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著名女星的前夫,在朋友圈發(fā)聲明指責前妻跟別人約會,結婚的時候就這樣,而且還明明白白說,你是有狐臭的女人。隨后兩人你來我往刀光劍影,兩天后告一段落。除了其中的八卦外,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都說家丑不外揚,事情何以到了這一步呢?
我朋友圈大約有一千個好友,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已經不發(fā)朋友圈了,主要關系成分太復雜,里面有親戚,有同行,有同學,還有快遞,牙醫(yī),理發(fā)師,兒子幼兒園的家長……類型實在太復雜,以至于發(fā)什么都不合適。但經常忍不住津津有味刷著朋友圈,一般來說,朋友圈所有做生意的人,我都屏蔽了,唯有x女士,我一直沒屏蔽。
她賣的那些東西我都無法理解,但不妨礙我興致勃勃地觀察她的生活。
只跟x女士有一面之緣,同時一起加微信的,還有她當時的男友。男友朋友圈很正常,全都是工作,旅行照片,一看就是有戒備心的人。但x女士好像把我們所有人都當成了她的知己,特別喜歡描述她和男友甜蜜的日常,像很多女人一樣,她稱呼他為:某人。
“某人今天又給我買花了,是我最愛的黃玫瑰”“某人老是說我太黏人啦,可是我就要黏著他”……這些情侶日常經常讓我有種肉麻感,但就像打開一部電視劇,開始追了后,很難回頭了。終于他倆的故事來到了一個高潮,女方在朋友圈直呼自己不想活了,話打得又多又密,遺囑身后事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一個揪心,這是怎么回事?第二天,男友群發(fā)了消息,說x女士沒有事,在醫(yī)院很好,但她禁止我去探望。
劇情如此撲朔迷離,我忍不住翻了翻x女士以前的朋友圈,看看有什么痕跡,但完全看不出任何端倪。她男友的朋友圈,就像任何一個世故的成年人一樣,隔很久才更新一條工作內容。
x女士幾天后開始再次更新,說自己沒事,已經和某人分手。這些私人消息,是她內容繁多的代購內容中的一股清流,讓我一直沒有取關她。過了兩三個月后,畫風又轉了一種,x女士開始每隔幾天罵一次渣男,“渣男還在拿我辦的卡理發(fā)”“渣男搬家的時候竟然帶走了我的藍牙耳機”“渣男把舊的電源線留給我,自己拿了新的哦”…… 我真的特別喜歡x女士的朋友圈。
后來想起來一件事,幾年前認識的另一個朋友,因為在微博上直播她和男友曲折離奇的故事,一會兒在懸崖邊狂奔,一會兒在無人的小島裸泳……很多人陪著她的戀情跌宕起伏。后來她開了一個淘寶店,很快就宣布,已經和男友分手啦,非常傷心,所以要化傷心為動力,做好這家店。
如此說來,普通人似乎已經學會了明星的套路,每次分分合合都能上好幾次熱搜。那些在網絡上公開自己戀情的人,背后好像都有著同一個套路,因為愛情真的很引人注意。
想起來有次參加一個活動,兩個網絡紅人組成了一對cp,但兩人怎么看都不是情侶狀態(tài),除了在鏡頭前親密外,鏡頭外就像一對客氣又陌生的朋友。
你是網紅,你發(fā)了自己做的視頻,一連好多個視頻后,圍觀群眾立刻感覺到了一種疲憊感,好像都差不多嘛,再美的人,也會讓人視覺疲勞。
但愛情不會啊,愛情讓每個人都顯得很真實,每句簡單的情話背后,都能有人腦補出起碼五集劇情。
沒有愛情的人,看起來真寡淡。
愛情終于成了一樁無本生意,只要展開想象的翅膀,隨時都有人跟進。
就往這個上扯嗎?看著他和你聊天的方式我差點以為你不是在微博上打的這個招呼呢。把微博當探探使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全世界那么多女的你不玩,玩自己的學生?不想跟人談戀愛,還要和人家發(fā)生性關系?對方堅持不愿意,就用職務便利進一步下餌。注意“學術圈里還能幫上一點忙”可不等于“我可以輔導你學習”哦。
再強調一遍,亂撩、亂睡、吃窩邊草、利用職業(yè)光環(huán)玩弄小姑娘……突破了我心中開放的邊界。我的邊界是三不男,“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還可以玩一下,“主動不負責”的,還是算了。
目前為止你都做得挺好的,沒白看好幾年我的專欄。堅持做個好看、聰明、情商高、讓人相處很舒服的妹子吧,如果他來找你,就說:我想了下,你說的都對,只是我突然不太喜歡你了,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