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培 秦軍波
(1.武陟縣畜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監(jiān)測中心,河南武陟 454950;2.武陟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武陟 454950)
鵪鶉的飼料要有助于鵪鶉對飼料的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成長更快更健康。飼料要相對穩(wěn)定,不使用霉敗、變質(zhì)、生蟲或被污染的飼料,盡可能減少日常飼養(yǎng)管理中的應激反應,防止生產(chǎn)操作中的污染和感染。做好鵪鶉的日常觀察和健康檢查及病情分析工作。
鶉舍清空消毒后至少應閑置3周以上,并且在下一批鵪鶉進場前5d再進行1次熏蒸消毒,用18ml/m340%的甲醛溶液、9g/m3高錳酸鉀,密閉熏蒸24h,盡可能減少和殺滅鶉舍周圍的病原體。鵪鶉進場前用200倍的益富源除臭消毒液進行噴灑,為鵪鶉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之后定期3~5d噴灑消毒一次。
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防疫計劃,確保鵪鶉健康,并注意選擇適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主要免疫項目有馬立克氏病、大腸桿菌病、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和禽霍亂等??梢栽陲嬎蚴澄镏屑尤胍娓辉磩游锸秤镁海纳颇c胃環(huán)境,抑制病菌雜菌,增強免疫力。
雛白痢是常見危害大的細菌性傳染病,由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引起,病鶉虛弱,怕冷冷聚堆,閉目垂頭,兩腿叉開,雙翅下垂,食欲大減,拉白色稀糞,常粘附肛門周圍。剖檢見十二指腸出血嚴重,小腸、盲腸有灰白色壞死灶,泄殖腔內(nèi)有白色惡臭稀糞。重者卵巢變綠色,輸卵管被白色堅硬物充滿,粘膜腫脹充血。如得此病,病鶉應全部捕殺。鏈霉素按0.05%飲水投服,連用25d;青霉素每只每次1萬單位肌注,早晚各1次,金霉素按每只每天6mg混料喂飼0.02%~0.04%痢特靈或0.04%土霉素混料喂飼,連喂5~7d。
主要由毒力強的艾美球蟲引起,幼齡鵪鶉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病鶉表現(xiàn)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羽毛松亂,頭卷縮怕冷,生長停滯,肛門周圍羽毛被排泄物污染,以后血便嚴重,最后痙攣、昏迷、死亡。幼鶉死亡率可達30%~50%,成鶉多為慢性、多發(fā)性,病程長,消瘦,產(chǎn)蛋率下降,并伴有間歇性下痢,死亡率比幼鶉低。剖檢可見腸道腫脹,比正常大1~2倍,外觀呈暗紅色,粘膜上有出血點,內(nèi)容物混有血液,有干酪樣壞死物,取其內(nèi)容物顯微鏡檢查,可發(fā)現(xiàn)大量的球蟲卵襄。要特別提醒飼養(yǎng)戶的是,如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要及早治療,以免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可將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的比例拌入飼料或溶于飲水中,連服4~5日即可見效。大群治療常用青霉素飲水投服,每只按8000~10000單位給藥,連用5~7d;痢特靈按0.02%~0.04%混料喂給,連用5~7d;敵菌凈按0.02%~0.04%混料喂給,連用5~7d。必要時可多用一療程作鞏固治療。
這是家養(yǎng)鵪鶉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能力的疾病。4~12周齡的鶉易感。病鶉精神不振,拉白色水樣糞便,拱背、縮頸、閉眼、羽毛松亂、食欲減少或不食,后期嚴重消瘦。剖檢見十二指腸、小腸及盲腸有出血性炎癥,常有壞死灶;肝臟呈黃色或淺黃色的斑點壞死,脾臟腫脹和出血。大群治療可用氯霉素按0.05%混料喂飼,連用7d;四環(huán)素或金霉素按0.03%混料喂飼,連用7d,桿菌肽鋅可作飼料添加劑,飼料加入0.1~0.2g/kg。
馬立克氏病也是鵪鶉常發(fā)的一種病毒性疾病,病鶉表現(xiàn)為精神不振,癱瘓,貧血,兩翅下垂,排綠色稀糞,易誤診為維生素B2缺乏癥,最后拉綠色稀糞,衰竭而死。剖劍時常見內(nèi)臟型,表現(xiàn)為心臟、肺、腺體、胃、肝、腎、睪丸及卵巢出現(xiàn)單個或多個腫瘤。1日齡時接種馬立氏病疫苗0.2ml/只。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以預防為主。對初生鶉皮下注射馬立克疫苗效果較好。
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病鶉表現(xiàn)精神不振,厭食,產(chǎn)蛋量驟減,軟殼、白殼蛋增多,拉綠色或白色糞便,神經(jīng)紊亂,呼吸困難,流涎,翅下垂,頭向后或偏向一側(cè),2~4d死亡。剖檢可見腺胃、腸道及卵巢有明顯的出血點。幼鶉5-7日齡時用新城疫II系疫苗飲水免疫,也可用活弱毒疫苗噴霧免疫,產(chǎn)蛋前再免疫一次。也可用滅活疫苗肌肉注射,35日齡前后0.3ml/只。弱毒疫苗與滅活疫苗并用,可起到強化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