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產權性質、政治關聯與稅費粘性

      2019-02-15 09:05:24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 2019年2期
      關鍵詞:粘性稅費營業(yè)

      (四川大學商學院,四川成都610000)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家稅收增速卻居高不下,政府減稅政策頻繁頒布,企業(yè)稅負痛感卻依然不減[注]曹德旺:中國制造業(yè)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宗慶后:當前做實體經濟稅費比較高,利潤率很低。董明珠:中國稅不算高,但各種費太多了。詳見2016年12月—2017年1月新聞媒體報道。,這一宏觀調控與微觀感知的相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思考。大多研究都將原因歸結于宏觀層面的經濟增長與產業(yè)結構調整[1]、稅制結構[2]、稅收征管[3]以及稅收剛性計劃[4]等,很少有學者從微觀企業(yè)的財務層面給予解釋。筆者認為,既然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企業(yè)稅費,要探究其中原因,就有必要從企業(yè)稅費的綜合角度[注]目前對于企業(yè)稅費的范圍界定尚不統(tǒng)一,本文界定為企業(yè)向政府、稅務部門繳納的各種稅、費、基金等,不包括為職工支付的“五險一金”。著手,并結合企業(yè)的產權性質和政治關聯特征予以分析。

      稅費是企業(yè)與政府進行財務分配的基本途徑,關于企業(yè)稅費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對企業(yè)絕對稅負,包括實際所得稅率[5-8]和總體稅負[9-11]的研究較為廣泛,但從企業(yè)稅費雙維角度的研究卻較少,大多偏向企業(yè)稅負的單一維度,這對于衡量政企財務分配難免有所偏頗。借鑒已有成本(費用)粘性[12]的概念,本文試圖從粘性的角度,探索企業(yè)在不同經營狀況下稅費雙維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征。與成本(費用)粘性的特征類似,稅費粘性是指企業(yè)在營業(yè)收入下降時稅費的減少幅度要顯著小于營業(yè)收入上升時稅費的增加幅度,本文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經驗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fā)現了我國上市公司中確實存在稅費粘性現象。這反映了我國企業(yè)在經營狀況惡化時稅費減少幅度的有限性,說明企業(yè)稅費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程度的減少,反而加重了財務負擔。結合心理賬戶理論[13-14],可以解釋稅費粘性或許也是微觀企業(yè)經營者稅負痛感的原因之一。

      然而,稅費粘性的成因可能有別于企業(yè)其他成本或費用粘性。企業(yè)其他成本或費用是企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內部資源消耗的體現,其粘性可以從企業(yè)內部和管理層的角度對其進行解釋或調整[15]。而稅費是政府參與企業(yè)經營收入的分配所得,國家和企業(yè)分別是征納主體,所以企業(yè)稅費會受到企業(yè)和政府行為的雙重影響[16-17],加之我國稅收制度尚不完善,稅費征管存在較大談判空間,最終的征納結果極可能取決于政企雙方的博弈[18]。因此,在稅費粘性存在的前提下,本文聚焦于企業(yè)特征中與政企關系密切相關的產權性質和政治關聯,研究其對稅費粘性的影響,并通過后文的實證設計檢驗相關假設。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和貢獻可能存在于以下方面:第一,證實了我國上市公司的稅費存在粘性特征,為政企財務分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以往的研究關注于企業(yè)單一稅負維度,而較少涉及總體稅費財務負擔,使得評價政企財務分配的準確性、完整性、公平性存在一定偏差。本文研究對于豐富企業(yè)財務分配理論,推進政企財務分配的公平測度具有較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第二,豐富了關于粘性的研究。已有研究對營業(yè)成本、期間費用和高管薪酬等的粘性特征進行了大量的檢驗和影響因素探索,文章嵌入稅費因素加以分析,將研究視野由企業(yè)內部資源摩擦拓展至企業(yè)外部政治關系,擴展了粘性現象的研究范圍。第三,發(fā)現產權性質、政治關聯的異質性會對企業(yè)稅費粘性的程度產生影響,并據此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建議,為政府和企業(yè)共同應對新常態(tài)下的稅費粘性提供了參考,對我國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較大的借鑒價值。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稅費粘性的存在性

      自2003年,Anderson和Banker[12]提出成本粘性以來,關于粘性的研究已經拓展到各類具體的成本科目,包括營業(yè)成本粘性[19]、薪酬粘性[20]、研發(fā)費用粘性[21]等。與其他費用類似,企業(yè)稅費本質上也是從營業(yè)收入中扣除,用以支付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的成本,那么其變化是否也會存在類似的粘性特征呢?叢屹和周怡君(2017)[22]指出我國企業(yè)稅負存在剛性特征,即企業(yè)稅負利潤水平在盈利水平下降時不降反升,但由于研究對象與本文不同,得到的結論也有所出入。有學者將研究對象鎖定在所得稅費用與稅前利潤的相對變化上,分別基于稅費差異和盈余管理[23],以及稅收征管等角度探討所得稅費用粘性現象存在的原因,并通過實證分析得到其確實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結論[24],但由于所得稅費用不能完整地體現政企財務分配,其研究也不足以把握企業(yè)總體稅費的變化規(guī)律。事實上,早有文獻指出企業(yè)總體稅費的增長率高于營業(yè)收入的增長率[25],只是因未區(qū)分兩者在不同方向上的變化而沒有發(fā)現稅費變化在營業(yè)收入增減時存在不對稱性的粘性特征。綜上,盡管關于稅費粘性的研究尚無統(tǒng)一的結論,但從已有文獻研究中也可以發(fā)現企業(yè)稅費粘性存在的可能性。

      分解企業(yè)稅費的構成,一部分與業(yè)務量相關,例如增值稅、消費稅、企業(yè)所得稅等,另一部分則是固定性質的稅費,常與企業(yè)規(guī)模、固定資產相關,例如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車船稅、印花稅及具有稅收性質的政府收費等。在經營情況良好時,企業(yè)通常會擴大經營規(guī)模,增加投資,以滿足生產的需求,這時除與業(yè)務量相關的稅收上升外,固定性質的稅費也會迅速上升,但是當企業(yè)的業(yè)務量由盛轉衰時,這部分稅費因規(guī)模和固定資產無法迅速縮減也不會下降,最終造成總體稅費的變化在營業(yè)收入增減時出現不對稱性。

      學者指出稅收征管的不穩(wěn)定是企業(yè)納稅支出粘性產生的重要因素[24]。我國的稅收工作是按目標計劃征收[26],征管部門迫于完成任務的壓力,會采取一定手段,例如征收“過頭稅”、預繳稅款、先征后返、查稅補稅等形式[27],增加財政收入;政府提高企業(yè)稅費征管率,也使得在收入下降的年份,企業(yè)稅費易增難減。這些情況都會導致企業(yè)稅費在營業(yè)收入下降的年份減少幅度受限,表現出粘性特征。此外,稅費粘性還可能與企業(yè)自身的稅收政策有關,例如采取積極稅收政策的企業(yè),重視稅費的降成本作用,稅費控制力度好,在營業(yè)收入下降時進行稅收籌劃、稅收規(guī)避或尋求稅費優(yōu)惠,稅費的減少程度可能更明顯;但現實中仍然存在大部份企業(yè)采取消極的稅收政策,對稅費關注不夠,當經營不善時,不會通過稅收籌劃、合理避稅、稅收談判等方式來減少稅費,導致稅費成本縮減有限。綜合以上論述,提出本文的基本研究假設。

      H1我國上市公司存在稅費粘性的現象。

      (二)產權性質與稅費粘性

      基于政府的稅費征管工作存在一定彈性,站在企業(yè)的立場,我們認為作為征納雙方的政府與企業(yè)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對企業(yè)的稅費粘性產生影響,這使得與政企關系密切相關的產權性質和政治關聯有了發(fā)揮作用的空間。

      學界對于產權性質會對企業(yè)稅負產生影響已經達成共識,但對于國有產權到底是減輕還是加重企業(yè)稅負未得到統(tǒng)一結論,吳聯生(2009)[17]研究發(fā)現國有股權比例越高,所得稅實際稅率也越高;劉駿和劉峰(2014)[28]發(fā)現納入流轉稅的企業(yè)稅負在國企中低于非國企。實際上,我國企業(yè)的產權性質是比較復雜的,可分為民營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國有企業(yè)又可分為中央國企和地方國企,僅把企業(yè)初步分類為民營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并不能完整地了解產權異質性對企業(yè)稅費的影響,因為中央國企和地方國企基于實際控制人層級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稅收籌劃動機和面臨不同的稅費征管政策,最終稅費支出也會不同,這可能也是前人研究國有產權對企業(yè)稅負影響結論不一致的原因。因此,本文將企業(yè)細分為民營企業(yè)、中央國企和地方國企,可以更清晰地探明產權性質對稅費粘性的影響異質性。

      1.稅收籌劃動機

      國有企業(yè)由政府控制,產權主體不明確,稅收和利潤都屬于國家,加之企業(yè)管理中存在嚴重的代理問題,控制者的社會職能、管理人員的行政身份等,使其可能會偏離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經營目標,而傾向于迎合基于經濟增長、上交利稅等類似政府行為[29],因此國有企業(yè)傾向于保守的稅收籌劃行為[30]。但是考慮到受不同層級政府的控制,企業(yè)與政府的利益關系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中央國企來說,其獲利和稅收都屬于國家,降低稅費的動機更??;對于地方國企來說,其獲利歸屬于地方,但稅收由中央和地方分享,因此降低稅費支出增加留利的動機要強于中央國企[31]。而民營企業(yè)的管理層往往是大股東、創(chuàng)業(yè)人或其家庭成員,其決策和經營目標與股東利益一致,更有動力為提高企業(yè)盈利而努力,在稅費上則表現為積極尋求稅收優(yōu)惠、稅收籌劃、合理避稅等降稅費方法。因此,當企業(yè)經營情況出現下降時,民營企業(yè)通過稅收籌劃來減輕經營成本的動機最強,中央國企最低。

      2.稅費征管差異

      地方政府對不同類型的企業(yè)進行稅費征管時往往有所差異。地方政府通過各種稅費減免活動幫助本地企業(yè)達到資本市場對上市資格、配股、增發(fā)等的要求[32],也能夠通過降低稅費征管力度的選擇性執(zhí)法為地方企業(yè)減稅創(chuàng)造相對寬松的政策環(huán)境[33]。由于地方政府直接控制地方國企,相對于稅費收入,會更加關心企業(yè)實際盈利能力和發(fā)展情況,當地方國企的經營水平下降時,地方政府更有動機通過稅費減免、稅收優(yōu)惠或發(fā)放補助等形式幫助企業(yè)減輕負擔、維持經營,而對于中央國企和民營企業(yè)的這種動機則較小,地方國企或許成為“稅收所有制歧視”中的受益者[34]。

      綜合以上分析,以民營企業(yè)作為參照對象,在營業(yè)收入下降時,中央國企可能因消極的稅收籌劃而導致稅費的降幅受限,而地方國企可能因得到地方政府的幫助而改善這種限制。提出如下假設。

      H2a中央國企的稅費粘性顯著大于民營企業(yè)。

      H2b地方國企的稅費粘性顯著小于民營企業(yè)。

      (三)政治關聯與稅費粘性

      資源依賴理論認為,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需要從周圍環(huán)境中汲取資源,資源的價值越大,企業(yè)對資源的依賴性就越強。在稅收征繳關系中,政府無疑是最重要的資源,除了國有股權這種天然的政府關系之外,政治關聯作為非正式替代機制,成為企業(yè)尋求政府資源的次選方案。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是以關系為基礎的,所以其上市公司政治關聯的存在比較普遍[35]。關于政治關聯的作用,一般從“政治權力假設”和“政治成本假設”兩方面分析。政治權力假設認為政治關聯可以幫助企業(yè)進行權力“尋租”或者增加與政府的談判力[36]來改善稅費支付。政治成本假設認為有政治關聯的企業(yè)容易成為政府機構的關注企業(yè),政府會干預其進行稅收籌劃的動機和決策,從而給企業(yè)增加稅費負擔。

      在關注企業(yè)政治關聯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部份企業(yè)的政治關聯是目前存在的,部份企業(yè)的政治關聯是曾經存在但目前已不存在的,而現有研究較少對此進行區(qū)分,為此,本文將政治關聯指標劃分為過任政治關聯和現任政治關聯,結合時效性來考察不同政治關聯所產生的效應。正所謂“人走茶涼”,政治權力假設在現任政治關聯中可能更為有效,企業(yè)管理者在經營收入下降的情況下,通過與現任政府建立政治關系,增強談判與游說的能力,從而獲得稅收優(yōu)惠或稅費減免,而過任政治關聯的企業(yè)則不具有這種優(yōu)勢;反之,過任政治關聯的企業(yè)因曾經與政府建立過關系,更容易受到政府和稅務部門的關注,從而選擇保守的稅務行為,或者更容易成為政府實現某些社會職能的目標企業(yè),加之其與政府的談判能力不足,導致因配合政府行為而多交稅費,所以政治成本假設在過任政治關聯的企業(yè)中更為有效。綜上所述,當稅費粘性存在時,現任政治關聯會因政治權力而獲得進一步的稅費減少,過任政治關聯會因政治成本承擔更多的稅費負擔。提出如下假設。

      H3a現任政治關聯會減輕企業(yè)稅費粘性。

      H3b過任政治關聯會加重企業(yè)稅費粘性。

      三、研究設計與樣本選擇

      (一)研究模型

      1.稅費粘性的存在性

      本文借鑒Anderson等(2003)[12]經典的ABJ粘性模型,構建如下多元回歸模型(1)檢驗我國上市公司稅費粘性的存在性。

      Lntaxi,t=β0+β1Lninci,t+β2×Di,t×Lninci,t+ε

      (1)

      考慮到不同行業(yè)的企業(yè)繳納的稅費存在差異,不同年份間的稅費會相互影響,加入行業(yè)和年份變量,控制行業(yè)和年份效應,構建模型(2)。

      Lntaxi,t=β0+β1Lninci,t+β2×Di,t×Lninci,t+ΣYear+ΣInd+ε

      (2)

      進一步地,參考已有文獻[28,37],加入其他可能影響企業(yè)稅費的控制變量,以增強結果的穩(wěn)健性,構建模型(3)。

      Lntaxi,t=β0+β1Lninci,t+β2×Di,t×Lninci,t+Σβi×cantrolVi,t+ΣYear+ΣInd+ε

      (3)

      2.產權性質、政治關聯與稅費粘性

      為了討論不同產權性質和政治關聯對稅費粘性的影響,參考王百強等(2018)[24]的方法,構建三重交互模型(4)、(5)對假設2、假設3進行檢驗。

      Lntaxi,t=β0+β1Lninci,t+β2×Di,t×Lninci,t+β3×Di,t×Soe+β4Soe+β5×Lninci,t×Soe+Σβi×ControlVi,t+ΣYear+ΣInd+ε

      (4)

      Lntaxi,t=β0+β1Lninci,t+β2×Di,t×Lninci,t+β3×Di,t×Lninci,t+β4PC+β5×Lninci,t×Pc+Σβi×ControlVi,t+ΣYear+ΣInd+ε

      (5)

      在模型(1)-(3)中,考察稅費粘性的機制如下。

      當incomei,t>incomei,t-1時,Di,t=0,表示營業(yè)收入每增加1%,稅費支出增加β1%;當incomei,t(β1+β2)時,即當β2<0時,稅費粘性——稅費在營業(yè)收入上升時的增長率大于在營業(yè)收入下降時的減少率——存在,且當β2的絕對值越大時,粘性特征越明顯,假設1可以得到檢驗。

      在模型(4)-(5)中,考察企業(yè)的產權性質和政治關聯對稅費粘性的影響,應觀察三重交互項Di,t×Lninci,t×Soe(Pc)的系數β3,當β3<0時,說明變量會加重稅費粘性的程度,當β3>0時,說明變量會減輕稅費粘性的程度。

      (二)變量說明

      1.被解釋變量

      對于企業(yè)稅費的度量,借鑒劉駿和劉峰(2014)[28]、李林木和汪沖(2017)[38]等的做法,以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項稅費-收到的稅費返還”來描述企業(yè)當期實際承擔的稅費。

      稅費變化Lntaxi,t=ln(taxi,t/taxi,t-1),taxi,t表示第i家企業(yè)第t期的稅費支出,taxi,t/taxi,t-1表示企業(yè)支付的稅費從第t-1期到第t期的變化率,對其取自然對數,可消除數據方差過大的影響。

      2.解釋變量

      (1)營業(yè)收入變化Lninci,t=ln(incomei,t/incomei,t-1),incomei,t表示第i家企業(yè)第t期的營業(yè)收入,incomei,t/incomei,t-1表示企業(yè)的營業(yè)收入第t-1期到第t期的變化率,對其取自然對數。

      (2)營業(yè)收入下降D,為虛擬變量,當營業(yè)收入較前一年的營業(yè)收入下降時取1,否則取0。

      (3)產權性質Soe,為虛擬變量,包括Soe_h,某公司的最終控制人為國家機構的則定義為國有企業(yè),取值為1,否則為0;Soe_c,最終控制人為中央機構的定義為中央國企,取值為1,否則為0;Soe_l,最終控制人為地方機構的定義為地方國企,取值為1,否則為0。

      (4)政治關聯Pc,為虛擬變量,包括Pc_h,若上市公司董事、監(jiān)事和高管中有一人在政府、機構部門、人大、政協(xié)等任職或曾經任職的,則該企業(yè)有政治關聯,取值為1,否則為0;Pc_n,在有政治關聯的企業(yè)中,若董事、監(jiān)事和高管中有人目前任職的,則該企業(yè)為有現任政治關聯,取值為1,否則為0;Pc_a,若董事、監(jiān)事和高管中只有人曾經任職但目前無任職的,則該企業(yè)為有過任政治關聯,取值為1,否則為0。

      3.控制變量

      具體包括:(1)財務杠桿Lev,等于年末總負債除以總資產;(2)資本密集度Guint,為年末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3)無形資產比重Wuint,為年末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4)營業(yè)成本率S_Crate,為營業(yè)成本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5)公司規(guī)模Size,為公司年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6)盈利水平Roa,為公司當年凈利潤與年末總資產的比值;(7)投資機會Mba,為年末公司資產價值與市值的比值;(8)宏觀經濟環(huán)境Gdp,為企業(yè)所在地區(qū)的經濟增長率。此外,還加入行業(yè)和年份作為控制變量。主要變量說明如下表1。

      (三)樣本選取

      考慮到2007年年末所得稅稅率由33%下調至25%,2016年“營改增”的全面推行,是兩次比較重大的稅制改革,可能會對企業(yè)稅費支出產生重大影響,故本文選取2008-2015年作為時間窗口,以滬深兩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以保證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樣本的全面性,然后按照如下標準進行剔除:(1)ST和已退市的公司;(2)金融與保險行業(yè)的公司;(3)相關數據缺失的樣本。最終得到11 750個公司-年度樣本。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使用的統(tǒng)計軟件為stata13.0。

      表1主要變量定義表

      變量類型變量名稱變量符號變量定義被解釋變量稅費變化Lntax當年稅費與上年稅費的比值取自然對數解釋變量營業(yè)收入變化Lninc當年營業(yè)收入與上年營業(yè)收入的比值取自然對數營業(yè)收入下降D若當年營業(yè)收入相比上一年下降,取值為1,否則取0產權性質Soe_h最終控制人為國家機構的,取值為1,否則為0中央國企Soe_c最終控制人為中央機構的,取值為1,否則為0地方國企Soe_l最終控制人為地方機構的,取值為1,否則為0政治關聯Pc_h董事、監(jiān)事和高管中有一人在政府、機構部門、人大、政協(xié)等任職或曾經任職的,取值為1,否則為0現任政治關聯Pc_n政治關聯中有人目前任職的,取值為1,否則為0過任政治關聯Pc_a政治關聯中曾經任職但目前無任職的,取值為1,否則為0控制變量財務杠桿Lev年末負債總額與總資產的比值資本密集度Guint年末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無形資產比重Wuint年末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營業(yè)成本率S_Crate營業(yè)成本/營業(yè)收入公司規(guī)模Size年末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盈利水平Roa當年凈利潤與年末總資產的比值投資機會Mba年末資產價值與市值的比值宏觀經濟環(huán)境Gdp所在地區(qū)的GDP增長率行業(yè)Ind證監(jiān)會2012年行業(yè)分類標準,行業(yè)虛擬變量年度Year年度虛擬變量

      四、實證分析與結果

      (一)描述性分析

      表2是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情況。稅費變化(Tax_c)的均值為1.627,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稅費增長率平均為62.7%,取對數后(Lntax)均值為0.105。收入變化(Inc_c)的均值為1.425,說明上市公司營業(yè)收入增長率平均為42.5%,取對數后(Lninc)的均值為0.119。從標準差來看,稅費變化與營業(yè)收入變化的波動較大,取對數后得到顯著緩解。收入下降(D)的均值為0.294,說明只有29.4%的樣本發(fā)生營業(yè)收入下降的情況。此外,有45.1%的樣本為國有企業(yè),其中15.3%為中央國企,29.8%為地方國企;有76.1%的企業(yè)有政治關聯,其中41.9%的企業(yè)有現任政治關聯,34.3%的企業(yè)有過任政治關聯。其他變量的結果與以往研究基本一致。

      表2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企業(yè)稅費變化分別在營業(yè)收入上升和下降時的統(tǒng)計情況。營業(yè)收入平均上升25.5%時,稅費平均上升19.6%,營業(yè)收入平均下降20.7%時,稅費平均僅下降11.3%,說明稅費在營業(yè)收入增減時的變化幅度確實存在不對稱性,這初步證實了稅費粘性的存在。當然,需要做進一步實證分析以提供更有力的證據。

      表2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

      變量樣本量均值標準差25%分位數中位數75%分位數Tax_c11 7501.6276.2550.8591.1011.410Inc_c11 7501.4258.4840.9691.1071.269Lntax11 7500.1050.665-0.1520.0960.344Lninc11 7500.1190.399-0.0320.1020.238D11 7500.2940.456001Soe_h11 7500.4510.498001Soe_c11 7500.1530.360000Soe_l11 7500.2980.457001Pc_h11 7500.7610.426111Pc_n11 7500.4190.493001Pc_a11 7500.3430.475001Lev11 7500.4570.3540.2740.4470.616Guint11 7500.2340.1720.1000.2000.334Wuint11 7500.0500.06870.0160.0340.060S_Crate11 7500.730.2880.6310.7580.848Size11 75021.961.29221.0621.7822.67Roa11 7500.0390.1150.0140.0370.066Mba11 7500.9110.9500.3600.6111.082Gdp11 7500.1240.0630.0810.1120.156營業(yè)收入上升的樣本 D=0Lntax8 2980.1960.652-0.05420.1570.398Lninc8 2980.2550.3470.08910.1730.306營業(yè)收入下降的樣本 D=1Lntax3 452-0.1130.645-0.354-0.07650.171Lninc3 452-0.2070.320-0.246-0.124-0.054

      (二)回歸結果與分析

      1.稅費粘性的存在性檢驗

      為了檢驗稅費粘性是否存在,對模型(1)-(3)進行了回歸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模型(1)僅研究稅費變化與營業(yè)收入變化之間的關系,顯示Lninc的系數為0.751,在1%水平上顯著,表示在營業(yè)收入上升1%時,公司稅費增加0.751%;D×Lninc的系數為-0.383,在1%水平上顯著,表示在營業(yè)收入下降1%時,公司稅費僅減少0.368%(0.751%-0.383%)。模型(2)和模型(3)中依次增加了行業(yè)和年度、其他控制變量,發(fā)現Lninc、D×Lninc的系數依然在1%水平上顯著,且符號與模型(1)一致,說明在營業(yè)收入上升1%時,公司稅費增加0.75%、0.74%,而當營業(yè)收入下降1%時,稅費支出僅減少0.374%(0.750%-0.376%)、0.321%(0.737%-0.416%)。同時,無形資產比重、公司規(guī)模和盈利能力對稅費變化產生正向影響,銷售成本率和投資機對稅費變化產生負向影響。綜合以上結果,我國上市公司的稅費粘性特征確實存在,假設H1成立。

      表3稅費粘性的存在性

      變量模型(1)模型(2)模型(3)Lninc0.751***(41.07)0.750***(40.36)0.737***(39.56)D×Lninc-0.383***(-10.35)-0.376***(-10.00)-0.416***(-10.92)Lev——0.019(1.06)Guint——-0.036(-0.91)Wuint——0.200**(2.30)S_Crate——-0.070***(-3.39)Size——0.021***(3.41)Roa——0.406***(7.68)Mba——-0.020**(-2.27)Gdp——0.189(0.96)Ind—控制控制Year—控制控制Constant-0.008(-1.12)0.041(0.85)-0.373***(-2.70)樣本量11 75011 75011 750調整R20.1510.1520.159

      注:***, **, *分別表示在 1%、 5%、 10%水平上統(tǒng)計顯著,括號內是 t統(tǒng)計值。

      2.產權性質對稅費粘性影響的檢驗

      為考察企業(yè)的產權性質對于稅費粘性的影響,使用三重交互模型將產權性質變量納入,并分別在不加入控制變量和加入控制變量的模型中進行回歸,以保證結果的可靠性,結果如下表4所示。第(1)-(6)列,D×Lninc的系數均顯著為負,且絕對數值較為接近,再一次驗證了稅費粘性在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yè)中均普遍存在。之后,關注三重交互項的系數進一步檢驗產權變量對稅費粘性的影響。第(1)(2)列是利用全樣本初步判斷國有產權的引入是否會影響稅費粘性,然而D×Lninc×Soe_h的系數均不顯著,可能是因為中央國企和地方國企的不同效應相互抵消導致,說明僅把企業(yè)分為民營和國有無法詳細得到產權性質對稅費粘性的作用,與前文預期一致。因此把國有產權再次區(qū)分,第(3)(4)列為民營和中央國企的樣本回歸結果,可以發(fā)現D×Lninc×Soe_c的系數均顯著為負(-0.256,-0.277),說明中央國有產權性質的引入加重了企業(yè)的稅費粘性,當營業(yè)收入下降1%時,中央國企的稅費下降幅度顯著小于民營企業(yè)的下降幅度,假設H2a得到檢驗。第(5)(6)列是民營和地方國企的比較結果,D×Lninc×Soe_l的系數均顯著為正(0.199,0.250),說明地方國有產權性質的引入減輕了企業(yè)稅費粘性的程度,營業(yè)收入下降1%時,地方國企的稅費下降幅度顯著大于民營企業(yè),假設H2b得到支持。表4的回歸結果證實了產權性質對稅費粘性的影響存在異質性。

      表4產權性質與稅費粘性

      變量(1)(2)(3)(4)(5)(6)民營VS國企民營VS中央國企民營VS地方國企Lninc0.742***(31.83)0.728***(31.25)0.737***(38.21)0.725***(37.52)0.759***(34.51)0.744***(33.80)D×Lninc-0.395***(-8.65)-0.440***(-9.55)-0.406***(-8.69)-0.450***(-9.48)-0.392***(-8.52)-0.456***(-9.77)D×Lninc×Soe_h0.064(0.81)0.078(0.99)————Soe_h0.001(0.04)0.006(0.37)————Lninc×Soe_h0.019(0.51)0.021(0.55)————D×Lninc×Soe_c——-0.256*(-1.95)-0.277**(-2.11)——Soe_c——-0.022(-0.99)-0.020(-0.87)——Lninc×Soe_c——0.167**(2.34)0.166**(2.33)——D×Lninc×Soe_l————0.199**(2.19)0.250***(2.74)Soe_l————0.009(0.51)0.014(0.81)Lninc×Soe_l————-0.021(-0.51)-0.017(-0.41)ControlV—控制—控制—控制Ind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Year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Constant0.043(0.88)-0.365***(-2.61)0.040(0.82)-0.358**(-2.57)0.040(0.82)-0.376***(-2.72)樣本量11 75011 75011 75011 75011 75011 750調整R20.1520.1590.1530.1600.1530.160

      注:***, **, *分別表示在 1%、 5%、 10%水平上統(tǒng)計顯著,括號內是 t統(tǒng)計值。

      3.政治關聯對稅費粘性影響的檢驗

      表5是將政治關聯變量引入三重交互模型的回歸結果。首先考察全部政治關聯對企業(yè)稅費粘性的影響,結果如表第(1)(2)列所示,三重交互項D×Lninc×Pc_h的系數均不顯著,可能是因為不同政治關聯的雙重影響相互抵消所致,說明僅把企業(yè)區(qū)分為有無政治關聯仍無法具體得知其對稅費粘性的影響效果。第(3)(4)列為有現任政治關聯與無政治關聯的樣本回歸結果,發(fā)現D×Lninc×Pc_n的系數均顯著為正(0.170,0.175),說明企業(yè)的現任政治關聯可以顯著減輕其稅費粘性的程度,即有現任政治關聯的企業(yè)稅費粘性弱于無政治關聯的企業(yè),假設H3a成立。第(5)(6)列匯報了僅有過任政治關聯與無政治關聯的樣本回歸結果,發(fā)現D×Lninc×Pc_a的系數均顯著為負(-0.238,-0.255),說明企業(yè)的過任政治關聯會顯著加重其稅費粘性的程度,即有過任政治關聯的企業(yè)稅費粘性強于無政治關聯的企業(yè),假設H3b成立。綜上,不同類型的政治關聯對企業(yè)稅費粘性的影響也存在異質性。

      表5政治關聯與稅費粘性

      變量(1)(2)(3)(4)(5)(6)有VS無現任VS無過任VS無Lninc0.686***(22.18)0.674***(21.83)0.753***(32.05)0.739***(31.44)0.714***(33.23)0.702***(32.68)D×Lninc-0.324***(-4.48)-0.363***(-5.03)-0.446***(-10.05)-0.485***(-10.83)-0.241***(-4.71)-0.281***(-5.49)D×Lninc×Pc_h-0.086(-1.03)-0.087(-1.04)————Pc_h-0.044*(-1.89)-0.047**(-2.01)————Lninc×Pc_h0.100***(2.60)0.098**(2.54)————D×Lninc×Pc_n——0.170*(1.66)0.175*(1.71)——Pc_n——-0.024(-0.97)-0.027(-1.09)Lninc×Pc_n——0.056(1.30)0.053(1.22)D×Lninc×Pc_a———-0.238**(-2.56)-0.255***(-2.75)Pc_a————-0.059**(-2.38)-0.059**(-2.39)Lninc×Pc_a————0.153***(3.21)0.150***(3.18)ControlV—控制—控制—控制Ind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Year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Constant0.078(1.48)-0.342**(-2.47)0.116*(1.82)-0.289*(-1.70)0.050(0.73)-0.550***(-2.89)樣本量11 75011 7507 7267 7266 8326 832調整R20.1530.1600.1560.1620.1570.168

      注:***, **, *分別表示在 1%、 5%、 10%水平上統(tǒng)計顯著,括號內是 t統(tǒng)計值。

      4.穩(wěn)健性檢驗

      為了使前文的研究結論穩(wěn)健,做如下調整:首先使用了被解釋變量稅費變化的替代度量。借鑒李煒光和臧建文(2017)[11]的“當期應交稅費”的概念,對于企業(yè)實際支付的稅費衡量還考慮了資產負債表中“應交稅費”的影響,因此,在前文稅費支出指標的基礎上考慮納入期初期末應交稅費,即以“支付的各項稅費-收到的稅費返還+期末應交稅費-期初應交稅費”作為被解釋變量的替代指標,對研究假設進行重新檢驗;其次,考慮到企業(yè)在虧損時不需要交納所得稅,且會因虧損抵扣對下一期稅費支出產生影響,對發(fā)生虧損的1 062個樣本進行剔除,重復上述回歸;最后,鑒于制造業(yè)企業(yè)構成了上市公司的主要部分,且涉及的稅費也較為全面,其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對以上結果進行佐證,運用制造業(yè)共計7 392個樣本(占全樣本比例為63%)重新進行回歸。綜合以上檢驗的結果,實證分析的結果沒有發(fā)生顯著變化,說明上文結論是較為穩(wěn)健的[注]限于篇幅,并考慮到穩(wěn)健性檢驗與主檢驗結果是基本一致的,未在文中展示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如有需要,可直接聯系作者。。

      表6產權性質、政治關聯和稅費粘性

      變量民營中央國企地方國企現任過任現任過任現任過任Lninc0.726***(24.28)0.685***(24.83)0.861***(10.24)0.945***(11.37)0.702***(15.57)0.672***(17.19)D×Lninc-0.532***(-9.45)-0.299***(-4.45)-0.713***(-5.09)-0.752***(-4.54)-0.304***(-2.96)-0.157*(-1.69)D×Lninc×Pc_n0.271**(2.41)—0.226(0.82)—0.232(1.53)—D×Lninc×Pc_a—-0.420***(-4.20)—0.165(0.70)—-0.165(-1.02)ControlV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Ind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Year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Constant-0.780***(-3.52)-0.737***(-3.32)0.611*(1.85)0.596*(1.80)-0.165(-0.63)-0.161(-0.61)樣本量6 4546 4541 7981 7983 4983 498調整R20.1670.1690.1270.1260.1720.172

      注:***, **, *分別表示在 1%、 5%、 10%水平上統(tǒng)計顯著,括號內是 t統(tǒng)計值。

      5.進一步研究

      通過前文的分析,發(fā)現不同類別的產權性質和政治關聯都會對稅費粘性產生影響。那么當政治關聯在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yè)中存在時,是否還能顯著地影響企業(yè)的稅費粘性呢?國有企業(yè)與政府之間存在天然的股權關系,其行為決策受到最終控制人角色的干擾較強,而民營企業(yè)所有權相對獨立,其行為決策主要受到自身動機的影響,政治關聯已經成為不完善機制下民營企業(yè)維護政企關系的重要途徑。所以,政治關聯可能在民營企業(yè)當中發(fā)揮作用的空間較大,而在國有企業(yè)中則相對受限。對此,將上市公司按產權性質分類,分別進行政治關聯與稅費粘性的回歸分析,可以考察政治關聯在不同產權性質下發(fā)揮的作用,表6匯報了結果。研究發(fā)現,三重交互項系數的只在民營企業(yè)樣本組中顯著,且符號與前文結果一致,說明相較于政治關聯,產權性質對稅費粘性的影響起主導作用,現任政治關聯可以緩解稅費粘性,過任政治關聯會加重稅費粘性的影響在民營企業(yè)中更為顯著。

      五、結論與啟示

      稅費負擔的合理性對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本文以2008-2015年我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了企業(yè)稅費變化相對于營業(yè)收入變化的規(guī)律,并考察了產權性質、政治關聯在其中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企業(yè)稅費在營業(yè)收入下降時的減少幅度小于在營業(yè)收入上升時的增加幅度,即粘性現象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確實存在。產權性質和政治關聯對稅費粘性的影響存在異質性:中央國企的稅費粘性更強,而地方國企的稅費粘性最弱,民營企業(yè)居中;同時,現任政治關聯的引入降低了企業(yè)稅費粘性,過任政治關聯的引入加重了企業(yè)稅費粘性,且受產權性質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影響,這種作用在民營企業(yè)中更為顯著。研究結論具有較大的現實啟示。

      稅費粘性的存在,與稅費在收入增減時對稱變化的認識有所背離,企業(yè)在收入下降時沒有得到相應幅度的稅費減少,客觀上惡化了財務困境,加重了財務拮據成本,主觀上增加了企業(yè)管理者的稅負痛感,削弱其經營信心,不利于企業(yè)的發(fā)展升級和國家“降成本”戰(zhàn)略的實施成效。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政府重視并積極干預稅費粘性的形成,對于增強企業(yè)的信心、支持企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建議政府在完善稅制改革、優(yōu)化稅制結構、落實“降稅減費”政策的大方向上,堅持公平與效率原則,規(guī)范稅收征管工作,減少政企征納摩擦,對所有企業(yè)一視同仁,減少不合理干預和非稅成本。同時,特別考慮結合納稅信用評級優(yōu)化稅收優(yōu)惠的目標體系、政策方針與管理手段,提高優(yōu)惠效率,在企業(yè)經營不景氣時有針對性地施以援手,幫助企業(yè)走出困境。

      企業(yè)應認真解讀國家稅收政策,積極進行稅收籌劃,爭取稅收優(yōu)惠,減少稅費成本;明確把握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充分利用普惠政策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和效率,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產權性質和政治關聯對企業(yè)稅費粘性產生異質性影響,說明非正式機制發(fā)揮了一定作用,這與我國建立政企分離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所偏離,為此,國有企業(yè)要持續(xù)縱深改革,剝離不必要的社會職能,同時強化危機意識,提升財務預警能力和風險應對能力,釋放市場活力;民營企業(yè)要提高職業(yè)管理能力,減少機會主義傾向,強化納稅人權利意識[39],通過合理方式減少稅費粘性壓力??傊瑺I造政企主體明確、權責分明的健康市場環(huán)境,有助于政府和企業(yè)共同降低稅費負擔、促進稅收公平,提高經濟發(fā)展質量。

      本文僅是對企業(yè)稅費粘性的初步探索,仍然存在如下的不足。第一,關于稅費粘性存在的原因探討得并不全面,且只進行了理論分析;第二,限于數據的可獲得性,無法分析企業(yè)與政府稅收征管方面的博弈與利益沖突,因而未能對產權性制、政治關聯對稅費粘性的影響路徑進行實證檢驗;第三,稅費粘性的經濟后果有哪些,例如稅費粘性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投入、企業(yè)績效之間的關系等尚未明確。以上局限有待另文探究。

      猜你喜歡
      粘性稅費營業(yè)
      “太空旅館”營業(yè)中
      一類具有粘性項的擬線性拋物型方程組
      帶粘性的波動方程組解的逐點估計
      粘性非等熵流體方程平衡解的穩(wěn)定性
      陜西省屬國企營業(yè)收入位列全國前三
      家庭醫(yī)生增強基層首診粘性
      第三季度(單季)營業(yè)收入同比增(減)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營業(yè)收入同比增(減)幅前50家公司
      300億美元
      A 股最貴公司的稅費單(前50名)
      保康县| 隆尧县| 徐闻县| 德保县| 彰化县| 阜宁县| 井研县| 永修县| 会理县| 镇巴县| 西吉县| 东阿县| 广西| 改则县| 鞍山市| 青铜峡市| 荣昌县| 贡山| 英山县| 应城市| 北票市| 南陵县| 新津县| 库车县| 宁国市| 丰台区| 珲春市| 湖南省| 广丰县| 萨嘎县| 镇赉县| 汕尾市| 海伦市| 长寿区| 泸州市| 海淀区| 菏泽市| 公安县| 临洮县| 登封市|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