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越南小伙子鄧黎原羽大學畢業(yè)。有一天,他在求職路上覺得有些饑渴,就走進一家小咖啡館休息,覺得這家店咖啡口感不錯,就問咖啡的品牌,老板笑著說:“品牌?咖啡還有品牌嗎?”
鄧黎原羽心想也對,越南雖是咖啡種植大國,但并沒有咖啡品牌概念,只是把咖啡豆摘下來賣給外國公司,人們在賺取微薄利潤的同時留一些在家里自己食用,哪談得上什么品牌?當然,越南也有咖啡館,但越南的咖啡館雖有店名,但無品牌一說。想到這里,鄧黎原羽突然心想:我們盛產咖啡,為何只銷售,卻不給自己一個品牌?
幾個月后,鄧黎原羽在大叻邦美蜀創(chuàng)辦“中原咖啡”。這里是全球十大最佳咖啡產地之一,盛產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兩種咖啡豆。他買來咖啡烘焙機,手上沒有資金,就采用“借雞生蛋”方法,說服咖啡種植戶先提供咖啡豆,賣出咖啡后再分提成。原料有了著落后,鄧黎原羽開始打品牌廣告,結果如他所想,“中原咖啡”在這個混亂的咖啡市場顯得特別醒目,銷量可觀,送貨的自行車半年后就變成了汽車。
第二年,鄧黎原羽給“中原咖啡”設立統(tǒng)一質量標準,先后在邦美蜀、胡志明開起了品牌咖啡館。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有一種喜歡偷吃咖啡豆的野鼬,野鼬把咖啡豆吃進肚子后,體內會分泌一種特殊消化酶,但咖啡豆無法消化,野鼬通過糞便排出的咖啡豆依舊是完整的,當?shù)剞r民就將其撿起來洗凈曬干佐以奶油烘焙,最后生產出類似巧克力風味的咖啡,非常受人喜愛。當然,這樣的咖啡很難做為商品銷售,鄧黎原羽就請來德國專家,以特殊配方模擬出野鼬體內的消化酶,讓人們不必再經過野鼬的糞便就能炮制出全世界最棒的“野鼬咖啡”。結果,野鼬咖啡一下子就成了“中原咖啡”中的頂級品牌。
經過20多年運作,鄧黎原羽擁有一家占地面積達500公頃的咖啡種植園,他的“中原咖啡”也已是越南最大咖啡零售商,年銷售額高達8億美元,銷售范圍涵蓋中、日、韓等國,還逆襲遠銷歐美市場,成了歐美市場上熱門品牌。
“資源就像土壤,而品牌就像種子,只有讓種子生根發(fā)芽,土壤才更有意義。”個人財富排在越南前五的鄧黎原羽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