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期間,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會帶著孩子走親訪友,這個時候往往能體現(xiàn)出孩子是不是懂禮貌、有規(guī)矩。
很多人都覺得“童言無忌”,孩子無論說什么都不必太介懷。然而有些話,父母要教會孩子得體地說;有些話,父母要提醒孩子不能說。
很多人都覺得過年見到長輩親友,孩子開口叫人,道一聲“新年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家里有個內向的寶寶,就需要父母多費不少心思去引導。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和陌生人有警惕心理是很正常的,父母可以提前告知孩子,一會兒誰要來或者我們要到誰家去,進門要怎么稱呼對方,讓孩子心里有個準備。讓孩子練習說話以及回答問題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能體現(xiàn)出自信和真誠。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總免不了要評論和表達。特別是過年期間,孩子去了親友家里,往往容易說出“你家里真小”“你這個沒有我家的好”之類的話。也許孩子本身沒有惡意,但父母需要平時就跟孩子強調,當面笑話別人的短處,說別人的不好,是很不禮貌的,會讓別人感到尷尬。
見過不少孩子,渴了就晃晃杯子,示意大人幫他倒水;收了禮物直接就拆,也不表達感謝。這未必是孩子真的不懂事,很可能是平時父母沒有及時去提醒孩子。
過年了,孩子們想要一點兒紅包很正常,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主動向別人索要紅包是不禮貌的。當長輩給孩子紅包時,孩子應該先看看父母,待父母同意了,孩子才能雙手接過紅包然后道謝。
小孩子也有表達的欲望,有時候大人聊天,可能某個話題他正好知道一點兒,就會急切地想?yún)⑴c進來。有時候他有什么需求和想法了,就會在大人聊天的時候打斷直接說。我們要告訴孩子,學會等待他人把話說完,長輩聊天的時候不要插話,有需求可以跟爸爸媽媽小聲說,爸爸媽媽會給你提供幫助的。
最讓人頭疼的一種孩子,就是到別人家里做客的時候,亂動別人家的物品。好奇心每個孩子都有,陌生的環(huán)境最能激發(fā)起孩子的探索欲。這一點,父母可以理解,但不要縱容。一定要跟孩子反復強調,別人家的東西不經(jīng)主人同意不能碰。
父母要告訴孩子,我們去做客便是客人。要尊重別人的隱私,不能隨便進別人家的臥室,也不能在別人家跑來跑去。這樣做不僅會影響樓下的鄰居,也會打擾到長輩們聊天。實在想玩,可以小點兒聲,或者玩其他有意思的游戲。
過年期間帶孩子出門,一定會看到一些家里沒有的裝飾或者玩具。孩子看到喜歡的往往容易愛不釋手,直接就問人家能不能拿回家去。這時候主人可能很為難,如果同意,也許自己的孩子就沒得玩了;不同意,又顯得很小氣,會傷了兩家感情。所以帶孩子出門之前,要告訴孩子,有什么喜歡的東西,或有什么額外的需求,可以私下跟爸爸媽媽說,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餓,看到好吃的更難控制食欲。很多家庭會單獨給孩子分出來一些食物,讓孩子先吃。如果孩子很小,尚可接受。但如果有很多人或者正式聚餐,并且孩子已經(jīng)可以控制飲食的話,盡量不要讓孩子搞特殊化。老規(guī)矩是長者為先,孩子作為晚輩,等長輩先動筷子自己再開始吃才是正確的。
吃飯發(fā)出聲響或者嘴里嚼著食物說話,不僅是很粗魯?shù)男袨椋踩菀讍艿交蛞⒆?。類似的?guī)矩還有,吃飯的時候用手扶著碗,不能把手放到桌子下面;喝湯的時候盡量不要發(fā)出吸溜吸溜的聲音;夾菜的時候不能在盤子里翻來翻去,更不能越過別人正在夾菜的筷子;吃好了如果想先去玩,要跟長輩打招呼,說“我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