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qū)第一中學)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彼此通過協(xié)調的活動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xiàn)為主要獎勵依據(jù)的一種教學策略。合作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有著許多質的不同,只有教師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學習,提高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益。
1.課堂教學學生分組不合理
學生們分組只是個形式上的事情,分組卻不進行座位的互換,導致組員之間的距離較遠,阻礙了小組成員之間及時的現(xiàn)場學習交流,尤其對高中數(shù)學難度性較大,解題思路多樣化等特點來說,更是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還有就是分組的結構不合理,導致小組中有部分學生沒有機會開動大腦,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容易造成兩極分化,失去了合作學習的意義。
2.部分教師對合作學習不重視,從而缺乏科學指導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老師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變,他們教導學生還是沿著原來的老套路。老師為教學主體,黑板教學為主要方式,學生負責學習好課本知識就行。這種傳統(tǒng)教育觀念導致老師對素質教育思想倡導的合作學習不重視,不愿意去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而就算是實施合作式學習起來也只是蜻蜓點水,不愿意深入,從而在教學中對學生們實施合作學習缺乏正確的指導。
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但也必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從講臺走到學生中間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學生的討論,獲得有關信息,為有效調控做好充分的準備。合作學習結束以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反饋合作學習的信息,再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有效指導。
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一些條件,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加強數(shù)學教學的實踐性。教學中要體現(xiàn)“數(shù)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行設計實施方案,運用數(shù)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充當小老師,讓學生到講臺上,代替教師完成一些他們能夠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題思路,總結解題方法與經驗,評講同學表演的內容,組織全班學生對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這些都是促使學生參與合作教學的有效方法。
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將性格內向型與活潑好動型的同學組合,其目的是通過活潑善言的同學帶動少言寡語的同學積極發(fā)言,活躍討論氣氛,進而促進他們討論交流的積極性。教師將不同知識水平的同學組合在一起,在小組學習中對同一問題各抒己見,充分說明自己的所思所想,深刻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坦誠表達自己的認識,這樣就能加深成員之間的交流和了解,他們經過的互相補充、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學習,能增強組內合作的意識,減弱一部分成員的自卑感,一個生機盎然、富有活力的學習小組就會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教師還要加強對小組各成員的培訓,明確每個成員的職責,告訴學生在組內交流時,要善于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見、傾聽別人陳述、詢問不明白的問題,從而達到尋求、探討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要明確合作學習不僅僅是成立學習小組,而是要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組織訓練、逐步引導,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
教師在成立小組時,一定要制訂科學的組合方案,確保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比如,學生A語文成績優(yōu)異、學生B數(shù)學成績不錯、學生C英語最好……這樣小組成員之間就可以取長補短,各取所需了。另外,小組成員在學習、實踐和認知等各方面能力該應持平,避免合作學習競爭中出現(xiàn)的不公平現(xiàn)象打擊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想順利地開展合作性學習,首先要使學生之間產生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讓成員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重要性的同時認識到每個組員的重要性。
總之,課改的步伐從未停歇,它也不會間斷,所以我們教學工作的改進也需要不斷的深入。合作學習是學生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的重要途徑,它要求教師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日后的生活中懂得合作,借助學生有效的合作性學習,不斷提升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