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要:世界著名現實主義諷刺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反映了生活的真實和俄羅斯民族的性格特征。他的作品內容豐富,極具生活性,語言樸實、風趣、富有表現力和哲理性。文章以世界寓言三大家的《烏鴉和狐貍》為切入點,借助“烏鴉”和“狐貍”兩個典型形象共賞克雷洛夫寓言的獨特藝術魅力。
關鍵詞:寓言;克雷洛夫;“烏鴉”;“狐貍”
一、賞析克雷洛夫寓言《烏鴉和狐貍》
從克雷洛夫筆下《烏鴉和狐貍》的開篇道德訓誡中我們明白,阿諛奉承是卑鄙的、有害的。隨后看到狐貍作為一個阿諛者上演的一個個戲碼,此時我們的感情不自覺地趨向一個相反的方向:狐貍不僅是在阿諛,還是嘲諷。狐貍所說的每一句奉承話都攜帶著這兩重相反的感情。在寓言里形成一種妙趣橫生的“感情逆行”(1)形態(tài)或“逆向感情”運動,即兩種相反的感情相輔相成平行發(fā)展,隨著一種感情的加強,其相反的感情也在加強,二者相反相成地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因此,寓言里阿諛的高潮,也就是嘲弄的頂點。烏鴉經不住狐貍的奉承扯起嗓門就唱歌,嘴里的奶酪掉了下來,狐貍就把奶酪叼走了。寓言也就在此恰到好處地戛然結束,讓人回味無窮。
故事伊始為什么烏鴉會有奶酪?難道真如文中所述,是上帝的饋贈?童話不會眷顧生活里的烏鴉。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故事中的烏鴉是勤勞的烏鴉。付出勞動才能收獲勞動的果實。
故事伊始為什么烏鴉會有奶酪,而狐貍只能樹下干瞪眼?我們都知道烏鴉是天上飛的,狐貍是地上跑的。狐貍面對烏鴉自愧不如??烧l又能說后天的努力戰(zhàn)勝不了先天的優(yōu)勢。
故事中烏鴉為什么會被騙?讓一塊美味乳酪掉進狐貍的口中?最直觀的原因在于,烏鴉在一片虛情假意的贊美聲中喪失警惕,忘乎所以,而狐貍卻用卑鄙的手段達到了卑鄙的目的。
然而同樣的問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一向被人批評和嘲笑的烏鴉是非常需要鼓勵的。烏鴉是知道如何借助小石子喝到瓶子里水的烏鴉,它并不愚蠢。奶酪價可衡量,鼓勵卻千金難得。烏鴉以奶酪換鼓勵是值得的。狐貍成功騙得奶酪,原因在于:狐貍機敏、善于觀察。狐貍知道烏鴉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解決問題直取關鍵。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克雷洛夫的這篇膾炙人口的佳作百年來一直成為人們識別騙子行徑的形象化教材。它讓我們知道:愛慕虛榮不可取,卑鄙無恥要杜絕。其實,“烏鴉”和“狐貍”是兩個復雜的形象。讀克雷洛夫寓言《烏鴉和狐貍》時,常因閱讀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使得對“烏鴉”和“狐貍”的態(tài)度常有偏差,不單是“褒”或“貶”二字就能評價的。這樣的寓言讓讀者領悟出自己的寓意,看清別人,更看清自己。
說到寓意,值得一提道德訓誡這個概念。道德訓誡象引子或結語一樣是明顯存在的。寓意包含且又大出道德訓誡。好的寓言在時間長河中隨著它在新場合的運用而不斷顯現出新寓意來,它已不是對原先問題的簡單回答,而是某種更為深刻的東西,即使時過境遷仍能給人以新鮮的感覺。克雷洛夫的《烏鴉和狐貍》就是這樣的好寓言。
二、克雷洛夫筆下“烏鴉”和“狐貍”的人性世界
“烏鴉”和“狐貍”的故事并沒有終結于克雷洛夫寓言的開卷篇,在此后的多篇作品中他還陸續(xù)刻畫了“烏鴉”和“狐貍”的多個形象。
《烏鴉和母雞》(第一卷:“Ворона и Курица”)中的“烏鴉”是一個心存僥幸,最后淪為敵人盤中湯菜的可憐人。不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克雷洛夫在這篇寓言中尖銳地揭露了在全俄人民奮起抗戰(zhàn)捍衛(wèi)國家時,少數背叛祖國對敵人抱有幻想之人應得的下場。
《小烏鴉》(第二卷:“Вороненок”)中的“烏鴉”是一個異想天開,無自知之明,卻硬要東施效顰學老鷹抓羊的狂妄之徒。最終壯舉未成,自己反成俘虜。
寓言中的“烏鴉”留給讀者們的直觀形象往往是愛慕虛榮、不切實際和笨拙可笑的,偶有聰慧卻不抵它的劣跡,總是遭人鄙夷??墒亲屑毱纷x后“烏鴉”又不失可愛。烏鴉效仿老鷹抓羊,想與孔雀做姐妹,這都不是它的錯,有理想,有抱負恰恰是它身上的可取之處。生活中的“烏鴉”也不少。他們的行為往往是損己不利人,沒有社會危害性,并不可恥??释玫秸J可的“烏鴉”錯就錯在不自量力、好高騖遠。
《狐貍和旱獺》(第二卷:“Лисица и Сурок”)中的“狐貍”是一個弄巧成拙、貪贓枉法反裝成可憐人的形象。狐貍在雞場當法官,嘴上沾著雞毛,卻說自己要被流放是受了不白之冤。確鑿的證據面前還想狡辯,影射了恬不知恥的貪官污吏。
《獸類的瘟疫》(第二卷:“Мор Зверей”)中的“狐貍”是一個統(tǒng)治者手下為虎作倀的謀士。獅王召開會議,要拿罪惡最深的野獸祭天以消除瘟疫。獅王首先自我檢討,假惺惺地表示“心甘情愿犧牲”。其它野獸也紛紛懺悔自己的罪行,然而對自己所做無法無天的事卻只字不提。老實肯干的牯牛因承認冬天偷吃了牧人的干草被野獸們當做“罪魁禍首”祭祀天神。此篇寓言影射的是“人善被人欺”,農奴制下人民的悲慘命運。
《農民和狐貍》(第三卷:“Крестьянин и Лисица”)中的“狐貍”是一個看似有心悔改卻不珍惜改過機會的慣偷。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形容這只監(jiān)守自盜的狐貍恰到好處。
《狼和狐貍》(第四卷:“Волк и Лисица”)中的“狐貍”是一個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善者。狐貍吃夠了雞,又藏起一堆好肉做準備。餓狼來到狐貍家做客。狐貍假惺惺地問狼要不要吃干草,絕口不提自己的儲備。
《好心的狐貍》(第四卷:“Добрая Лисица”)中的“狐貍”是一個滿口仁義而骨子里十分殘忍的惡人。三只雛鳥失去了媽媽忍饑挨凍,又不幸掉下樹。狐貍見狀開始責備布谷鳥、百靈鳥、斑鳩等不管自己的干親,可狐貍卻幾口就將雛鳥們咽下肚。
《狐貍和葡萄》(第六卷:“Лисица и Виноград”)中的“狐貍”是一個善于自我解嘲,得不到某物卻說某物不好的狡猾的人。
從列出的這些形象不難看出“狐貍”是克雷洛夫最鐘愛的主人公之一。它常以陰險狡詐,虛假無情,見利忘義的形象出現。在故事中“狐貍”從不是單一的存在,它總有這樣那樣的“朋友”。從某種意義上說,狐貍雖是小人,可這些“朋友”卻離不開狐貍。狐貍的智謀多端是它們需要的,只是它們的不幸也多少是要歸咎于狐貍的。然而,“狐貍”身上也不是毫無半點可取之處。它機敏過人,與獅子、熊、狼這些更為兇惡的角色為伍時,能做到處變不驚,甚至借助它們達成自己的目的。狐貍口吐三寸不爛之舌,既說服得了旁人,又安慰得了自己。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狐貍”阿Q還是有那么點可愛??梢哉f“狐貍”之輩的心理素質是很過硬的,只是這些可取之處要正確理解。折射到生活中,“狐貍”的故事告訴我們交友要慎重,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精明之人要聰明得當,否則只會行不端坐不正,最后落個得不償失。
三、結語
克雷洛夫與伊索、拉封丹同為世界寓言名家,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克雷洛夫寓言面向現實,針砭時弊,反映的生活面廣,使僅含有某種訓誡意味的寓言體裁演變成為概括力極強的諷刺文學作品。克雷洛夫寓言戲劇性強,語言樸實幽默,塑造的角色社會屬性鮮明且個性突出。同樣是“烏鴉”和“狐貍”,在克雷洛夫的筆下則展現出了它們不同的性格側面。它們的形象可憎又可愛,深入人心,發(fā)人深省。管窺一斑而見全豹,這是在欣賞克雷洛夫之筆中花時獨有的享受。
注釋:
列·謝·維戈茨基:《藝術心理學》[M],周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164.
參考文獻:
[1]《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2]陳蒲清.中外寓言鑒賞辭典[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
[3]克雷洛夫著.何茂正譯.克雷洛夫寓言集[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
[4]克雷洛夫著.石國雄譯.克雷洛夫寓言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5]林植峰.克雷洛夫寓言詩的情節(jié)藝術技巧[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1,2 (第1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