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影響蛋雞產蛋高峰期主要因素及預防措施
李霞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76800)
產蛋高峰期持續(xù)時間的長短,不僅直接反映了雞群產蛋能力的大小,而且也影響著產蛋高峰后產蛋曲線的下降幅度,與全期產蛋量有著密切的關系。蛋雞產蛋率達到90%時即進入了產蛋高峰期,產蛋率從85%上升到93%~97%的峰值,再從峰值慢慢下降到85%,一般歷時不少于18周。在養(yǎng)殖實踐中,不少養(yǎng)殖戶蛋雞產蛋率始終維持在90%以下,即使產蛋率偶爾達到90%以上,維持時間也很短,養(yǎng)殖效益受到較大影響。除了蛋雞品種、品系的差異外,飼養(yǎng)管理、動物疫病、飼料營養(yǎng)等均是影響產蛋峰值以及高峰期維持時間的重要因素。下面就影響蛋雞產蛋高峰期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進行簡要分析。
1.1 育雛育成階段蛋雞體重、脛長不達標 體重和脛長雙達標是理想蛋雞體型的重要標志,即蛋雞骨架大小適中、體重達標、均勻度好。如雛雞5周齡體重一般360g,脛長63~64mm,這種蛋雞采食量適中,飼料利用率高,適時開產,蛋的大小適中,開產后產蛋率上升快,產蛋高峰期維持時間長。如果這些指標不達標將直接影響后期的長勢以及產蛋率。脛長達標而體重偏輕的雞群,產蛋早期往往蛋重偏??;脛長不達標而體重超標的雞群,會發(fā)生嚴重的輸卵管炎或脫肛現(xiàn)象,死淘率高;脛長和體重同時超標時,料蛋比增高。在育雛和育成階段,應努力使后備蛋雞的脛長和體重達標,為將來蛋雞高產奠定基礎,以獲得最理想的產蛋效果和最佳的經濟效益。
1.2 環(huán)境、飼養(yǎng)管理因素應激 惡劣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雞舍內持續(xù)的高溫或低溫,悶熱,濕度過大,雞體難于適應而影響;通風不良,舍內氨味濃度過高,長時間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應激;光照時間、光照度不達標,光照能刺激性腺激素分泌,對產蛋性能影響十分明顯;產蛋期光照一般為16h,光照度10~20Lx;高峰料更換時間推遲,正常105d開始漸進性換料,在體重達標開始加光、加鈣、加營養(yǎng),更換高峰料。
1.3 疾病因素 如生殖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非典型性新城疫伴發(fā)大腸桿菌病、溫和型禽流感伴發(fā)大腸桿菌病等,均可導致輸卵管發(fā)育不健全,嚴重者輸卵管囊腫,生殖系統(tǒng)受到嚴重破壞;如蛋雞傳染性腺胃炎、慢性腸道性疾病等,致使蛋雞群均勻度差,雞群消瘦,體重不達標等。
1.4 營養(yǎng)因素 營養(yǎng)全價的飼料是保證產蛋率的首要條件。產蛋母雞40周齡之前體重增長較快,24~40周齡平均每日增重2~4g;此后,增重速度相對平衡并稍有增加。若產蛋高峰階段減重,則說明蛋雞體內的貯備動用過多,可能使產蛋率下降,產蛋高峰提前結束。母雞每天攝入的營養(yǎng)主要用于體重增長、產蛋支出、基礎代謝和繁殖活動的需求,故在設計飼料配方時,要按照母雞對能量、粗蛋白、氨基酸、鈣、磷等的日需要量來計算確切的營養(yǎng)標準。調整營養(yǎng)濃度時,應根據(jù)產蛋階段的變化、采食量的變化來進行,其中的重點是把握能量與蛋白兩大要素的含量變化。同時還要保證鈣、磷和多種維生素的供給。飼料營養(yǎng)偏低,達不到高產的要求,或者蛋雞開產后未能補充足量的鈣原和蛋白,或頻繁更換飼料造成的換料應激,以及由高質量料到劣質料造成的營養(yǎng)水平下降等。
2.1 控制飼養(yǎng)環(huán)境 (1)保持適宜的環(huán)境。蛋雞生產的適宜溫度為23~28℃。產蛋高峰期,應做好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工作。雞舍的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60%~70%。(2)保持合理的光照。光照對產蛋雞有刺激性腺機能而促使排卵的作用,增加光照時間能促進產蛋。光照時間的延長,應根據(jù)17周齡時的體重和性發(fā)育成熟的程度而定。雞群體重達到標準的應每周延長光照15~30min,直至增加到16h后恒定不變;達不到標準的不要急于延長光照,可將補光時間往后推遲1周。光照強度掌握在7.5~10Lx為宜。(3)保持雞舍適當通風。產蛋雞舍內二氧化碳濃度應低于0.3%,氨氣濃度小于0.0015%,硫化氫濃度不超過0.001%。首先要保持雞舍的通風良好,加強通風換氣,在冬季要正確處理保溫與通風的關系,搞好清潔衛(wèi)生,減少雞糞在雞舍內的停留時間。(4)減少應激反應。騷擾、驚嚇、斷水等各種應激都會引起蛋雞產蛋率下降,縮短產蛋高峰的持續(xù)時間。對此,可在飲水中加電解多維,或加倍供應多種維生素。
2.2 重視育成雞的培育 (1)選擇高產蛋雞品種。高產蛋雞品種生產性能潛力大,選擇高產品種飼養(yǎng)能達到較好的產蛋高峰。(2)保持育成青年母雞整齊度。育成母雞群的體重整齊性好、骨胳結實、肌肉發(fā)達,能獲得較高的產蛋高峰。蛋雞各階段體重應達標或控制超標體重在5%~10%,并保持雞群個體均勻一致。(3)合理選擇育雛季節(jié)。安排蛋雞春夏季育成、秋季開產為宜,可保證雞群高峰產蛋率高、產蛋量多,并使產蛋高峰期能維持較長時間。
2.3 正確防治疫病 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制定嚴格的衛(wèi)生防疫制度。開產前選擇合適免疫程序進行新城疫、傳支H120、傳染性喉氣管炎、減蛋綜合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苗免疫。當雞群受到某種疾病威脅或出現(xiàn)病態(tài)必須用藥時,應慎重選藥,禁用磺胺類或磺胺增效劑、氨茶堿、金霉素、金剛烷胺等藥物,以免抑制和損傷雞的生殖系統(tǒng),造成產蛋量下降。
2.4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1)滿足蛋雞營養(yǎng)需要。產蛋高峰期的蛋雞對營養(yǎng)要求較高,應供給營養(yǎng)全面、質量高、適口性好的產蛋期配合飼料,代謝能攝入1.25~1.42MJ/d·只,粗蛋白質攝入18~ 20g/d·只。飼料中應適當提高礦物質、維生素的含量,特別要注意顆粒狀鈣的添加,產蛋雞飼料中鈣的適宜含量為3.2%~3.5%,有效磷0.41% ~0.35%,應注意鈣用量前低后高、磷用量前高后低的原則。(2)合理供給飼料。蛋雞在產蛋高峰期的飼喂應盡量滿足高產的需要,應適當增加喂料次數(shù),促使雞多采食。在高峰后期應謹慎增加采食量,超量投料將使營養(yǎng)過剩,容易導致脂肪肝、脫肛、產腹腔蛋等。
(2019–09–24)
S831.4
B
1007-1733(2019)12-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