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躍輝 張海鵬 張為賢 楊曉橙 飛 麗
1.玉溪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云南玉溪 653100;
2.玉溪市紅塔區(qū)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云南玉溪 653100;
3.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云南玉溪 653200;
4.玉溪市紅塔區(qū)李棋街道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
消毒是指清除或殺滅外環(huán)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按照消毒的目的,可將消毒分為兩大類:疫源地消毒和預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是對存在著或曾經對存在傳染源的場所進行的消毒,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動物群及其生存的環(huán)境,如感染豬群,豬舍等。其目的是殺滅這些感染動物排出的病原體。疫源地消毒又分為以下兩種: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當疫源地內有傳染源存在時所進行的消毒稱為隨時消毒。終末消毒是指傳染源離開疫源地以后,對疫源地進行的消毒。而預防性消毒是指對健康動物或隱性感染的群體所進行的消毒。
所謂消毒劑,是指清除或殺滅外環(huán)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化學物品。
應用物理、生物和化學的方法殺滅或消除環(huán)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切斷傳染途徑,建立生物安全環(huán)境,使之減少到不能再引起發(fā)病的一種防疫手段。物理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火焰消毒、高壓蒸汽、對器具高溫蒸煮及紫外線、微波、紅外線等方式的消毒?;瘜W消毒方法主要是指應用化學消毒藥物對環(huán)境進行噴霧、噴灑、浸泡或擦拭等方法的消毒。生物消毒方法主要是指采取動物糞便及污染物堆積發(fā)酵或發(fā)酵池處理的方法消毒。
非洲豬瘟是全球生豬養(yǎng)殖業(yè) 的“頭號殺手”,發(fā)病率、死亡率高,疫情早期發(fā)現(xiàn)難、預防難,且無有效的疫苗可用,根除難,防控難度極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擴散傳播蔓延。非洲豬瘟病毒對環(huán)境有很強的抵抗力,但對許多脂溶性消毒劑(如氯仿、乙醚等)、酚醛類和碘類消毒劑敏感,可在pH小于4和pH大于11失活,同時對溫度高度敏感。70℃30min即可滅活。病毒在肉制食品中亦比較穩(wěn)定,冰凍肉中,腌制火腿中,半熟肉以及泔水可存活數(shù)月至數(shù)年不等。自2018年8月我國發(fā)生首例非洲豬瘟疫情以來,國內疫苗研制和開發(fā)工作困難重重,進展緩慢,采取消毒等防控技術措施防控非洲豬瘟疫情,顯得尤為重要。
消毒劑的種類及消毒對象的選擇應考慮:能否迅速高效殺滅常見病原和非洲豬瘟病毒;能否與清潔劑共同使用,或自身是否具有清潔能力;最適溫度范圍,有效作用時間;不同用途的稀釋比例;能否適應較硬的水質;是否刺激性小,無毒性、染色性及腐蝕性等。防控非洲豬瘟疫情,農業(yè)部推薦的最有效的消毒產品是:10% 的苯及苯酚、次氯酸、強堿類及戊二醛。強堿類(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適用于建筑物、木質結構、水泥表面、車輛和相關設施設備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適用于人員消毒。
用于殺滅或清除外環(huán)境中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化學藥物,稱為消毒劑。消毒劑一般指化學藥物,但某些物理因子能直接殺滅病原微生物者也統(tǒng)稱為消毒劑。消毒劑產品以成分分類主要有9種:含氯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醛類消毒劑、醇類消毒劑、含碘消毒劑、酚類消毒劑、環(huán)氧乙烷、雙胍類消毒劑和季銨鹽類消毒劑。按消毒效果分類有3種:高效消毒劑、中效消毒劑、低效消毒劑。
3.2.1 消毒人員:應根據(jù)養(yǎng)殖場戶規(guī)模合理確定消毒人員。
3.2.2 消毒器械和工具:高壓沖洗機、掃帚、叉子、鏟子、鐵鍬、水管、防護用品(如防護服、口罩、手套、護目鏡、防護靴等)。
3.2.3 消毒劑:1~2% 氫氧化鈉(火堿)、2% 戊二醛溶液、氯制劑、生石灰。
(1)對金屬設施設備,可采用火焰、熏蒸和沖洗等方式消毒。
(2)對圈舍、車輛、屠宰加工、貯藏等場所,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噴灑等方式消毒。
(3)對養(yǎng)殖場(戶)的飼料、墊料,可采用堆積發(fā)酵或焚燒等方式處理,對糞便等污物作化學處理后采用深埋、堆積發(fā)酵或焚燒等方式處理。
(4)對受威脅區(qū)范圍內辦公、飼養(yǎng)人員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場所,可采用噴灑方式消毒。
(5)對消毒產生的污水應進行無害化處理。
(1)飼養(yǎng)管理人員可采取淋浴消毒。
(2)對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壓滅菌等方式消毒。
對健康豬群的體外消毒主要采取預防性消毒所應采取的措施,選擇對皮膚刺激小、濃度低的消毒藥,如季銨鹽類消毒藥品,安滅殺消毒劑等。
在對環(huán)境消毒的同時,必須對動物體進行消毒,其消毒藥的選擇同健康豬群的原則相同,其中,可以選擇2~3種可以帶動物消毒的藥物,如安滅殺等,每1d消毒3次,每2d換另一種不同的消毒藥,直到周圍疫情平息,再按正常的消毒程序進行。
圈舍消毒程序
3.7.1 清理
撲殺生豬時,應同時對場豬舍內污物、糞便、飼料、墊料、垃圾等進行初步清理,集中收集于包裝袋內,并隨撲殺生豬一起深埋處理。
3.7.2 首次消毒
使用高壓沖洗機將1% ~2% 火堿溶液或其他消毒液噴灑至豬舍內、外(屋頂)環(huán)境中。噴灑消毒液時,應按照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的原則,即先屋頂、屋梁鋼架,再墻壁,最后地面,力求仔細,干凈,不留死角。
每次消毒藥使用量要達到水泥地(墻)面300ml/m2以上,土地(墻)面1000ml/m2以上,屋頂1000ml/m2。
疫點每天消毒3~5次,連續(xù) 7d,之后每天消毒 1次,持續(xù)消毒15d。
消毒噴灑劑量
每次消毒時,應逐日、逐次進行消毒記錄,記錄內容應包括消毒地點、消毒時間、消毒人員、消毒藥名稱、消毒藥濃度、消毒方式等內容。
非洲豬瘟屬蟲媒、接觸性病毒傳染病,沒有任何有效的疫苗及治療藥物,防疫工作只能依靠執(zhí)行嚴格的生物安全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非洲豬瘟不僅關乎著豬場的生死存亡,也關乎著整個生豬產業(yè)的發(fā)展,以及豬肉肉品市場的供應。當前,非洲豬瘟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科學、系統(tǒng)、全面的消毒防疫技術必須長期堅持,認真執(zhí)行對豬只體表及淺表體腔的消毒和對圈舍以及通往圈舍的通道及周圍空間,舍內設備包括墊料、食槽、飲水器,還包括飼料、飲水,排泄物等;附屬設備房屋包括飼料庫、飼料草加工場、供電、供水、供暖、運輸車輛及工具;飼養(yǎng)員、防疫員、獸醫(yī)及檢驗設備及相關人員等消毒對象開展環(huán)境消毒。同時執(zhí)行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切斷病毒傳播路徑,就能夠有效保護豬群不受病毒侵害,保護生豬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