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
(江蘇省蘇州市廣濟醫(yī)院 精神科, 江蘇 蘇州, 215008)
我國精神類疾病發(fā)病率逐年提升,精神病已成為威脅我國公民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1]。精神類疾病進入慢性恢復期時,需對患者進行康復期指導及相關康復知識的教育,提高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主觀能動性[2-3]。對處于康復期或即將出院的患者進行多種形式的宣教健康,有助于其出院后更快地融入社會。微課又名微課程,是一種新型的課程資源,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教”與“學”的平臺,使得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4-5]。內容短小精悍、目標明確、時間短、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是微課的主要特點,微課在護理方面的應用是一個將微時代引入健康領域的重要突破[6-7]。本研究將微課模式應用于男性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中,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于本院精神科男病區(qū)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60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精神類疾病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平均(42.11±6.80)歲;平均病程(5.42±1.62)年;精神分裂癥20例,情感障礙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5例;無業(yè)人員21例,工人4例,農(nóng)民5例;初中學歷19例,高中學歷6例,大專及以上學歷5例。觀察組平均(43.63±6.30)歲;平均病程(5.20±1.64)年;精神分裂癥19例,情感障礙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5例;無業(yè)人員19例,工人5例,農(nóng)民6例;初中學歷21例,高中學歷5例,大專及以上學歷4例。2組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精神疾病知識與預防跌倒知識宣教題目
對照組接受傳統(tǒng)形式的健康宣教,觀察組接受微課形式的健康宣教。1名高年資N3級護士及1名工作時間超過10年的資深N2級護士共同學習微課的基本制作方法。宣教內容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知識與跌倒預防2個方面,每個護士負責1個方面,具體內容見表1。微課視頻時間盡量控制在5 min內,制作完成后在活動室的電視機上播放。每周進行微課健康宣教5次,時間為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點,試行2個月。
針對培訓內容進行精神疾病知識與預防跌倒知識考核,測試結果由護士長和高年資護士共同審批,每題10分,共20道題目。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由研究小組自制,包括知識掌握、學習情景、理解程度、宣教形式、心理接納程度5個條目,評價標準從“很滿意”到“很不滿意”,分為5個等級,分別賦值5~1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觀察組精神疾病知識與預防跌倒知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宣教知識測試評分比較 分
觀察組在知識掌握、學習情景、理解程度、宣教形式及心理接納程度5個方面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分
護理專業(yè)課程具有整體性強、專業(yè)性強、知識指向性強的特點,傳統(tǒng)的健康宣教模式已不能夠滿足現(xiàn)行病房的需求,將微課宣教引入臨床健康宣教已成為現(xiàn)代化健康宣教的重要手段之一[8-10]。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以其短小精煉、主題鮮明、生動直觀、對性強、易于接受等特點成為現(xiàn)代社會尤其是網(wǎng)絡社會中普遍受歡迎的教學手段[11-13]。精神病專科醫(yī)院普遍存在護理人員工作量大、與外界接觸少、社會經(jīng)驗與人際交往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故對患者的健康宣教疲于應付,成效一般。
目前,微課在護理臨床實踐中主要以健康指導為主[14-18],本研究將微課模式應用于慢性精神病男病區(qū)的健康宣教中,效果良好。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精神疾病知識與預防跌倒知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對微課宣教模式的滿意度更高,與王劍英等[19]的研究結果一致。這是由于微課相比于傳統(tǒng)的宣教模式,在情景方法上是多樣的;在宣教形式上是可重復的,可隨時隨地的播放;在學習特征上,可組織有類似情況的患者進行集體自主的學習,方便大家溝通交流。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學習方式應用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健康宣教中,效果良好,能滿足數(shù)字化時代學習者對學習方式多樣化的需求。但本研究有待進一步設計和開發(fā)高質量的精神科健康宣教系列課程,我們應把臨床護理工作中的護理難點、要點、護理常規(guī)等均以微課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進一步豐富微課資源,擴充健康宣教的內容,并加強宣教及推廣,進一步提升健康宣教的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