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自林
每晚吃飯的時候,我總是要瞧瞧時機,站在自家門口,聞對門鄰居餐桌上飄出的肉香,然后抽動鼻子,把香氣吸進肚子里去。久而久之,我甚至能分辨出鄰居家吃的是什么肉,我不解鄰居家的餐桌上為什么總有魚肉,而我們家十天半個月才能吃上一次肉。
我經(jīng)常習(xí)慣性地吮著手指頭站在門邊看鄰居一家吃飯,口水從手指縫中流出。鄰居常常會夾上一塊肉放在我的手心,然后說:“回去吧,回去叫你媽也買一點肉吃?!庇袝r我弟妹幾個都去,攪得鄰居好煩。
有一天,我終于問媽媽:“鄰居的餐桌上為什么總有魚肉?”我想知道這個謎底。
媽媽沒有回答我。一個星期天,媽媽問:“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說:“當(dāng)然想,做夢都想。”媽媽說:“好吧,跟我走?!?/p>
媽媽帶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頭要了一截土方。工頭在土方上畫了白灰線,挖完了線內(nèi)的土方,給工錢10元。媽媽說:“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我只挖了一會兒,手就軟,且磨起了泡。媽媽比畫著說:“得一元了。挖吧,再挖挖又得一元了?!蔽矣种瘟艘粫海K于挖不動了。我說:“媽媽,這太辛苦了,我吃不了這種苦?!眿寢屨f:“歇一下,你歇一下再干?!蔽揖瓦@樣歇一會兒又干一會兒,而媽媽總是不停地干。我記得那是初秋,天氣仍然很熱,媽媽的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衣服上都能看到鹽漬了。這么苦,我甚至想今晚不吃肉了。我試探著把話說出去,媽媽說:“孩子,不下苦力氣,哪得世間錢?!?/p>
一天下來,我們終于把一截土方挖完了。媽媽從工頭那兒領(lǐng)了10元錢。這時候,我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媽媽背上我,到集市上,問我喜歡吃魚還是吃肉?我說都喜歡。媽媽就買了3元錢魚、3元錢肉,留下4元錢買油鹽醬醋。
晚上,餐桌上擺上了香噴噴的大魚大肉,弟妹們吃得香極了。媽媽對我說:“孩子,我想你知道鄰居餐桌上的謎底了?!?/p>
媽媽又說:“這也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嗎?”我的心靈為之一震。面對餐桌上的魚和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那年我11歲,我刻骨銘心地記住了鄰居餐桌上的謎底和媽媽說的“吃苦”兩個字。
(選自《沒有大人的夜晚2:感動小學(xué)生的100個故事》)
讀后思考
1.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這樣寫突出了什么?
2.“媽媽就買了3元錢魚、3元錢肉,留下4元錢買油鹽醬醋?!边@句話中的數(shù)字可否刪去?為什么?
3.讀完全文,你知道“鄰居餐桌上的謎底”是什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