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口流動對農村村級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難度。通過對D村的調查研究發(fā)現,農村婦女在參與村級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改變治理模式,增強性別意識;加大培養(yǎng)、選拔女干部力度;關心流動、留守婦女生活,增強婦女參政意識是讓農村婦女參與村級管理、發(fā)揮女性特有能力、真正體現政治性別平等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人口流動;農村婦女;參與管理;研究
根據全國婦聯公布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與十年前的調查相比,婦女的健康狀況、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女性的經濟能力、家庭地位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不過仍存在部分問題,男女兩性勞動收入差距仍然比較大,城鎮(zhèn)和農村在業(yè)女性的年均勞動收入分別是男性的67.3%和56%。我們通過對貴州省黔東少數民族地區(qū)D村的實踐調查發(fā)現,新時代以來,隨著農村人口流動的不斷加大,外出農民工人數增多,少數民族農村婦女參與鄉(xiāng)村治理更為困難。
一、新時代以來市場經濟發(fā)展加快鄉(xiāng)村人口流動
流動人口,是指離開戶籍所在地的縣、市或者市轄區(qū),以工作、生活為目的異地居住的成年育齡人員。國外一般稱為人口流動。流動與遷移是兩種相似但又有區(qū)別的現象,流動人口與遷移人口雖然都進行空間的位移,但遷移是在永久變更居住地意向指導下的一種活動。我國人口流動主要是由農村流向城市,由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流向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由中西部地區(qū)流向東部沿海地區(qū)。
從表中可以看出,我國五年來人口流動一直在2.4億以上,外出農民工占占全國農民工60%左右。2015年6月,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意見》后,推動農民工等人員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熱潮,外出農民工在2015、2016兩年增長幅度較小,從2017年開始又有所增長。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統(tǒng)計,2012、2013、2014年,西部地區(qū)外出農民工以跨省流動為主,這三年分別占56.6%、54.1%、53.9%,逐年有所下降。其中,外出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的占2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高中及以上的占21.4%,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二、問卷調查與分析
(一)調查地簡介
D村(大院子)屬于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Z鎮(zhèn),是該鎮(zhèn)最偏遠的行政村。村民90%以上姓沈,據說是明代時候從江口遷徙過來定居于此的,隨著不斷與周邊苗族交流交融而逐漸被同化,由漢族演變成了苗族。該村村民全部說苗語,一些老年人甚至聽不懂漢語。很多民居還是木質結構,墻體基本上是用土磚砌封,有一部分上半截是裸露通風的,一部分用模板釘封。該村外出務工的人數約占50%左右,其中初中以上畢業(yè)的男女青壯年占70以上,留守村里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兒童,這也是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次問卷調查對象是該村的留守婦女,由于是入戶邊訪談邊發(fā)放問卷,故不存在有效無效卷,共收回問卷33份。問卷共設置了25個問題,有單選有多選。
(二)問卷調查結果概述
1.經濟收入和家庭生活問題
村民家庭經濟來源主要是打工收入(67%),其次是在家務農(33%);家庭最大的開支主要是子女教育費用(57%),其次是治?。?9%)。在回答“你在家中是否和丈夫處于平等地位”問題時,73%選擇是平等的;在“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選項中,“非常幸?!焙汀案杏X一般”各占55%和45%。
2.村里開展相關活動的了解
關于“村里是否經常宣傳有關婦女權益的法律知識”的提問,大部分選擇“從來沒有”(63%);在回答“你知道黨和政府提出的建設新農村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嗎”一問時,55%選擇“從來沒有聽說過”;在“在選舉村干前,政府部門動員婦女去參選嗎”問題中,絕大部分選擇“沒有動員”和“不知道”;回答“,村黨支部發(fā)展黨員時注意推薦優(yōu)秀婦女入黨嗎”問題中90%左右選擇不知道和沒有。
3.對農村婦女參加村委會選舉的態(tài)度
這是我們問卷的重點,在“你參加過村委會的選舉投票嗎?”中,回答最多的是“從不參加”(71%),其次是“偶爾參加”(29%);在“你愿意參加村委會干部競選嗎”問題中,選擇“不愿意”的占71%,“愿意”的占24%;“你村里的男人鼓勵自己的妻子去參選嗎?”有一半以上回答“鼓勵”,選擇“不鼓勵”的有21%,“無所謂”有22%。對于“你認為婦女有必要進村委當村干部嗎”問題,大部分認為“有必要”,部分認為沒必要(22%),部分選擇回答“無所謂”;“你認為婦女進村委有用嗎?”認為“有用”占74%,認為“沒有用”占4%,回答“不知道”的占22%。
在多選項中我們設計了4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認為村支兩委中女性比例不高的原因”是什么?43%的選“婦女文化程度不高”,23%選“家里負擔重”;第二個多選題“你對上級部門期望對婦女做什么”?在“培訓婦女實用技術”(25)、“在資金、項目上扶持”(29%)、“幫助推銷農產品”(20%)、“提供生產資料”(17%)選項上村里婦女所選比較均衡;在回答“你不出去打工的原因”時基本上勾選“要照顧孩子”(35%)和“掙不到錢”(35%);最后一個多選項“你認為人口流動對鄉(xiāng)村治理會帶來哪些問題?”選的最多的是“其他”,其次是“影響村里公共事業(yè)”。
從以上問卷中可以得出:一是D村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是靠外出,家庭開支最大的孩子教育投入,留守村里的婦女主要是因為要照顧孩子,其次是因為掙不到錢;二是村里家庭生活和睦,婦女對現在的生活基本上感到滿意;三是希望政府多開展技術培訓,提供項目資金,讓她們也能留在村里脫貧致富;四是對國家相關政策措施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對村里選舉工作漠不關心,但是又一致認為婦女進村支兩委有必要,可以發(fā)揮很大的作用。
三、思考與對策
(一)D村婦女參與選舉不積極原因分析
國務院《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2011—2020)》中規(guī)定:“村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達到30%以上。村委會主任中女性比例達到10%以上。”但實際情況是,在民族地區(qū)農村,進入村支兩委的女性村干部很少,甚至存在很多“和尚村”。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對國家相關政策執(zhí)行力度不夠
早在上世紀末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委會組織法》中就明確規(guī)定了在村委會中,婦女應當有適當的名額。200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14號文件也進一步強調“要保證婦女在村委會選舉中的合法權益,使女性在村民委員會成員中占有適當名額”。我們在走訪一些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時,他們雖然也知道相關國家政策的規(guī)定,甚至在選舉前的籌備會上也強調過婦女參與選舉的一些重要性,但是都沒有在選舉醞釀前和選舉過程中真正發(fā)動鼓動婦女參與選舉,對村級女干部的選拔與培養(yǎng)沒有工作計劃,沒有落實政策?!皬霓r村婦女參與村民自治的角度來看政府空心化,主要存在兩個層面的問題:其一,國家政策執(zhí)行難到位,政府對此缺乏控制能力。其二,政府將性別平等這項公共服務職能外包給婦聯,政府相應的管理控制能力弱化,也存在著空心化的問題?!?/p>
2.婦女在經濟地位上的從屬地位制約其參與選舉
“打工”成為民族地區(qū)農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農村人口流動中,外出務工的大多是男性。由于要呆在家里照顧孩子和老人,選擇留在村里的基本上是婦女。89.6%的農村婦女承擔家務勞動,四成家庭的家務勞動夫妻共同承擔。很多婦女被家務瑣事所纏繞,從早忙到晚,造成她們“胸無大志”。農村老年女性的首要生活來源為其他家庭成員資助的比例為59.1%,男性為38.8%。有23.1%的農村老年女性仍在從事農業(yè)勞動。家庭中的地位決定了其在村級活動中的地位,制約了她們參加選舉。
3.文化程度決定婦女參選的熱情度
民族地區(qū)農村婦女普遍文化程度低,不同文化程度的婦女參與民主選舉的熱情存在差異,其中表示“去”的比例,隨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樣本中,不再呈現差異。農村中老年婦女小學及文盲的占比較高,個人的自主性、獨立性及偏好的變異性差,比較安于現狀,對于村民選舉、村務治理缺乏關注和熱情。部分中老年婦女甚至不能正常用漢語交流,至于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府新政策新舉措就更是毫無所知,這導致她們對于選舉漠不關心,或者干脆不參與。
(二)對策建議
1.改變治理模式,增強性別意識
“推動農村婦女參與民主化的進程,僅靠政策推動只是治標的一個方面,改變農村的治理形式才是治本之策。甚至不只是治標的一個方面,改變農村的治理形式才是治本之策?!彪S著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部署,農村社區(qū)治理已成為大家研討的熱點,農村人口流動的不斷加強,給鄉(xiāng)村治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治理中要改變治理模式,除了政府部門應加大力度執(zhí)行和完善國家相關政策外,還要積極發(fā)揮村級治理中的核心組織——村支部的作用?!稗r村婦女能否實現民主權益、在鄉(xiāng)村治理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村級黨組織的社會性別意識和社會性別能力是關鍵因素。作出以上判斷,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村級黨組織是村莊政治的領導核心,在村委會選舉中對村民有很重要的動員力和號召力,是村委會選舉的直接發(fā)動者、組織者和指揮者?!?/p>
2.加大培養(yǎng)、選拔女干部力度
貫徹落實相關法規(guī)政策中關于女干部培養(yǎng)選拔和配備的要求??h、鄉(xiāng)鎮(zhèn)政府要為農村婦女多創(chuàng)造培訓學習機會,駐村干部要積極配合村支部在平時工作中善于發(fā)現婦女人才,通過培訓學習、交流等形式,加強對婦女村干部培養(yǎng),逐步提高后備干部隊伍中女干部的比例;推動婦女廣泛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完善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民主選舉制度,為婦女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創(chuàng)造條件。
3.關心流動、留守婦女生活,增強婦女參政意識
村支委要關心村里留守的婦女生產生活,及時解決她們的后顧之憂,在鄉(xiāng)村文化建設中,經常宣傳黨和政府鄉(xiāng)村建設的相關政策。在制定涉及公眾利益和婦女權益的重大決策時,充分聽取婦女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參政議政活動,為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提供機會。充分發(fā)揮婦聯組織的作用,村務管理中充分吸收婦聯組織參與,認真聽取反映婦女群眾的意見和訴求。重視婦聯組織在培養(yǎng)、推薦女干部和優(yōu)秀女性人才,以及推動婦女參政議政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發(fā)展優(yōu)秀婦女入黨積極分子,為村支委儲備婦女干部。
參考文獻
[1]流全國婦聯,國家統(tǒng)計局.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據報告,2011-10-21.
[2]本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計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匯總編制,2013—2017.
[3]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
[4]劉筱紅.論農村婦女參與鄉(xiāng)村治理支持網絡的構建——基于“整體政府”視角[J].婦女研究論叢,2010(01).
[5]全國婦聯專題調研組.農村婦女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查——萬名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問卷調查報告[J].中國婦運,2007(3).
[6]劉筱紅.以力治理、性別偏好與女性參與——基于婦女參與鄉(xiāng)村治理的地位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
[7]劉筱紅,吳治平.論鄉(xiāng)村治理中的婦女參與村級黨組織的社會性別意識[J].江漢論壇,2006(01).
作者簡介
吳金庭,男,湖南鳳凰人,銅仁學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