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廈 徐悉艱
一、景頗族的跨境特點
國家安全是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一件大事,也與我國的語言使用問題有密切的關系。景頗族是個跨中國、緬甸、印度等國的跨境民族。在我國,景頗族人數(shù)較少,只有147828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還有少量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馬、崗房、古浪、臨滄地區(qū)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我國景頗族主要分布在中緬邊境線上,邊境線長達503.8公里。在緬甸,景頗族人口有210余萬,被稱為“克欽”,主要分布在緬北的克欽邦、撣邦等地。印度的景頗族分布在阿薩姆邦,約有3萬人。此外,在泰國、尼泊爾等國也有少量分布。在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還有一些景頗族僑民。緬甸是景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
中國景頗族屬于境外人口比境內(nèi)人口多、與境外景頗族有密切聯(lián)系的民族。在20世紀國界未定之前,跨境景頗族長期無拘束地來往,跨境意識薄弱。1956年中緬邊界劃定后,才有了明確的國籍意識和跨境意識。
不同國家的景頗族,具有一些共性。主要是:(1)兩國景頗族在民族族源上,都起源于我國的西北高原,都是古氐羌人的后裔,與藏、羌、緬、彝等民族都有親緣關系。緬甸的景頗人也認為,他們來自中國西北高原,根在中國。(2)民族特征包括心理、文化、語言、服飾、習慣、節(jié)日等大致相同。(3)其使用的語言大致相同,而且都使用多種支系語言。語言系屬都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與藏、羌、緬、彝等語言都有親緣關系。(4)各國景頗族相互間都有強烈的統(tǒng)一民族的認同感,都有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感情。
但因長期跨境也產(chǎn)生了一些差異。主要是:(1)由于所處的國家國情不同,在民族特征、語言特征上存在一些不同的特點。(2)由于所在的國家主體民族不同(中國是漢族,緬甸是緬族),受主體民族的影響不同。特別是在語言上與主體民族語言的關系,包括兼用國語(或通用語)、受國語(或通用語)影響存在不同的特點。中國景頗族普遍兼用漢語,而緬甸景頗族普遍兼用緬語。(3)中緬景頗族在本國的地位不同。中國景頗族生活在民族平等、語言平等的社會條件中;而緬甸景頗族則處在少數(shù)民族地位相對低下的社會制度下。(4)中國景頗族保持傳統(tǒng)的元素比緬甸景頗族多。如中國景頗族多信仰原始宗教,而緬甸景頗族已全面信仰基督教。
二、景頗族跨境影響的兩面性
同一民族跨境而居,相互間必然會出現(xiàn)各種影響。由于所在國政治制度、經(jīng)濟形態(tài)、文化體制存在不同的特點,以及民族、社會特點的差異,相互影響存在不同的特點。大致看來,這種影響存在兩面性: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即正能量的和非正能量的,安全的和非安全的,或說是有益于國家利益的和不利于國家利益的。研究景頗族跨境關系,這兩面都必須看到。
1.跨境景頗族相互影響的主流是有利的
在主流上,跨境景頗族廣大居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是在團結互助、合作交流中度過的。他們共同發(fā)展本族文化,包括語言、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這為兩側跨境景頗族提供了天然的民族感情。
長期以來,兩國景頗族都有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理念。當一方遇到了困難和災難時,另一方總會伸出援助之手予以幫助。比如,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景頗族由于自然災害和其他原因,經(jīng)濟生活遇到了困難,緬甸景頗族及時對中國景頗族慷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中國部分景頗族渡過了難關。近期,中國經(jīng)濟大幅度增長,景頗族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而緬甸地區(qū)由于民族矛盾的加深,社會不穩(wěn)定,大批景頗族來我國邊境逃難、打工、求學,同樣得到我國景頗族的熱情幫助。
在語言上,兩國景頗語的主流是互通有無。由于緬甸景頗族人口多,使用景頗文的領域比中國寬廣,表達現(xiàn)代社會的一些新概念、新詞術語比中國景頗語豐富一些,中國景頗語很自然地向緬甸景頗語借用了大批景頗語新詞術語來豐富自己。緬甸景頗人認為,中國景頗族使用的各種支系語言,保留了更多的古老成分,值得借鑒吸取。多少年來,兩國景頗語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影響一步一步向前發(fā)展的。
這種主流狀態(tài)的形成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有歷史根基的。在民族關系上,兩地景頗人都有共同歷史來源的信念,他們都有源自我國西北高原的傳說,已流傳為景頗族族歌的《團結之歌》中唱道:“我們都是同奶的同胞,我們都是發(fā)源于木椎興拉山(有的認為是喜馬拉雅山)。親愛的同胞們,我們要發(fā)展,要團結,自己的事要靠自己的腳來走?!碑斔麄兂疬@首動人的景頗歌時,都會熱淚盈眶,增強同族同宗的情感。共同的文化,如目瑙文化、婚姻文化、宗教習俗,加上長期以來的“互婚、互市”的傳統(tǒng)習慣,使得兩國景頗族共同的族群感情得以綿延,始終保持親密不變的關系。
在認識跨境景頗族的民族關系、語言關系時,必須看到這種主流;在制定跨境景頗族、景頗語的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2.跨境景頗語的相互影響也存在消極的一面
由于兩國的政體不同,居民所受教育的內(nèi)容不同,必然在政治態(tài)度、道德取向、價值理念上會存在一些差異,一些不符合我國要求的意識形態(tài)會流入我國景頗族地區(qū),造成文化的不安全。特別是景頗族語言文字相通,好的、壞的都便于相互傳染,這就需要采取特殊的手段抵制不良文化的侵入。
比如,在20世紀我國困難時期,境外敵對勢力曾制造一些謠言,并通過景頗族言語文字相通的便利傳入我國,誘使、煽動部分不明真相的邊民對政府不滿,甚至有的被騙離國外遷。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的動蕩年代,部分青少年欣賞緬甸景頗族的一些低俗電影、電視劇和言情小說,愛聽緬甸電臺的景頗語廣播,甚至模仿播音中的“特殊”腔調,在身心上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兩國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民族政策、語文政策也會影響兩國景頗語的使用和規(guī)范。如“人民”一詞,緬甸景頗語用mungmasha,而中國景頗語除了用mungmasha外,不少人已用漢語借詞renmin?!爸飨币辉~,中國景頗族口語中多用漢語借詞jushi,而緬甸景頗族用tingnyang up,后來中國景頗文出版物也模仿使用tingnyangup,但在口語中不用。新詞術語的差異,特別是借詞的差異,給兩地景頗族的交際造成一些阻礙。新詞術語的使用要不要統(tǒng)一、怎么統(tǒng)一,往往存在認識上的分歧。
科學地認識跨境民族、跨境語言影響的兩面性,有助于我們采取正確的對策促進有利影響的一面,而抵制、消除不利于我國社會、語言安全的一面。但對兩面性必須有科學的估量,過高、過低的估量都是有害的。
三、增強跨境地區(qū)的實力是維護跨境安全的主要力量
建國后的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維護跨境安全主要看我們自己的實力。所以,要保障我國跨境地區(qū)的安全,必須增強跨境地區(qū)的實力。
我國景頗族地區(qū)的發(fā)展狀況如何,始終受到緬甸景頗族的矚目,還影響到對我國的看法和態(tài)度。在改革開放之前的一段時間,由于受到錯誤路線的干擾,景頗族地區(qū)和其他地區(qū)一樣,經(jīng)濟建設停滯不前,群眾生活貧困,民族關系、邊境關系緊張。這段不愉快的歷史,我們?nèi)杂洃洩q新。
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實行了以經(jīng)濟建設為重點、富民利民的方針,陸續(xù)調整了不利于國家發(fā)展的政策,解放了生產(chǎn)力,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邊境地區(qū)和全國其他地區(qū)一樣,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1)中國邊疆地區(qū)的城鎮(zhèn)如芒市、瑞麗等變化巨大,高樓林立,一派繁榮景象,而緬甸則變化慢。(2)中國的邊疆地區(qū)公路發(fā)展快,條條公路通村寨,還有美麗的高速公路,而緬甸公路凹凸不平,缺少管理,邊境沒有高速公路。(3)中國社會穩(wěn)定和諧,安居樂業(yè),不打仗,而緬甸社會不穩(wěn)定,有的地方還打仗。(4)中國的景頗族都過上了溫飽的日子,得了病有政府管,而緬甸許多地區(qū)還很貧困。(5)中國尊重少數(shù)民族,景頗人能夠自由學習自己的語言文字,而緬甸在學校已不開設景頗文課,政府也不幫出版景頗文書刊。
由于近10年我國景頗族地區(qū)發(fā)展很快,緬甸景頗人對中國、對中國景頗人產(chǎn)生了羨慕之情。中國邊疆強盛了,邊境比過去安全了。想學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出現(xiàn)了一股“漢語學習熱”。我們看到,有許多緬甸青少年捧著中國出版的《景漢詞典》在學漢語。
事實證明,國強則語言強,國弱則語言弱。邊境地區(qū)的富強就能抵擋外部消極因素的進入,保證國家的安全。在跨境兩側的相互影響中,強盛者操主動權。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責任編輯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