xiàn)世界人民大同,讓全人類都生活在光明和諧的世界中。這就是古代圣賢所說的世界大同。李大釗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謳歌十月革命,得到共產國際的高度關注。共產國際先后派布爾特曼、柏烈偉、伊萬諾夫、荷荷諾夫金、維經斯基等人來到中國,他們都會見了李大釗,詳細討論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相關問題。
1921年初,在全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建黨的條件日益成熟,當陳獨秀寫信詢問李大釗要建立政黨的名稱時,李大釗即刻回復:政黨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和蘇俄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同年7月在上海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在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中,由于種種原因李大釗沒有參會,但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開始,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李大釗都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進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實踐。他的馬克思主義要“與時俱化”的思想影響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以科學態(tài)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緊跟歷史發(fā)展和時代進步潮流不斷探索的精神?!盵4]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要牢記李大釗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囑托,堅定“四個自信”,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