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2018年12月26日下午,由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舉辦的《眾志成城 守護文明——全國打擊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以加強和改進文物安全工作、強力打擊防范文物犯罪為主線,由“文物屢蒙殤”“向文物犯罪亮劍”“警鐘長鳴、共筑鋼鐵長城”三大部分組成,以“朝陽‘11·26系列盜掘古墓葬案”“四川眉山‘5·1特大盜掘古墓葬、倒賣文物案”“河南安陽‘8·25盜掘殷墟古文化遺址案”“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燭臺被盜案”等14個重點文物犯罪案例貫穿其中,精選 750余件公安機關追繳和考古搶救性發(fā)掘出土的文物珍品,集中展示了打擊防范文物犯罪的豐碩成果。
近年來,文物安全形勢嚴峻,各類文物犯罪活動高發(fā),嚴重破壞了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等文物本體和歷史風貌,擾亂了文物管理秩序,危害了國家文化安全。國務院召開全國文物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等,對新時代文物安全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按照中央部署,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文物局密切配合,通力協(xié)作,建立聯(lián)合長效機制,嚴厲打擊和依法懲處文物犯罪,取得顯著成效。公安部將文物犯罪列為重點打擊內(nèi)容,持續(xù)部署專項行動,累計掛牌督辦27起重大文物犯罪案件,連續(xù)發(fā)布3批A級通緝令,對3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展開全國緝捕。各地公安、文物部門聯(lián)合聚力、攻堅克難,追繳了數(shù)以萬計的涉案文物,抓獲數(shù)千名犯罪分子。其中2018年開展專項行動,截至到11月30日,已偵破案件851起,打掉犯罪團伙17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476名,追繳文物6877件(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及時頒布《關于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指導各地司法機關公訴和審判文物犯罪案件。
近年來,檢察機關積極推進文物保護的司法工作,成果頗為顯著,其具體做法有:嚴懲文物犯罪,強化文物執(zhí)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發(fā)出檢察建議,監(jiān)督糾正怠于履行文物保護職責之舉;加強以案釋法,促進提升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聯(lián)合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推動健全預防犯罪長效機制。
“從近年全國各地發(fā)生的重大文物犯罪案件看,文物犯罪手段不斷升級,呈現(xiàn)集團化、暴力化、智能化趨勢,作案愈加隱蔽,監(jiān)管更加棘手,文物安全工作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表示。
2018年上半年,在最高檢、公安部聯(lián)合掛牌督辦和指揮下,山西省公安機關成功打掉盤踞在聞喜縣十多年、以侯氏兄弟為首的“盜墓涉黑”犯罪集團。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團伙成員分工明確,踩點、打坑、清貨、兜售,形成從盜掘到銷售的完整犯罪網(wǎng)絡,盜墓地點涉及15處市、縣文物保護單位,造成大量古墓葬損毀、文物流失,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在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后,公訴辦案團隊放棄節(jié)假日休息,攻堅克難,對212冊案卷逐頁審查、548張光盤逐張查看,制作了60多萬字的閱卷筆錄和審查報告,起訴書高達44頁,為案件的依法公正審理奠定了堅實的事實基礎。
2013年至2017年,全國各級人民檢察院共批準逮捕文物犯罪嫌疑人4248人,起訴6317人;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共受理涉文物犯罪案件2217件,審結2197件。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