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鈺若
我家新來了一位客人。它是一只鸚鵡,色彩斑斕,身形優(yōu)美,看上去很漂亮。
這只鸚鵡給除我以外的家人帶來了不少歡樂:它會學人說話,母親讓它說什么,它便說什么,而且,那說話的腔調使人忍不住發(fā)笑;此外,它還挺忠心,別人碰它一下,它便用尖尖的喙啄那人的手幾下,而母親怎樣碰它都很溫順,它還經(jīng)常躥到母親身上,在母親肩上搏來來往往的人一笑。
我卻早就想將它送走了。其因有二:首先,我并不喜歡母親在一只鳥的身上消遣時間;其二,我覺得它不應該成為人類的玩物,它也需要自由。
可是,我將這想法告于母親時,母親卻不理睬,還說我無事生非。但我仍想將它放走,因為我著實受不了拴著鏈子的鳥兒了,它與雜技團中的猴子有什么兩樣呢?況且我堅信,沒有哪一條生命愿意失去自由,甘心做一個“奴隸”。我知道如若將它放走,母親定是不會饒過我的,輕則一頓責罵,重則可能一頓毒打。想想母親平日里與鸚鵡做伴親切、幸福的模樣,那是只有在我兒時才能見到的模樣啊!我已經(jīng)很久都沒見過母親像孩子一般向我笑了。留著這鸚鵡吧,替我陪陪母親。
一日,母親出差,臨走前叮囑我:“你要照顧好它,定時喂它吃飯……”
我撫摩著它的羽毛,呆呆地望著它。它眼神中透露出的點點光芒,那么無神,又那么失意,似乎這世界對它而言不值一提。它的眼像極了魯迅筆下麻木的中國人,它原本不想這樣的吧?我又動搖了,算了,放就放吧,畢竟這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它需要自由,也需要歡樂。
我解了它腳上的鐵鏈,拿下它頸上的帶子,將它從手中拋起,試圖讓它飛翔。它拍了拍翅膀,我正以為它要起飛時,沒想到它又將翅膀收了回去,并沒有要飛翔的意思。
哦,我突然意識到,它不會再飛了。它從一生下來便被鐵鏈束縛了自由,現(xiàn)在又哪有什么自由可言呢?而且,想想它站在架子上,有時竟然好像很開心??!
望向窗外,看到一個八九歲的小學生正緊緊拉著媽媽的手,跟在幫他背著書包的媽媽身后走。
我的心猛地一緊,又將鐵鏈重新給它戴上。其實,戴與不戴都已無所謂了,只是這種形式更令人類舒心罷了。我不禁感到痛心,它也許再也不能飛翔了,我們剝奪了它享受自由的權力。放了它又能如何呢?還不是得不到自由。這樣想著,不覺間眼睛竟有些濕潤了。
夕陽落下,余暉漸漸灑在地面上,透過樹葉之間的縫隙,任風恣意吹干我的眼淚。這偌大的天空中,不會出現(xiàn)這樣一只鸚鵡。
幸好它與母親做伴,正好解了兩個人的心愁。
【評點】
一只鸚鵡的命運牽動了作者的心腸,在放與不放的糾結中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鸚鵡是悲哀的,卻也只能在悲哀中尋找快樂,這也恰恰映襯了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如此刻畫,結尾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關于自由和快樂,故事中蘊含的深厚的人生哲理引人思考。袁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