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系外行星離地球太遠,地球上觀測天氣變化的方法行不通,現有的技術還不足以支持人類發(fā)射宇宙飛船登陸系外行星拍攝直觀的照片,那么對系外行星的天氣觀測,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較于小而暗淡的行星,會發(fā)光的恒星顯然更容易被找到,借助恒星,科學家就能夠發(fā)現一些圍著恒星轉的行星。這些行星圍著恒星轉,同時會給恒星以拉力,恒星有些許搖擺,這微小的搖擺有可能被觀測到,從而發(fā)現使其發(fā)生搖擺的行星。
搖擺恒星是從前科學家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而現在更多地運用另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凌日法。一顆行星從它的母恒星前方穿過時,在我們的視野里,行星與母恒星處于同一直線上,我們將可以觀察到該恒星的視覺亮度下降了,類似于日食,而變暗的程度取決于行星相對于恒星的大小。借助凌日法,科學家可以測定行星的密度,進而了解該行星的物理結構。凌日法還可以幫助研究行星大氣層。恒星光穿過行星大氣層,有的被吸收、有的被反射、有的被折射,分析恒星光譜,科學家就能夠確定行星大氣中的成分。
觀測一顆行星的天氣,少不了溫度和氣壓??茖W家通過母恒星的溫度以及行星與恒星之間的距離計算出行星的溫度,并根據行星大氣的厚薄程度判斷出行星的氣壓,通常情況下,行星大氣層越厚,行星氣壓越大。
了解了科學家如何觀測系外行星天氣,下面繼續(xù)為您播報幾顆最新發(fā)現的行星的天氣。
有兩個氣態(tài)巨行星正忍受著高溫的煎熬。
一顆距地球190光年,名為HD80606b的行星,位于大熊座,常年高溫。它的運行軌道類似哈雷彗星繞日軌道,離母恒星最遠的地方幾乎與地日距離相當,大約1.31億千米,而最近的點離母恒星僅有450萬千米。這個特殊的軌道使得每隔111天,當該行星到達最接近母恒星時,便會出現一種極端的天氣——在6小時內,氣溫從530℃飆升至1230℃,溫差有700℃,素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稱的新疆在它面前簡直是小巫見大巫。6小時過后,行星開始沿著軌道遠離,溫度也隨之降低。
另一顆氣態(tài)巨行星是KELT-9b,距地球620光年。這是一顆熱木星,熱木星指的是氣態(tài)巨行星質量接近或大于木星,與母恒星之間的距離約為200多萬至7000多萬千米之間。與HD80606b不同,KELT-9b的運行軌道是圓形,它的公轉周期與自轉周期相同,因此有一面總是面朝母恒星,是一個“陰陽臉”行星。KELT-9b的母恒星熱度是太陽的兩倍,如此接近母恒星,它的溫度自然不會低,朝向母恒星的一面溫度大約是4316℃,僅比太陽溫度低了1200℃。一旦有人靠近它,大概就是個“熟”人了,甚至被蒸發(fā)。并且,由于陰陽兩面存在溫差,容易形成風,地球上的科學家能夠通過溫度差估計這顆行星上的風速。
在這兩顆氣態(tài)巨行星備受高溫煎熬時,一顆類地行星上卻是冰天雪地。距離地球1.3萬光年,名為OGLE-2016-BLG-1195Lb,質量與地球相差無幾,距離母恒星的距離是1.74億千米,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相差不大。然而,它的母恒星質量僅為太陽質量的7.8%,科學家懷疑該恒星可能是一顆褐矮星。褐矮星十分暗淡,這使得繞其運行的OGLE-2016-BLG-1195Lb無法獲得足夠的光和熱,常年處于低溫狀態(tài),溫度大概-240℃。
與這些系外行星相比,地球溫度就令人愉悅多了。人類歷史記錄中,地球上的最高溫出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死亡谷,1913年7月10日,溫度56.7℃。最低溫則是南極洲的東方站,1983年7月21日,溫度-89.2℃。
接下來進行幾顆行星的降雨播報。
人類歷史記錄中,地球1小時內降雨最多的記錄是1947年6月22日,美國密蘇里州,降雨305毫米。最嚴重的下冰雹記錄則是在孟加拉國戈巴爾甘尼地區(qū),時間是1986年4月14日,產生了世界最重冰雹的記錄,重達1.02千克。
但如果放眼系外行星,這兩個記錄可能稱不上極端。OGLE-TR-56b,位于人馬座,距地球4900光年,公轉周期為29小時,也就是說,在這顆行星上,一年只有29小時。這里降的不是水,而是鐵。這顆行星的大氣溫度達到1700℃,云的成分不是水蒸氣而是鐵原子,有時候,液態(tài)的鐵會滴落下來,形成鐵雨。如果說地球上衡量降雨多少稱為降水量,那么在OGLE-TR-56b上應稱為降鐵量。
系外行星不但有降鐵的,還有降寶石的。在1040光年以外,有一顆閃閃發(fā)光的行星,HAT-P-7b。這顆行星的大氣中富含氧化鋁,這可是紅寶石、藍寶石的主要成分。HAT-P-7b也是熱木星中的一員,公轉周期與自轉周期相同,有一面總是朝向母恒星,也是一個“陰陽臉”。朝向母恒星的一面溫度高達2500℃,另一面則是1900℃,600℃的溫差使得這顆行星上狂風肆虐。另外,在陽面,由于溫度過高,氧化鋁無法凝結,只有在陰面,氧化鋁才能夠凝結成紅寶石或者藍寶石,所以,只有在陰面才能看到寶石雨的奇觀。
下面進行災害天氣播報。
在距離地球63光年的地方,有一顆氣態(tài)巨行星,叫作HD189733b,和地球一樣,它也是藍色的。從太空上看,地球之所以是藍色的,這是因為地球實際上是個“水球”,海洋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約71%,由于海水的散射作用,地球看起來就是藍色的。但HD189733b的藍色可不是海水賦予的,而是由于它的大氣中存在大量的硅酸鹽顆粒,這是玻璃的主要成分,能夠散射藍光。
另外,這顆行星上的風速約為8600千米/時,而地球上最強的狂風記錄發(fā)生在1996年4月10日,于澳大利亞巴羅島,風速407.5千米/時。在HD189733b,狂風裹挾著硅酸鹽顆粒在這顆星球上肆虐,形成了強烈的玻璃雨風暴。
另一顆行星則在飽受雷暴的摧殘,它是HAT-P-11b,距離地球122光年。2009年,地球上收到了來自外太空的神秘無線電信號,人們興奮不已,找到外星生命似乎指日可待。然而,科學家經過分析發(fā)現,這些無線電信號并非來自外星人,而是HAT-P-11b的強烈雷暴產生的。在這顆行星上,大氣層持續(xù)變化,制造出不同大小的云層,覆蓋整個行星表面,便于形成大型雷暴。
地球上,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有著地球上最強、最頻繁的雷暴現象。在這里,每年中有140至160個晚上都會發(fā)生閃電,每個小時更可高達280次。但HAT-P-11b上的雷暴比地球上的要強上一百萬倍,并且遍布整顆行星,若身處這顆行星,時時都有可能“遭雷劈”。
系外行星的天氣如此惡劣,相較而言,地球的天氣對生命是那么友好,縱然有時候有臺風、暴雨,比起那些超高溫、風暴肆虐的系外行星,就顯得可愛多了。請對你的地球好一些!
以上就是本期的系外行星天氣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