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爐
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步伐的不斷推進,人們對能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同時對煤炭開采和加工的技術要求不斷提升。然而,在煤炭開采過程中,機械加工設備是影響煤礦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的關鍵因素。對煤礦加工設備進行改造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煤礦機械的安全性能、生產效率以及適應市場發(fā)展的需求。
我國現(xiàn)有煤礦機械設備中,對設備技術性能的要求十分嚴格,讓機械設備滿足開采作業(yè)需要。但是現(xiàn)有設備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導致使用設備時使用體驗較差。如某些煤礦機械設備刷漆不均勻,標準件存在歪斜等情況,導致操作人員使用感受較差。設計制造機械設備要重視創(chuàng)新外觀設備,從人性化角度進行考量。機械設備操作要集中操作功能,保障設備操作人員的操作體驗。設計制造機械設備通過優(yōu)化外形和應用性能,讓操作人員直觀體驗得到提高,提高設備操作性能的同時,提高操作人員作業(yè)的舒適性。
(1)實行誤差補償。煤礦機械加工中實行誤差補償,主要是利用人為操作的方式,有目標地消除工藝誤差,減少加工過程中的誤差量。工作人員要按照加工工藝實施的具體情況,制定誤差補償措施,有效控制加工中的誤差,確保煤礦機械加工最終的準確性。例如:山西大同市姜家灣煤礦機械加工企業(yè),設計滾珠絲桿工藝技術時,要求設計人員適當減小螺距,因為后期滾珠絲桿會在拉伸力的影響下增長,如果按照標準值設計,會增加螺距并產生誤差,所以應該以標準值為主,在此基礎上縮小螺距,適應機械加工中的拉伸力。(2)減小誤差法。減小誤差法是在誤差形成的情況下實行改進,以抑制誤差的影響。減小誤差法在煤礦機械加工誤差控制中偏向于改善,確保機械加工工藝技術的質量與效益。以煤礦機械零件細長軸為例分析減小誤差法的應用。細長軸發(fā)生誤差的原因是受熱變形,機械加工中涉及到高溫加熱,溫度不斷升高后,超出細長軸的承受范圍,針對此類誤差問題,設計人員采取反向切削的方法減小誤差,將大走刀反向后加工,能夠有效減小細長軸加工中的誤差。減小誤差法常用于薄片狀零件的機械加工中,按照設計人員的要求,工作人員會采取強行粘合劑,把零件粘貼到平板表面,加強薄片狀零件在加工制造中的穩(wěn)定性,有助于準確抹平,預防機械加工中的誤差。
3.1 液壓支架涂裝的特點 液壓支架工件它的結構件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立柱和千斤頂。立柱、千斤頂雖然是機械加工件,但是在噴繪工藝上需要采用二次噴涂工藝,也就是說,底涂后開始對其加工和組裝,裝配完了以后要對整個設備面上進行噴涂面漆。在此過程中,工件運輸需要采用積放式輸送機,工藝相對不復雜。下面主要對結構件的涂裝工藝設計進行一個詳細的探討。液壓支架的結構分為兩個部分,它主要是由兩個大小不同的結構件裝配而成的,結構件的品種比較多,在規(guī)格上也比較復雜,質量也不一樣,相差很遠。在現(xiàn)在的市場上存在著對此種裝配不確定性的因素,所以,導致在生產的過程中不能以穩(wěn)定的生產速度進行,生產的穩(wěn)定性比較難以控制。液壓支架的這些特性決定了涂裝工藝的一些特殊性。
3.2 確保零件運輸、存放以及安裝的便利性 為了防止在機械零件當中出現(xiàn)損壞或傾倒等問題隱患,需要針對機械零件結構開展優(yōu)化設計,確保機械零件存放的便捷性,對于機械零件裝配而言,需要重點關注零件安裝是否方便,定位是否準確,同時,還要避免機械零件之間出現(xiàn)劃傷的問題,倒角應該設置在圓軸類零件中,為了確保機械零件的準確定位,可以在其中設置止口或凸臺定位銷,此外,針對大型機械零件,需要適當設置運輸吊環(huán),確保此類零件在廠內的有效運輸。
3.3 改善切削條件 切削過程中切屑和加工表面的塑性變形的程度就愈輕,粗糙度也可愈小。刀瘤和鱗刺是在較低的切削速度范圍內產生的,因此,合理選擇切削用量,采用較高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可抑制刀瘤的產生,減小進給量,都可降低表面粗糙度,獲得較好的表面質量。合理選擇有效的切削液,提高冷卻潤滑效果,降低切削溫度,避免表面燒傷現(xiàn)象產生,減小已加工表面的殘余應力,也可抑制刀瘤和鱗刺的生成,減少切削時的塑性變形,減少表面粗糙度。
3.3 煤礦機械設備焊接方式的改造 在焊接工件時,被焊工件受到不均勻的熱應力是產生焊接變形的主要原因,而火焰矯正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機械結構件能借助矯正的方法實現(xiàn)熱應力均勻分布。因此,在進行火焰矯正時,一定要科學、合理地選擇應力較為集中處,同時正確地使用矯正加熱的方法。在改造煤礦機械生產設備裝置的過程中,針對產生焊接變形的情況,主要通過以下的一些矯正方法:一種是對工件底板局部或頂板的隆起處進行實施點狀加熱的方法。另一種針對槽形工件局部朝上彎曲的焊接變形采取處理方法,在進行火焰矯正過程可以在腹板兩側朝一個方向來擺動火焰成為線狀,最后由鋼板厚度和變形的大小來控制火焰加熱的范圍。
3.4 機械精度調整步驟 以調整y軸與z軸的垂直度工作為例,調整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點即為工作準確性,結合實際展開分析,y軸與z軸垂直度、z軸與x軸的垂直度可同時調整。調整過程中應首先注意鑲條間隙,將鑲條間隙消除,避免其帶來的影響。結合實際展開分析,鑲條間隙使設備之間的間距擴大,進而導致平行度、垂直度受到影響。隨后根據測試過程匯總得出的誤差值方向進行偏斜判斷,確定偏斜方向后展開調整,將z軸地腳螺栓松開,過程中需注意緊固螺母的作用,根據z軸與x軸的偏斜方向尋找支點,將千斤頂頂緊。頂緊千斤頂后觀察百分表變化,注意觀察百分表讀數變化,于實際范圍內觀察讀數變化,不斷移動x軸,計算垂直度。計算過程中需注意實際狀況,使相關數據符合參數要求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調試z軸的過程中需注意打開防護罩,將調整后的導軌支撐塊通過旋緊調整螺釘的方式向內作用力,從而使立柱支撐起,判斷調整量是否符合要求。當調整結束后,需結合實際進行試加工,確定調整工作是否有效。
綜上分析,做好煤礦綜采機械故障診斷、原因分析及維護保養(yǎng)工作較為關鍵,但是從當前煤礦綜采機械故障診斷情況來看,總體的方式方法較為傳統(tǒng),在很多方面已經不能滿足煤礦綜采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的需求,因此,全面提升對煤礦綜采機械故障診斷效果,深入剖析導致煤礦綜采機械出現(xiàn)故障的具體原因,對于更好提升煤礦綜采機械開機率,降低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