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瑤 周伊寒
摘要:近幾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國食品包裝材料種類越來越多。食品包裝材料有很多,相比較其他包裝材料和形式,如玻璃和金屬等,塑料包裝更加環(huán)保、節(jié)省原材料和運輸成本,從而在現(xiàn)代包裝工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近幾年殘留在包裝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遷移到食品中,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從而受到人們越來越強烈的關注。
關鍵詞:食品塑料包裝材料;安全性;檢測方法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物質條件不斷充裕,人們對于衛(wèi)生、安全及健康的注重程度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但即使食品安全了,也不等于流通到餐桌上和進入人們口中的食物就一定是安全的。因為食品安全的危害除了來自于食品本身,還來自于食品包裝容器及材料,其中塑料食品包裝材料的衛(wèi)生安全性尤其引人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塑料食品包裝材料是目前食品包裝接觸物中最主要的組成成分。另一方面,塑料食品包裝還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阻隔性與滲透性、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裝飾性、質輕、機械性能好等優(yōu)點,因此,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從目前國內外的報道來看,塑料包裝材料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包裝材料中的聚合物單體、添加劑、殘留溶劑以及由催化劑帶來的重金屬元素會溶出,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長期接觸,會造成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各類疾病,如近年來出現(xiàn)的薯片包裝袋的怪味、食用油塑料桶的有害增塑劑、雙酚A可能會導致嬰兒出現(xiàn)女性化變化、容易導致膽結石的有毒快餐盒以及日韓致癌保鮮膜等事件,食品包裝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說明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已經從產品本身發(fā)展到食品外包裝。由此可見,食品塑料包裝材料的安全問題的確應該引起重視,國家也應出臺相應的標準。
1影響塑料包裝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
1.1原材料
當前我國用于食品包裝用的塑料原材料主要有PE、PP、PET、PVC、PVDC、PC、PS、PA及PVA等樹脂。純樹脂由于相對分子質量大,本身是無味、無毒、無嗅的,但其單體(如PVC單體、PVDC單體和苯乙烯單體)或者低聚物大多有毒,多為致癌物,容易透過包裝材料向食品遷移而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如:PVC和PVDC單體能使基因發(fā)生突變,苯乙烯單體會破壞人體細胞,丙烯腈單體能使人致癌。另外,塑料包裝材料在使用當中會出現(xiàn)老化和裂解,塑料的老化和裂解會釋放有害物質,對食品也會產生污染而影響消費者的健康。為降低成本,有些生產商在塑料材料的加工制備中,用回收料和廢棄塑料作為原材料,廢棄塑料中含有殘留的添加劑,在二次加工時還會產生低分子聚合物和單體,對包裝的食品造成污染。還有些生產商在塑料材料的加工制備中使用工業(yè)用原料生產塑料食品包裝材料,由于工業(yè)原料中存在較多的污染源,也會給食品造成污染影響人體健康。
1.2生產過程中的違規(guī)添加物造成的危害
在塑料容器的加工過程中,為使它有較好的工藝性能,常加入一些增塑劑、穩(wěn)定劑、抗氧化劑、防紫外線劑、抗靜電劑、著色劑、潤滑劑、填充劑等,這一些添加劑對人體都有一定的毒性。例如,為了使兒童餐具色彩鮮亮同時降低成本,有些不法商販就會利用工業(yè)級的色母對產品進行著色,由于工業(yè)級色母中存在著大量有害物質,如芳香胺、重金屬等,如果攝入體內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赡艿倪`規(guī)添加劑還有鄰苯二甲酸酯,這是一種廣泛用于玩具、食品包裝材料、醫(yī)用血袋、膠管、清潔劑等產品的增塑劑。一旦溶出并進入人體就會對人體產生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干擾人體內分泌,危害男性生殖系統(tǒng),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同時會危及兒童肝臟腎臟,引起兒童的性早熟。“雙酚A”是一種普遍應用在塑料食品包裝材料中的化學物質,在錫罐內涂層和粘合劑中也常使用,塑料食品包裝中的雙酚A在加熱后可融人食品,它具有類雌激素的功能。包裝材料在印染文字和圖案時,若生產操作不當,染料中的苯類和重金屬物質殘留,導致食品受到污染。另外在制作塑料包裝材料時常加入多種添加劑,比如添加穩(wěn)定劑、增塑劑,這些添加劑中一些物質具有致癌、致畸性,與食品接觸時會向食品中遷移。
2食品塑料包裝材料安全性檢測方法
2.1有害物質含量的檢測
對于食品塑料包裝材料中的有害物質含量檢測是一項耗時、費力的過程,因為很多食品包裝袋上的毒性遷移并不明顯,有害物含量很小但不能夠因為含量小就可以忽略不計,這些毒性長期積累依然會對人類身體健康構成巨大威脅,所以無論檢測難度多大,也是需要設計出合適的技術對其進行檢測,另外,食品和食品模擬物對檢測結果也具有一定干擾,所以在進行檢測時需要采用高效預處理技術,才能保證有害物質的有效提取。對食品塑料包裝材料中有害物物質含量進行檢測之前,要根據(jù)各種塑料袋的材質區(qū)分采取相對應的浸泡劑對其進行溶出試驗,然后測定浸泡液中有害成分的含量;溶劑的選擇以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接觸到的食品種類而定,模擬中性食品選擇水作為溶媒,模擬酸性食品時選擇4%醋酸作為溶媒,模擬堿性食品時選擇碳酸氫鈉作為溶媒,模擬油脂食品選擇正乙烷作為溶媒,模擬含酒精的食品選擇乙醇作為溶媒;實驗時以不同溫度和時間進行浸泡,測定浸泡液中溶出物總量、重金屬、蒸發(fā)殘渣以及各單體物質、甲醛等物質含量,就可以確定某一類食品中有害物質的含量。
2.2有害物質遷移量的檢測
在檢測食品塑料包裝產品有害物質遷移量上,《食品接觸材料塑料中受限物質塑料中物質向食品及食品模擬物特定遷移試驗和含量測定方法以及食品模擬物暴露條件選擇的指南》(GB/T23296.1-2009)中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根據(jù)使用類型選擇相似的食品模擬溶劑,比如水溶性酸性食品采用3%的乙酸代替,醇類食品用10%乙醇代替,油性食品則用橄欖油或異辛烷代替等;同時根據(jù)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可預見的最惡劣條件,選擇試驗浸泡時間、浸泡溫度,最后通過檢測食品包裝產品殘留物在模擬溶劑的含量,對食品包裝中的有害成分向食品中的遷移量做評估,該方法對食品塑料包裝材料的控制很有針對性、更科學實用。測定不同塑料包裝材質中DBP和DEHP在不同實驗條件下的遷移量,實驗結果表明:溫度、時間、包裝材料和食物含油量均影響食品包裝材料中PAEs的遷移,應減少在高溫或加熱條件下使用塑料容器盛裝油脂食物。借助液相色譜分析技術,研究了微波條件下食品接觸材料聚丙烯(PP)中4種抗氧化劑向食用玉米油的遷移情況。實驗表明,4種抗氧化劑的遷移量隨著微波加熱時間和加熱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對高密度聚乙烯包裝中兩種抗氧化劑1076和168在微波條件下向食物中的遷移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抗氧化劑向食物中的遷移程度隨著微波功率增大和時間的延長而變大。
結語
隨著研究技術的發(fā)展,針對不同的食品塑料包裝材料中污染物質的檢測方法基本可以滿足日常檢測要求,而遷移試驗是研究塑料包裝材料中有害物質向食品中遷移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管理執(zhí)法機構控制包裝材料中化學物遷移進入食品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目前國內研究多對模擬溶液、溫度或時間等單因素遷移實驗的研究較多,而對不同塑料材質多因素遷移實驗的研究較少,國內實驗室研究人員應當積極開展遷移試驗的研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解決好我國的民生問題。
參考文獻
[1]安瑩,曾慧琴,芮懷瑾.食品塑料包裝中抗氧化劑遷移研究.工程塑料應用.2016,44(9):117-120.
[2]許秀蘭,高媛媛,張達等.氣相色譜法同時測定膠粘劑中15種有害物質的含量[J].浙江化工,2015,0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