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五四時期的期刊專號*

      2019-01-28 06:29:37□文│杜
      中國出版 2019年8期
      關鍵詞:專號易卜生時期

      □文│杜 波

      期刊在五四時期體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文化變革力量,為新文化的醞釀提供了土壤,也推動新文化在社會上的傳播。五四新文化在社會上能夠產(chǎn)生巨大影響,與當時期刊的內(nèi)容原則、傳播策略等密不可分。除了培植具有時代性、傾向性和參與性的名牌欄目,[1]期刊專號也是五四時期期刊重要的稿件編排方式之一。所謂專號(Special Issue),“是以整期期刊的全部篇幅登載某一專題或某種專業(yè)內(nèi)容的共同性稿件的???,[2]它專門報道、論述、研究某特定的主題,又有“特刊”“專輯”等說法。筆者認為,如果采用專號的手法,只要絕大部分文章均為同一內(nèi)容,即使有少量篇幅不在其中,也可以稱之為廣義上的“專號”。

      一、期刊專號類型

      五四時期(1915-1923 年)的期刊開辟了大量的專號和準專號,它們圍繞特定的主題刊發(fā)文章,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為新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五四時期期刊專號體現(xiàn)了編輯的創(chuàng)造力,使期刊的媒介特性得以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專號也展現(xiàn)出強大的傳播力,使期刊內(nèi)容得以集中展示和傳播。

      1.西方名人專號

      學術輸入是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再造文明的首選,因此五四時期期刊注重對西方思潮的引入,而西方思潮內(nèi)容眾多,對其中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介紹既能夠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同時也符合期刊專號的版幅。五四時期的專號開辟了以易卜生、羅素、杜威、泰戈爾、尼采、柏格森、愛因斯坦、杜里舒、孟祿等為主題的專號,這些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的思想由此開始在中國被廣為傳播。

      當時名人專號中,社會上反響最大的是1918年《新青年》4 卷6 號的“易卜生專號”,這期專號也是中國首次譯介西方近代革新思想家作品的出版物。該期刊載了易卜生的三部戲劇,并附上了胡適的《易卜生主義》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傳》,對易卜生的作品和思想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易卜生主要成就在戲劇,但《新青年》將其介紹為思想家,胡適更是將易卜生主義表達為“一種健全的個人主義的人生觀”。[3]易卜生主義在中國成為“個人主義”的代名詞,是“易卜生專號”的直接結(jié)果。

      五四時期有不少著名學者受邀到中國講學,期刊借此機會推出名人專號。羅素于1920 年在中國講學,《新青年》推出“羅素專號”,《家庭研究》推出“羅素婚姻研究專號”。杜威1919 年到中國,《新教育》推出“杜威號”。愛因斯坦1922 年底受邀到日本講學,途經(jīng)中國時作了演講,《東方雜志》推出“愛因斯坦號”,《少年中國》也出版了“相對論號”。

      2.社會問題專號

      五四時期是社會的大轉(zhuǎn)折時期,民國并未徹底解決清王朝留下的后遺癥,各類社會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期刊對社會問題高度關注,圍繞社會問題而出版的專刊不少,它們從不同角度集中分析具體問題,并嘗試提出問題解決的思路和可行性方法,部分內(nèi)容在今天看來依然有一定的價值。

      五四時期期刊普遍注重問題研究,不少專號直接以“問題號”命名。如《家庭研究》2 卷1 期為討論計劃生育問題的“產(chǎn)兒制限問題專號”,《新青年》7 卷4 號“人口問題號”,《東方雜志》1922 年推出的“國際時事問題號”。有的問題一個專號不能夠足以明確,便出版多個專號,如《少年中國》1921 年就出了3 期“宗教問題號”。不同的期刊圍繞著期刊定位,出版相關的專號,如1922 年《新教育》的“學制研究號”。也有專門圍繞自己的問題展開的專號,如1921 年、1922 年《少年中國》都出版有“少年中國學會問題號”,專門就學會自身的問題展開討論。

      3.綜合展示專號

      綜合性專號是對西方社會思潮進行綜合展示,此類專號并不一定涉及具體問題,而是將某個國家、某種思想進行全方位的介紹,希望國人對它們產(chǎn)生比較全面的認知。專號通過對某種傾向性的文章集中收納,使讀者系統(tǒng)性地了解這些內(nèi)容,如1920年《少年中國》的“法蘭西號”,1920 年《新人》連續(xù)3 期的“文化運動批評號”。當然,這種相對系統(tǒng)的綜合性專號也有大小之分,比如1919 年《民鐸雜志》的“現(xiàn)代思潮號”就相對宏大,而《新青年》同年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則相對集中。

      五四時期的文學期刊也通過專號的形式對讀者進行引導。如 《新潮》3 卷2 號的“名著介紹特號”、《小說月報》12 卷10 號的“被損害民族的文學號”、《小說月報》12 卷號外“俄國文學研究專號”。施蟄存在20 多年后總結(jié)稱:“在幾近十年以前的《小說月報》曾出了‘俄國文學專號’和‘法國文學研究’,而替19 世紀以前的兩個最豐富的文學,整個兒的作了最有益的啟蒙性的說明,那種功績是我們至今都感謝著的?!盵4]

      4.特別紀念專號

      紀念性專號往往利用某個特殊的時機進行組織,以對特定節(jié)日或紀念日進行紀念活動展示,在人們比較關注的時間里集中刊發(fā)相關稿件,以期收到較好的傳播效果。此類專號特別講求前期準備的時間性和時機性,確保出版的時間恰恰是讀者對內(nèi)容最關心的時間,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1920 年《平民教育》在第34 號上預告出版關于教育家孟祿的特號,第37 號“孟祿特號”于孟祿到北京的1921年9 月10 日按期出版;1923 年《平民教育》的第68、69 兩號合刊為“《平民教育》四周年紀念特號”,以專號來紀念《平民教育》以科學的精神分析解決平民教育問題的四年。

      再如1920 年《新青年》7 卷6 號為“勞動節(jié)紀念號”,在前一期預告中就明確專號的由來:“每年五月一日,是一八八四年美國芝加哥大會議決議的工作八小時底運動勝利紀念日,后來,每逢此日,歐美各國的勞動界常有盛大的紀念活動。本志次號出版日期剛逢到這個盛節(jié),所以決定發(fā)行‘勞動者紀念號’。”[5]該專號最終按預期在勞動節(jié)當日出版,呼應了社會對節(jié)日的關注,社會效果顯著。

      二、期刊專號的編輯行為特征

      期刊編輯方針體現(xiàn)在專題的策劃、欄目的設置、稿件的選擇、版面的形式等多個方面。欄目是期刊特色的集中體現(xiàn),五四時期的期刊普遍設置互動性、時代性和傾向性的欄目。對期刊來說,通過專號讓自己的特色得以充分地展示,專號使得期刊欄目、專題討論、專輯的集中性特點發(fā)揮到極致,“攻其一點”的方式,具有“變革度大、突破穩(wěn)定度強”[6]的特點。通過專號,貫徹了期刊的宗旨,編輯方針得以落實,特色得以體現(xiàn),策劃得以實施。特色風格得以塑造,讀者求新趨藝的心理得以滿足,連續(xù)穩(wěn)定與變化得以統(tǒng)一。

      西方名人專號,需要編輯挑選能夠在中國產(chǎn)生強烈共鳴的思想家或文學家;社會問題專號,需要編輯敏銳地認識并挖掘到可探討的社會問題;綜合展示專號,需要編輯對思潮的總體狀況有較全面的認識;特別紀念專號,需要編輯能夠?qū)o念的時機和角度有非常準確的把握。無論是哪一類專號的選題策劃,重點都在于能夠與讀者心理產(chǎn)生共鳴。

      1.精心策劃內(nèi)容選題

      期刊策劃是一項常規(guī)性的編輯活動,期刊編輯通過對內(nèi)容的策劃和組織實施,來保證期刊的特色。期刊選題策劃和創(chuàng)新是競爭的手段和必然選擇,專號對此的要求更高。專號的出版是對期刊編輯能力的綜合考驗,只有充分的策劃和精心的編排,才能夠出版成功的專號。

      五四時期期刊專號都有精心的組織,通過選擇前沿內(nèi)容,集納不同方向稿件,使讀者對熱點問題有深度的理解?!缎虑嗄辍? 卷6 號“勞動節(jié)紀念號”的內(nèi)容蔚為壯觀,在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之后,有美、日、英、俄、法等國的勞動運動組織介紹,有上海、北京、香港、南京等各地勞動狀況的介紹和調(diào)查,不僅有蔡元培、孫中山、吳敬恒等16 人的題詞,甚至還有“印刷工人”“磨眼鏡片的藝徒”“翻砂廠的工匠”等33 幅插畫。在國際勞動節(jié)的時機,將世界勞動者,特別是中國的工人勞動狀況全方位地集中展示于讀者面前。1921 年《民鐸雜志》3 卷1 號的“柏格森專號”,將柏格森的創(chuàng)造進化論介紹為“自主的,自動的新倫理新道德底精神”,[7]明顯是為了與社會現(xiàn)實需求相呼應。

      2.提前宣傳并征稿

      期刊專號出版之前,提前宣傳有三個目的,其一是為了向讀者宣布專號內(nèi)容,引起讀者的注意和興趣;其二是為了引起作者的興趣,就相關主題進行征稿;其三是引起讀者對特定話題進行討論,然后以通信的形式展示在期刊上。

      五四時期的期刊專號往往提前發(fā)表啟事,為??M行宣傳。如《少年中國》1 卷3 號上啟事稱:“我們要創(chuàng)造‘少年中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婦女問題。……但是婦女問題不是男子所能解決的,是要婦女自身起來解決,不過是男子應負擔積極援助的義務罷了。茲將本月刊第四期特刊‘婦女號’,極希望海內(nèi)富有新思想的名媛投稿?!盵8]《新青年》正是由于有“勞動者紀念號”的提前宣傳,才有了專號上關于工人的工作時間問題、工資問題的通信。

      除了通過預告向社會征稿外,有意識地向作者約稿往往是專號得以成功出版的保證?!睹耔I雜志》3 卷1 號卷為“柏格森號”,除了主編李石岑的《柏格森哲學之解釋與批判》外,還有張東蓀、蔡元培、梁漱溟、章太炎、瞿世英等著名學人的文章,“執(zhí)筆者,皆系國內(nèi)翻譯柏格森著作及平日專攻柏格森哲學之士,故議論頗多精采”,[9]正是有這些專業(yè)人士的加盟“相當全面地把柏格森哲學展現(xiàn)在中國讀者面前了”。[10]如果在確定選題后任由作者自行投稿,結(jié)果就難以預料。

      3.借助社團力量組稿

      組稿是專號能否得以實現(xiàn)的關鍵,具有相當?shù)碾y度。由于五四時期的期刊編輯以專家型編輯為主,因此不少專號中都有編輯自己的稿件。當然,編輯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取決于編輯自身的水平,以及對特定問題的理解程度。更為常見的組稿方式是根據(jù)選題策劃聯(lián)系相關領域有較深入研究、有一定社會影響的社會知名人士。

      很多五四時期期刊與社團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以《新青年》《新潮》為代表的期刊—社團模式,不僅成為期刊穩(wěn)定的作者讀者群,更為期刊專號提供了強大的創(chuàng)作隊伍。社團一般都有基本的主張,成員思想具有一致性,更有自己的相同“覺悟”理念,以及“知識上的同一趨向”,[11]維系社團和雜志的,是建設在知識上的感情。五四時期相對穩(wěn)定的社團成員恰恰契合了期刊出版的作者隊伍需求,特別是對于期刊專號而言,在相對較短時間內(nèi)進行稿件的組織,社團便成為有力的支撐。五四時期的社團成員中相當多能夠代表某些領域的具有相當權(quán)威性的高端人士,為期刊的專號組稿提供了特殊的便利。

      上海亞東圖書館在廣告少年中國學會兩種刊物《少年中國》和《少年世界》的特刊時說道:“特刊是幾個對于某問題深有研究的人合作的,所以看特刊是研究問題最經(jīng)濟的方法?!盵12]社團本身即是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而成立的,與特刊有極強的相似之處?!缎鲁薄?922 的3 卷2 號為“一九二零年名著介紹特號”,介紹了愛因斯坦的《相對原理》、杜威的《哲學改造》、柏格森的《心力》、羅素的《布爾塞維克主義》等,而這些大都出自“新潮社”的羅家倫、馮友蘭、汪敬熙、楊振聲、何思源、江紹原等社員之手。

      三、五四時期期刊專號的傳播

      期刊專號可以起到集束的作用,產(chǎn)生復合影響,最終使刊物更具凝聚力統(tǒng)一性,給讀者留下整體而清晰的印象。期刊組織內(nèi)容集中的專號,增進對讀者的吸引力,專號明確的選題,精心的策劃,實現(xiàn)了動態(tài)和集中的結(jié)合,內(nèi)容的集束效應提升了五四時期新文化的傳播效果。

      1.集束效應造就強勢傳播

      《新青年》專號對易卜生、馬克思的傳播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俄羅斯文學”在社會上的影響離不開《小說月報》專號;愛因斯坦在中國的影響離不開《東方雜志》《科學》《改造》三個“愛因斯坦相對論”專號。有讀者對《新青年》的“易卜生專號”影響評價道:“自從《新青年》的易卜生專號出世以來,學生們不會談幾句《娜拉》、《群鬼》便是絕大的羞恥”。[13]1923 年5 月,《平民教育》63、64 號為“教育測量專號”,“專號出版之后,真有‘洛陽紙貴’之概?!咎柟灿∫磺О税俜荩F(xiàn)在只余十數(shù)冊,而各埠尚紛紛來函購取,幾有應接不暇之勢?!盵14]

      即使是如《東方雜志》這樣力圖平衡的大型中立的綜合性期刊,也在1921 年將18 卷18 號、19號合辦為“太平洋會議號”,對戰(zhàn)后的國際形勢、各國在華租借、中國的新使命等問題進行了集中討論,集14 篇撰論、7 篇譯論,1 篇記事,11 篇附錄,并配18 幅插圖,共300 頁,堪與書籍相媲。嘗到甜頭的胡愈之在1922 年《東方雜志》僅在1922 年就出版了“國際時事問題號(上)(下)”“農(nóng)業(yè)及農(nóng)民運動號”“憲法研究號(上)(下)”“愛因斯坦號”六個專號。

      2.向?qū)n}化出版邁進

      期刊與書籍相比,由于頁碼有限,內(nèi)容往往只能做到相對集中。而專號則卻能夠以某一話題統(tǒng)稿,內(nèi)容可以像書籍一樣集中,能夠?qū)υ掝}從不同側(cè)面集中分析和討論,期刊的專號有效地彌補了與書籍相比傳播內(nèi)容不夠集中的缺點。期刊通過專號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媒介優(yōu)勢特性,還可以克服期刊內(nèi)容相對雜亂、不夠集中的劣勢。

      期刊專號與圖書有很強的相似性,特別是學術類期刊專號的功能與學術論文集幾乎相同。對期刊專號內(nèi)容進行進一步加工而將其轉(zhuǎn)化為圖書,為期刊提升影響力和傳播力以及未來發(fā)展打下了基礎。五四時期的期刊專號也有向?qū)n}化出版邁進的努力,《新青年》4 卷6 號“易卜生號”目錄前的扉頁上就有關于易卜生劇作書籍的廣告“本社擬于暑假后印行《易卜生劇叢》。第一集中含《娜拉》《國民之敵》及《社會棟梁》三劇。此外并有胡適君之序言,解釋易卜生之思想。特此布告?!盵15]而這《劇叢》第一集即是在“易卜生號”中刊載的內(nèi)容。

      四、結(jié)語

      由于五四時期期刊多以綜合類期刊為主,專號的這種組織方式正契合了新思想的傳播和社會問題研究,期刊專號為五四時期現(xiàn)代思想的傳播提供了新的空間和途徑。期刊專號要根據(jù)自身的編輯方針而慎重策劃,不能為專號而專號,專號并不適合于所有的期刊,特別是“對于某些大眾化的雜志并不完全適用”。[16]期刊的“雜志”之名表明期刊是“雜”和“?!钡慕y(tǒng)一體,需要在穩(wěn)定與突破、連續(xù)與創(chuàng)新之間尋找平衡,專號不能成為期刊的常規(guī),否則就違背了期刊連續(xù)性的特點,喪失期刊的穩(wěn)定性。

      猜你喜歡
      專號易卜生時期
      “過渡時期”魯迅研究及史料呈現(xiàn)的一個縮影
      美育史料·“八·一三專號”
      美育學刊(2020年6期)2020-12-10 08:00:10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fā)明家
      開心一刻
      倫理困境與易卜生晚期戲劇的經(jīng)典性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4:18
      新時期的向善向上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4
      “十三五”時期的國企改革
      易卜生長詩《在高原》的自然意象
      尋找被忽視的那個易卜生——評《易卜生詩劇研究》
      “特殊教育專號”征稿啟事
      金阳县| 嘉兴市| 项城市| 沂水县| 黎城县| 隆昌县| 和龙市| 镇雄县| 绍兴县| 巴东县| 叶城县| 尼玛县| 绍兴县| 弋阳县| 察雅县| 镇赉县| 余姚市| 沅江市| 乌什县| 涿鹿县| 塔河县| 什邡市| 庆阳市| 通道| 图片| 化隆| 博客| 鲁山县| 扶绥县| 浦县| 阳山县| 汉寿县| 土默特右旗| 壶关县| 剑川县| 和平区| 新竹县| 武隆县| 鄄城县| 呼玛县|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