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二·九”運動中的浙江大學

      2019-02-10 04:10:07錢承軍
      黨史博覽 2019年12期
      關鍵詞:浙大北平學生會

      錢承軍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學校學生數(shù)千人為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不顧當局禁令和軍警阻撓,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其時,在全國所有大中學校中第一個奮起響應的是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學。浙大學生在11日下午,便成功組織起全杭州市上萬名學生參加的聲援大會和示威游行。其后,為響應北平學生第二次更大規(guī)模的“一二·一六”示威游行,浙大數(shù)百名學生于12月21日清晨為赴南京請愿沖占杭州火車站,在風雨寒天中堅持10小時之久,迫使浙杭當局釋放之前被捕的十幾名學生代表,承認學生請愿是愛國行動并向學生道歉。隨后,全校學生又堅持開展罷課驅郭(實行法西斯軍事管理的校長郭任遠)斗爭并驚動最高當局,致使蔣介石親赴浙大處理學潮。至1936年1月21日,浙大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計40余日,以當局同意考慮更換校長而告一段落。有關這段史實的詳情、過程,多年來陸續(xù)見載于施平、楊國華、黃繼武、吳儉農、曹寅亮等親歷者的回憶文章,但由于受主觀成分和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制約,親歷者們在一些細節(jié)問題上往往各執(zhí)一詞,故而有必要進行梳理和辨正,以還歷史真相。

      北平學運的消息是怎樣傳到杭州的

      關于北平學運的消息如何傳到杭州一事,有兩種說法。

      其一,時為浙大農學院四年級學生、后被推選為浙大學生會主席的施爾宜(后改名施平)在1961年為紀念“一二·九”運動26周年寫的一篇題為《西子湖畔的斗爭》的文章中回憶道:

      12月10日中午,上海報紙傳來“一二·九”的消息,全市的學校都沸騰起來,我們浙江大學的同學們,也立刻轟動起來……同學們紛紛倡議,立即召開全校學生大會,組織學生示威游行。

      施 平

      1991年,晚年的施平又在其回憶錄《六十春秋風和雨》(以下簡稱《風和雨》)中寫道:

      1935年12月10日下午,上海報紙傳來北平“一二·九”的緊急消息,我和許多同學在閱覽室讀到這個緊急消息,群情立刻沸騰起來……建議立即召開全校學生大會,聲援北平同學。不久,全院師生員工都沸騰起來了。同時我們接到大學本部兩個學院學生會的通知,晚飯后到校本部開聲援北平學生的大會。

      同一人兩次憶述,消息來源未變,時間節(jié)點卻變了,作者將“中午”改成“下午”。

      其二,時為浙大數(shù)學系三年級學生的黃繼武,在《浙大“一二·九”運動的發(fā)起與發(fā)展——紀念戰(zhàn)友畢拱華》(以下簡稱《發(fā)展》)一文中憶述:

      12月10日,在同學們吃過早飯,準備上課的時間,畢拱華拿到了當天出版的《東南日報》,報上登出了北平學生于昨天(12月9日)舉行抗日示威的消息。文字雖然不多,但是對學生舉行示威還是支持的。畢拱華一見這個消息,立即奔到電機系三年級的教室。這時已快到上課時間,大部分同學都已來到教室。畢拱華向同學們大聲念了這條新聞報道,并熱烈呼吁:我們浙大學生應該立即宣告支持北平學生,要求政府出兵抗日!這時班上同學一致贊成并有人主張馬上通知其他各系各班同學召開全校學生大會。于是,畢拱華和另外幾個同學被推為代表,立即分頭奔向各班教室進行聯(lián)系。當天上午,就召開全校各院、系學生臨時代表會。經過簡短熱烈的討論,議決當天晚上召開全校學生大會。大會的中心內容就是響應北平學生的愛國正義行動。

      當天晚上,全校學生大會在文理學院禮堂召開了,主持人先把報紙上的消息宣讀了,并說明上午代表會議決定召開這次大會?,F(xiàn)在請大家發(fā)言。

      根據(jù)施平、黃繼武二人的說法,顯然,黃的敘事過程更為詳細具體,對人物、時間、地點和報紙名稱也交代得更加清晰準確,因而可信度更高?!稏|南日報》是在杭州出版,行銷至浙江全省及蘇南、閩北、皖南、贛東等地并有一定影響力的報紙,包括浙大師生在內的杭州讀者當天早上就能讀到該報符合實情。那么,《東南日報》究竟是怎樣報道北平學生“抗日示威”消息的呢?筆者查閱1935年12月10日的《東南日報》得知,該報新聞版以《反對自治運動,平學生大示威》為大標題,共刊登了6條快訊,其中日本電通社3條,上海華聯(lián)通訊社1條,中央通訊社2條。限于篇幅,選錄中央通訊社的2條:

      【中央九日北平電】平各大中學生,九日晨赴居仁堂向何部長請愿反對自治偽組織,要求團結救亡,平當局據(jù)報后,即飭令警憲出動戒備。城內學生九時許,集合行至中南海前門,十時余,男女學生數(shù)百人,在門前列隊停候,秩序尚佳,惟欲赴湯山,由侯成出見,向眾宣示,謂何部長未在城內,可由代表申述請愿意見,即予轉達,學生乃遵命照辦。至十二時半,學生人數(shù)將達千人,旋即列隊游行,沿途呼請愿口號,并向民眾講演,由新華門向西前行,至西單牌樓,為該地警憲勸阻解散。又一小部分,仍繼續(xù)游行,至城外清華燕京等校學生,約五六百人,于晨八時即結隊入城,行至西直門,被警憲阻止,未得入。下午五時,經兩校當局派員前往勸令回校,城內學生,至下午六時亦陸續(xù)分散。

      【中央九日北平電】平市當局以近日時局不靖,為睦鄰保僑并安定人心計,特飭軍警隊嚴密防范,禁止集會游行等舉動,倘有違背即嚴懲,對各校學生均勸令專心向學,故地方治安,可保無虞。

      中央通訊社是國民黨政府的官方通訊社,其電訊稿必先發(fā)在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上。按此線索再查閱1935年12月10日的《中央日報》,第一條配以《平市學生求謁何部長,請愿反對自治偽組織》的標題,第二條無標題。也即,《中央日報》和《東南日報》兩報都在北平爆發(fā)示威游行的第二天刊發(fā)了中央通訊社的這兩則電訊稿,而《東南日報》又在此基礎上增發(fā)日本電通社和上海華聯(lián)通訊社兩家的電訊稿加以充實內容,客觀上有助于浙大學生及時全面地了解北平學運情況。

      其實,施平關于10日下午(或中午)上海報紙傳來北平“一二·九”消息一說本身或許沒什么錯,雖然他記不清讀報的準確時間和報紙名稱。問題在于,他在農學院報刊閱覽室所見消息已經過時,不能作為引發(fā)浙大“一二·九”運動的消息源。具體而言,浙大召開全體學生大會是在晚飯后這個時間節(jié)點,從得知消息到召開大會,其間需做組織、籌劃、協(xié)商和聯(lián)系等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緊張有序的準備工作,從時間上推算,行動再快也非一蹴而就之事。綜合施平、黃繼武及其他親歷者的回憶不難看出,大會的組織籌備工作是由校本部工學院和文理學院的學生承擔實施的,從早飯后一直持續(xù)忙碌到晚飯前??v觀整個過程,電機系大三學生、后被推選為學生會宣傳股股長的畢拱華等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帶頭作用。由于農學院地處市北郊華家池不便聯(lián)系,施平等農學院的學生因未能及時得到校本部學生的情況通報以致行動相對滯后,也在情理之中。

      浙江大學校門

      浙大學生會是如何聯(lián)系和發(fā)動杭州高級中學學生的

      在12月10日晚浙大學生大會上,新成立的學生會決定第二天清晨派出代表迅速與全市各大中學校取得聯(lián)系,并于下午組織召開全杭州市大中學??谷帐就髸S捎诤贾莞呒壷袑W(簡稱“杭高”)是響當當?shù)慕纤拇竺兄?,又是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和教育廳直接掌控的重點學校,日常管理相當嚴格,無形中成為全市中學的帶頭羊,因此拿下杭高即意味著其他中學能夠及時跟進,之后事態(tài)發(fā)展也證明該校確實起到了領軍作用。然而,對于11日行動過程的回顧,施平和黃繼武說詞不一。

      施平說:

      他們天亮前到達杭高大門……先聽到了起床號,心就緊張地跳動起來,隱蔽在墻腳下,連咳嗽也壓住。十幾分鐘后響起了升旗的集合號,組長用眼睛下達了命令:準備沖刺!有兩個人前來打開鐵欄桿大門,當大門向兩邊推去的時候,組長一聲令下,沖呀!開大門的人驚得呆住了,還沒有清醒過來阻擋的時候,他們已沖進大操場,沖到學生隊伍中。組長看見有升旗臺,立即站到臺上去向同學們高喊:我們是浙江大學學生會派來的代表,來向你們提建議的,國家危在旦夕了!日寇要搞什么“華北自治”,分裂我們祖國,要一塊一塊地吃掉全中國,我們中國人誓死不做亡國奴,我們浙大學生會發(fā)起今天下午一點在湖濱體育場召開學生救亡大會,支援北平學生……你們同意不同意?場上立即爆發(fā)一片喊聲:“同意,同意!”“堅決參加大會!”……杭高校長、軍事教官、訓導員一片驚慌,他們高叫著:“不行,不行,要向上請示,要遵守校紀?!?/p>

      黃繼武說:

      第二天(12月11日)清晨,畢拱華來到杭高……趁傳達室人不注意,一下溜進學校,走不遠就到操場……畢拱華此時靈機一動,立即走進操場,向升旗的指揮臺前走去,臺前有個軍訓教官正在等著學生集合。畢拱華就向他打招呼,自我介紹是杭高的畢業(yè)生,浙大學生會代表,今天回到母校來,想趁升旗的時間向同學們講幾句話,主要是今天下午要舉行全市學生大會,反對日本侵略中國。說到這里,畢拱華忽然想起衣袋里正裝著昨天的《東南日報》,連忙把報紙拿出來給那位教官看,一面熱情誠懇地談了許多中國人民決不愿意做亡國奴的動感情的話。那位教官大約年紀還輕,也有熱情,同時他看見這條關于北平學生“一二·九”游行消息確實是在省黨部辦的官方報紙上登出來的。看來,他認為這也許是政府支持的行動吧?!葘W生集合升完旗,那位教官就介紹畢拱華向大家講話,畢拱華將這消息向同學們一講,并介紹說我們浙大已開過大會,今天下午要到湖濱體育場開全市大中學校學生抗日示威大會,請同學們一定參加。這樣重要的消息向全校同學公布,就猶如一個火星投向了油鍋,同學們的熱情立即沸騰起來,一致贊成要參加大會。

      施平、黃繼武二人的說法大相徑庭,唯一的相同點是他倆當時都沒直接參加這次重要行動,都是聽參加者說的。據(jù)筆者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當年的參與者也都沒留下相關回憶文字,這就給后人留下一個疑問:該項任務是由數(shù)人組成的“奇襲”小組集體完成的呢,還是由單槍匹馬的畢拱華獨自去完成的?施、黃二人究竟誰的說法符合客觀事實?這就需要細加比較與鑒別了。

      讀黃繼武的《發(fā)展》可知,1987年,黃繼武、張畢來、薛秋農等幾個老同學在畢拱華家聚談,共同回憶起50多年前浙大學運舊事,并商議編寫一本《“一二·九”運動在浙大》(后定名為《求是精神與浙江大學“一二·九”運動》,1997年編印發(fā)行),且由畢拱華自告奮勇?lián)攲懗鲎约河H身參與的浙大如何發(fā)動全市大中學校的那段難忘經歷。令人遺憾的是,時隔不久畢拱華便因病溘然離世,而他的回憶文章則由老戰(zhàn)友黃繼武據(jù)其生前口述,以紀念文章的形式寫就。從這個意義上講,黃繼武的這篇紀念文章實際上是當年這次行動的主要參加者畢拱華間接留下的回憶文字,其客觀真實性不容否認。

      施平的回憶,雖將“奇襲”行動描述得十分緊張激烈,但因本人并未直接參與其中,所述行動中的組長、組員姓名和身份也無清楚交代,缺乏佐證支持,其敘事真實性自然要打折扣。當然,也不能就此認定施平的描述完全屬于想象或虛構。筆者傾向認為,由于當時需要聯(lián)系與動員的學校不止杭高一所,不排除浙大學生會派出的其他行動小組碰到過類似情況的可能,以使回憶者50多年后出現(xiàn)記憶交叉模糊,產生張冠李戴現(xiàn)象。

      浙大學生代表與外地學校聯(lián)系及赴南京請愿經過

      據(jù)《浙江大學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院史》(以下簡稱《院史》)記載,1935年12月21日,浙大學生會召開全校學生大會,通過全??偭T課和驅逐郭任遠等四項決議,并“派遣江希明等7人去南京,直接向教育、立法部門陳述郭任遠之罪狀,要求教育部另派人選繼任浙大校長。7人之中有農學院學生張?zhí)煤恪㈥愡t。在南京請愿期間,代表們發(fā)現(xiàn)了避在南京的郭任遠,并指責他企圖誣告學生的陰謀”。關于記述浙大學生赴南京請愿的這段文字,應為迄今已刊浙大校史書籍文獻中最新的概略性表述,其主要依據(jù)源于1997年黃繼武、張哲民(浙大土木系1940年畢業(yè)生)主編的《求是精神與浙江大學“一二·九”運動》一書,該書中有三處記錄提到此事:

      在宣布驅郭罷課之后,學生會已經派出江希明等七人去南京告狀。

      北平學生12月16日舉行比“一二·九”更大規(guī)模示威游行……浙大學生會立即做出反應,決定聯(lián)合全市各校于21日大隊伍去京請愿?!愦髮W生堅決沖去南京,積極做好去京的準備工作。并派江希明、曹寅亮去上海,吳怡庭去北平,爭取兄弟學校配合行動。

      全體學生大會決議驅郭……派出江希明、陳遲(陳布雷之子)等七位同學去南京,直接向教育部、行政院及其他有關人士陳述實情,要求另派校長,得到教育部長王世杰、行政院秘書長翁文灝接見。

      由上可知,浙大學生會派江希明等7人到南京請愿告狀一說最早出自黃繼武的《發(fā)展》,張哲民在此基礎上再依據(jù)包括自己在內的幾位老校友的回憶作了補充,并在其編寫的《浙江大學“一二·九”運動大事記》(以下簡稱《大事記》)中得以呈現(xiàn)。然而,人們從這些有限的材料中只能粗略了解到浙大學生赴南京請愿簡況,繼而又派生出幾點疑問:學生會派出哪7個人赴南京請愿?江希明等人赴南京請愿究竟是一次還是兩次?江、曹二人在上海到了哪些地方,見了哪些人?學生代表既到上海又到南京二者之間有何因果關聯(lián)?

      帶著這些疑惑,筆者在檔案館和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當時的檔案和報紙,共查得四條相關資料:一是《中國國民黨上海特別市執(zhí)行委員會公函·執(zhí)字第5142號》記:“21日,交大、大夏、暨南、光華、復旦等校均照常上課,惟即于是日,杭州浙江大學有學生代表曹某江某二人到滬,分赴各大學接洽,要求同赴南京請愿?!倍恰缎侣剤蟆?935年12月25日刊《浙大代表昨謁王翁》:“浙大代表潘家吉、季高、陳其曝等三人,24日先后謁教長王世杰、政院翁秘書長,陳述郭任遠校長辭職真相,并請早日委定校長。俾校務不致停頓,以重學業(yè),王翁均親出接晤,允即設法解決。”三是《申報》1935年12月26日刊《段錫朋接見浙大學生代表》:“浙大學生代表季高、潘家吉、陳其曝二十五日晨赴教部謁王部長,由段錫朋延見。季等報告浙大學生已照常上課,請教部于原有教授中擇一暫代教務,并準郭任遠辭校長職。聞教部對浙大學生能安心上課深為嘉許,囑各代表即回校。校長問題日內即可決定解決辦法,代表等認為滿意,26日回浙報告。”四是《時報》1935年12月29日刊《浙大學生向教部請愿》:“浙大學生為請求教部準郭任遠辭職,再推代表五人來京,28日晨向教部請愿,并對李德毅難服眾望,請明令各教授暫維教務,由教部司長雷震允轉部長處理。”

      2017年6月,當年赴南京請愿代表之一曹寅亮在《揚州文化研究叢刊》上發(fā)表題為《我的大學生活》的回憶文章,其中“參加浙大驅郭風潮及‘一二·九運動”一節(jié),雖在敘事的時間銜接性、細節(jié)真實性和記憶準確度諸方面不無欠缺,但由于曹是所有代表中唯一寫出回憶錄的當事人,仍有較高參考價值?,F(xiàn)摘錄部分如下:

      到上海北站后,我即被前夜到達的同學江希明接到家中,他將上海學生運動的險惡情況告訴我,上海正醞釀著一場大風暴,特務到處抓人。離開江家后,我首先與浙大校友會負責人聯(lián)絡,此人在黃浦江畔漢彌爾登大廈一外國銀行技術部辦公……請上海校友會支持我們的行動。當晚,我住在江家,約9時許,江希明的父親江問漁先生回家,他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視希明及曹先生為自己的子弟,我對你們青年學生運動很同情,但你們處境很危險,早離上海為妙。”并建議我當夜就走。于是,在江家兄妹陪伴下,我到北站上車赴南京。

      杭州學生會本部來了一個學生,送來一個驚人的消息,郭及爪牙在杭州密謀捕人,妄想將反對他的人一網打盡。一天午夜,警車突然開到大學路浙大,按照片及宿舍號碼,逮捕我們學生選出的學生會正副主席及13個委員。

      我到楊公井內街東方旅社時,不過晨6時余。早飯后,我將上海情況向請愿團說明,請愿團以我為主,另有曾繼鐸及化學系的陳汝銓等五人?!?時許,即由我?guī)ш犗蚪逃窟M發(fā),到教育部后,我們要求見教育部長王世杰,接待我們的是高教司司長雷震……由我歷數(shù)郭任遠的十大罪狀,并敘說同學們的激情,同時呈上由1300名同學簽名的文件,要求教育部撤換這個不得人心的校長。最后雷震表示,將我們的公文收下,教育部要加以調查核實,再給你們答復。

      綜合上述幾則檔案報刊史料和曹寅亮回憶文章進行細致對照分析,可以起到互補正誤、去偽存真效果,從而讓浙大代表赴南京請愿始末得到較為清晰的再現(xiàn)。顯然,浙大學生會派代表赴南京請愿應分別為不同目的、不同時段的兩次,基本情況如下:

      1935年12月16日,北平學生舉行更大規(guī)模的示威游行消息傳到杭州后,浙大學生會為響應北平學生,一方面準備集結隊伍去火車站赴南京請愿,另一方面派出江希明、曹寅亮到上海,吳怡庭到北平打前站,執(zhí)行“爭取兄弟學校配合”的赴南京請愿任務。江希明早于曹寅亮一天抵滬開始聯(lián)絡活動,卻發(fā)現(xiàn)“上海學生運動的險惡情況”。曹寅亮抵滬后住江希明家,他迅速與上海浙大校友會有關人士取得聯(lián)系并尋求幫助與支持。江希明的父親江問漁(曾任國民黨政府江蘇和河南兩省教育廳廳長、中華職業(yè)學校校長)對學生運動持同情態(tài)度,但出于安全考慮讓曹寅亮趕緊離開上海,而江、曹行蹤此時確已進入國民黨上海黨部和警方的視野,并記錄在案。這是學生會第一次外派代表,目的是串連平、滬兩地學生共同赴南京請愿,反對華北偽自治,要求政府抗日。江、曹二人在滬活動時間為四五天。

      12月20日深夜,數(shù)百名浙大學生沖占杭州火車站欲赴南京請愿受阻返校后,發(fā)現(xiàn)了郭任遠暗中勾結軍警逮捕學生骨干的行為。郭的行徑引發(fā)眾怒,學生會遂于21日下午召開全校驅郭罷課學生大會,并派出潘家吉、季高、陳其曝三名代表到南京向教育部、行政院請愿。潘家吉等3人于24日見到教育部部長王世杰、行政院秘書長翁文灝,又于25日見到教育部次長段錫朋,向他們面陳郭任遠任上諸多劣行,要求更換校長,王、翁、段3人均允諾設法解決。

      為取得驅郭罷課斗爭勝利,學生會進一步向教育部施壓,于25日左右又派出曹寅亮、曾繼鐸、陳汝銓、張?zhí)煤愕?名代表赴南京請愿。曹寅亮接到學生會指令后,直接從上海趕赴南京與其他幾位代表會合。他們攜帶歷數(shù)郭任遠十大罪狀的《驅郭宣言》及全體學生簽名(實簽749人)蓋章的宣誓書,再次向教育部請愿,強烈要求撤換郭任遠及同黨李德毅等人,并吁請鄭曉滄、蘇步青等有聲望的教授主持校務。28日晨,由教育部總務司司長雷震出面接待了5位浙大代表,答應將學生的請愿要求轉呈部長王世杰。

      此即學生會以驅郭為目的的第二次先后兩批外派代表的大致過程,而浙大“一二·九”運動的重心也已從開始時對外聲援北平學生轉向為對內驅郭罷課。

      如是,所謂“派遣江希明等7人去南京”,抑或“派出江希明、陳遲等七位同學去南京”,均為不確切說法。江希明送曹寅亮“到北站上車赴南京”后暫留上海,未參與驅郭請愿活動。兩次赴南京請愿的代表共計8人,基本上能確定的為電機系潘家吉、曹寅亮、曾繼鐸,土木系季高、陳其曝,化學系陳汝銓和農學院張?zhí)煤?。另?jù)學生會常委、農學院吳儉農回憶,物理系的余文琴也是赴南京代表之一,這就排除了陳遲??梢韵胍?,時隔半個多世紀,年逾古稀的追述人將當年學生會在10日內數(shù)次派出多名代表分赴上海、北平和南京進行內容性質不同的兩個請愿活動混為一談本不足為怪,加之江希明和陳遲二人于請愿后不久即以具有官方背景的浙大代表身份赴南京參加了全國各大學校長、教授及學生代表“聽訓”談話會,而不明就里者將兩件事相提并論,使得事實更加模糊不清,如今應該正本清源,予以糾正。

      蔣介石視察浙大幾點釋疑

      關于蔣介石視察浙大的相關記述,親歷者的回憶及校史書籍中亦存在不少各說各話和遺漏失實之處。首先是蔣介石到校視察的日期問題,《風和雨》記為1936年1月20日,而《院史》記為1月22日,《大事記》則記為1月21日。查1936年1月23日《中央日報》上的一條“蔣院長返京”消息,“行政院蔣院長于18日下午乘星期例假之便,偕夫人宋美齡女士、侍從秘書毛慶祥、侍衛(wèi)長何云及侍衛(wèi)等十余人,乘自備飛機赴杭視察。前(21日)晨并乘便至浙大向全體學生訓話”。另查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陳布雷1月21日的日記:“八時三十分赴澄廬,與錢幕尹主任略談,即登樓謁蔣先生。未幾,紹棣兄來,遂與蔣先生同車前往浙江大學視察。”兩相印證,可知蔣到校確切時間應為1936年1月21日9時左右。

      學生是否預知蔣介石要來浙大?施平的回憶是,“這太突然了,事前沒有聽到一點風聲,毫無應付準備”。曹寅亮回憶則截然相反。曹當時與江希明、陳遲作為浙大代表在南京參加“聽訓”談話,16日下午聽蔣介石講話,他注意到蔣在提及浙大鬧學潮時表示:“浙江是我家鄉(xiāng)之地,我最近即到浙江處理此事,一定從嚴處分幾個為首的鬧事學生。”散會后,曹寅亮果斷決定乘長途汽車連夜趕回杭州通風報信,“當時天氣寒冷,又下著大雪,我冒著生命危險上路了,第二天晨6時,抵浙大工院,喚醒施爾宜、楊國華等人討論對策。早膳后即召集學生會緊急會議,由我介紹情況及中心發(fā)言,緊急會議后,即由施爾宜、楊國華向教授會陳述,在蔣來浙大前復課,請求教授會合作,結果當日上午10時復課”。

      曹寅亮的憶述是可信的,陳布雷1935年1月19日的日記可作印證:“9時,亦僑來談。旋曉滄來訪,談赴京情形及浙大近況,言學生方面一切已恢復原狀矣?!边@說明,學生在蔣介石來校之前四五天便已得知消息,為了應付蔣來視察和保護自身中堅力量,學生會適時決定復課。換言之,學生停止罷課的準確時間是蔣來校前的1月17日,而非其他親歷者所言在蔣來校之后。

      蔣介石視察期間先后召見過哪幾位學生?或因時隔久遠,當年兩個主要當事人施平和楊國華在回憶中都只提到他倆作為學生會正、副主席,于蔣到校當日在校長室及次日在蔣的澄廬官邸二次受召見,卻漏記江希明和陳遲二人。陳布雷1月21日的日記中記載:“先至校長公舍,與教職員見面,蔣先生訓話約三十分鐘,旋學生代表施爾宜、楊國華、江希明三生來見?!?月22日的日記里記載:“11時回寓,偕允默同往澄廬,予侍蔣先生接見浙大學生代表施、楊、江、陳(即遲兒)四人,允默訪蔣夫人詳談,11時50分,偕曉滄兄歸寓?!标惖膬蓜t日記清晰顯示,21日10時左右,蔣介石在校長室召見施爾宜、楊國華和江希明三位學生代表;22日11時20分左右,蔣在澄廬召見施爾宜、楊國華、江希明、陳遲四位學生代表。另外,曹寅亮的回憶文章同樣提到江、陳二人受蔣召見一事,可為佐證。

      竺可楨

      至于蔣介石與學生的兩次談話情景,尤其是第一次召見時雙方對話的內容,現(xiàn)存文獻史料中較能客觀反映實情且能形成互證的記述是楊國華的回憶和陳布雷日記。楊國華在《半世紀后對1935年浙大學潮的追憶》一文中寫道:“他目光炯炯,而有怒色,斥訓說,抗日事政府自有定策,學生應服從政府命令不可搗亂秩序,應立即復學。然后他面向施爾宜說,‘政府予你一反省機會,而你現(xiàn)在又在胡鬧。這示意施爾宜過去曾受過反省院的訓練。當時施爾宜即答復說,浙大學潮是全體同學的意見,不是少數(shù)同學的主張?!标惒祭自?月21日的日記里則記載:“施發(fā)言聲明三事:一、郭校長自請辭職,學生未有驅校長行動;二、校務會議系部令教職員組織,非學生所組織;三、始終未停課。……蔣先生對施楊二生擬許其悔過自新,言畢先行,予及紹棣暫留與校務會諸君商談善后。”

      從以上兩則史料中可看出,學生代表面對蔣介石,采取的是有禮有理、不卑不亢的應對方式。蔣雖然態(tài)度相當嚴厲,但在處理浙大學潮問題上也非一味高壓,而是留有回旋余地。一個月后,陳布雷在2月21日的日記里記載:“予與藕舫(竺可楨)同時進見,蔣先生以浙大校長事征藕舫同意,藕舫謙辭,結果允考慮后答復。”由此可見,浙大學生的驅郭罷課最終以著名科學家竺可楨替代郭任遠校長而取得圓滿結果。這一勝利,除全體學生團結一致、堅持不懈地斗爭及鄭曉滄、蘇步青等教授對學生同情與愛護外,也與陳布雷在此期間一直關注學潮,常與鄭曉滄等人商討解決辦法,并向當局力薦竺可楨不無關系。這一點,恰是學生們當年并不知情,而我們今天在研究浙大“一二·九”運動時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細節(jié)。

      猜你喜歡
      浙大北平學生會
      北平的秋
      學?!皶浻屑s”走進學生會改革
      十路大軍進北平
      河北畫報(2020年3期)2020-06-24 06:03:50
      十路大軍進北平
      河北畫報(2020年5期)2020-06-10 01:50:20
      有趣!浙大的實踐課讓網友羨慕不已
      時代郵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8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文化交流(2019年1期)2019-01-11 01:34:26
      浙大全球農商研究院
      農經(2018年10期)2018-10-10 03:30:40
      學聯(lián)選舉結果名單
      想北平
      學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14
      高校學生會組織的構建及運行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53
      江陵县| 溆浦县| 德昌县| 苍梧县| 广水市| 屏东县| 鞍山市| 长乐市| 织金县| 桐城市| 乌拉特后旗| 余江县| 余姚市| 大田县| 亚东县| 隆昌县| 津市市| 县级市| 正定县| 安溪县| 霍城县| 遂宁市| 阿拉善右旗| 桑日县| 上虞市| 布拖县| 康平县| 岱山县| 华蓥市| 广宗县| 天镇县| 江陵县| 虎林市| 黄大仙区| 葫芦岛市| 阿荣旗| 额敏县| 都匀市| 南城县| 中西区|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