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振華、羅姍、溫小軍、肖平、姜小靜 江西理工大學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本文研究對象為贛州的東園、奧林匹克、黃金三個廣場,其中東園廣場位于贛州老城區(qū)最繁忙的交通節(jié)點,同時也是贛州最繁華商業(yè)街入口。奧林匹克廣場曾是一個足球場,改造后功能十分豐富,周圍有贛州老城區(qū)最大集貿市場。黃金廣場是贛州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廣場,緊鄰商業(yè)中心和南河大橋,有較大的人流和車流量。
本文采用現(xiàn)場調研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走訪了三個對象,對其區(qū)位、空間尺度、表面肌理、空間流線等進行了現(xiàn)場分析。
廣場的區(qū)位主要考慮交通的可達性、是否鄰近交通樞紐、是否鄰近大型商業(yè)區(qū)或市場等。東園廣場位于老城中心,是以綠化為主的平面廣場,配置硬質鋪磚小廣場和游步道,周邊有文清路商業(yè)街、南門口樞紐,西面和南面是道路,北面是商業(yè)街入口,界面良好,同時有101、11、18、123、28路公交車,交通便利。奧林匹克廣場位于老城東北,是平面硬地廣場,周邊有衛(wèi)府里集貿市場,東面是道路,北面是市場入口,其余面是住宅圍合,有公交9、19、7和8路,交通便利。黃金廣場位于新城老城的交界處,是平面和下沉廣場結合,配置大面積綠化和游步道及水體,周邊有九方商業(yè)廣場和南河大橋,北面章江圍合,東面商業(yè)和住宅圍合,同時通有11、103、112、117、137路公交車,交通便利。
東園廣場和黃金廣場都是采用硬質鋪磚和大面積綠化的基面,此外黃金廣場還有大面積的水體在基面上,奧林匹克廣場是體育廣場,基面肌理比較單一,主要以塑膠和花崗巖為主。
東園廣場和奧林匹克廣場都是平地,無較大高差和起伏,人群分布均勻,在中心或邊界處有人群聚集。黃金廣場有下沉小廣場,且其使用率和活力度更高。在對地形的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居民對廣場地形需求是平地和上升/下沉式相結合的地形,說明有變化的地形比平地更有吸引力。
廣場平面形態(tài)對人們的活動有一定引導作用。圓形具有向心性,方形更好劃分區(qū)域活動。在問卷中,傾向圓形的人最多,這也是因為圓形廣場能引導人們圍繞圓心活動,而方形廣場更適合大型的群體性活動。
在對空間調查中,多數(shù)居民傾向半開敞式廣場。在本文三個廣場中,奧林匹克廣場是完全開敞式廣場,東園廣場是半開敞式廣場,黃金廣場東邊是三個圓形構成的大型集會廣場和下沉式的演出廣場,西邊由水系和游步道組合的半公共半私密空間。在問卷中滿意度最高的是東園廣場和黃金廣場,因為它們在空間上層次感強,圍合性好,同時保證了公共和私密空間的有效分隔。
廣場流線主要分為過境交通和內部活動。在本文提到的廣場中,奧林匹克廣場的過境交通量最少,東園廣場最大。三個廣場在出入口處都有交通流線的沖突,東園廣場的過境交通貫穿了整個廣場,對廣場內部活動有一定影響,奧林匹克廣場的過境交通對廣場內部活動影響最小,黃金廣場的過境交通和內部活動流線有一定的重疊,但黃金廣場尺度較大,影響較小,而東園廣場尺度較小,流線重疊會對內部的活動造成干擾,造成廣場的擁擠。
不同廣場視線設計有所不同,一般圍繞軸線和景觀節(jié)點設計,在東園廣場這種節(jié)點比較豐富的廣場中,視線在節(jié)點周圍形成通廊,在奧林匹克廣場中,視線圍繞中軸線形成視線通廊,在黃金廣場中,視線設計結合節(jié)點和軸線,形成了視線通廊。
不同廣場功能定位不同,使用人群也有差異。東園廣場以休憩為主要功能;奧林匹克廣場以體育運動和文化演出為主要功能;黃金廣場是集文化娛樂、集會演出、休憩散步等為主要功能的大型廣場。在對功能需求的調查中,散步聊天是居民的第一需求,所以在設計中應多考慮設計休憩設施滿足居民需求。
(1)廣場在選址時應重點考慮區(qū)位因素,注重交通可達性,同時結合廣場功能,周圍可以有商業(yè)空間,在選址時選擇周邊有居住區(qū)的位置比較有利。在確定廣場面積時,應根據(jù)廣場在城市中的區(qū)位、功能要求、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要素確定城市廣場的規(guī)模,一般在節(jié)約城市用地的前提下,不追求太大的廣場面積。
(2)在廣場的地形設計中,居民更傾向于有地形變化的廣場,即沒有地形變化的廣場會讓人感到垂直空間上的單一感,而適當在場地內增加一定起伏地形會增加空間上的層次感,且會成為廣場內活力度較高的區(qū)域,可以作為集會演出或舉辦各種活動的場所。
(3)廣場的平面設計中,應結合廣場設計意圖設計平面,若要突出中心功能可以設計圓形廣場,若要突出分區(qū)功能可設計方形廣場,在調研中最受歡迎的是多種形狀相結合的形態(tài)。在空間圍合性的設計中,可以采用開敞與半開敞空間相結合的方式,在中心地區(qū)設計開敞式的大尺度空間供大型活動使用,在其他區(qū)域可以結合綠化或景觀小品構成半開敞空間和私密空間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廣場的交通流線設計中,應合理區(qū)分活動流線和交通流線,讓流線相互不沖突,盡量不讓交通流線穿過廣場中心。在東園廣場中,主要的交 通流線穿過廣場中心開敞空間,在人流量大的高峰期,交通流線與活動流線相互沖突,導致了一定程度的擁擠,高峰時間段使用體驗不高。
(5)居民使用滿意度與多個因素相關,所以在休憩設施的設計中應該結合綠化、小品、地形來合理設計,同時結合合適尺度,以“人本位”為原則進行設計,在重要節(jié)點或圍合空間邊界重點設置休憩設施。
廣場設計與居民生活聯(lián)系緊密,在了解居民的具體需求后應該根據(jù)廣場的主要功能及服務對象合理設計。當今有些城市廣場忽視人的使用體驗,只宣傳文化而不注重功能,一個好的廣場設計應該既能宣傳城市文化,又能給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休憩場所,讓居民使用滿意,需求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