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平遠縣第二小學
生活中處處有文章。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就要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留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經常在一些學生的作文里看到這樣的描寫:“妹妹長得很可愛”“他表演了精彩節(jié)目”“這次活動真有趣”等等。如果深入一層問一問:妹妹哪些地方長得可愛?他表演的節(jié)目精彩在哪里?這次活動哪里有趣啦?學生很可能無法回答,因為他可能沒有切身體驗,或者是沒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認真觀察生活,從而積累習作素材。
作文就像蓋房子,需要有材料,而觀察就是寫作材料的源泉。沒有觀察,就沒有切實可信的材料。因此,要指導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色彩鮮艷、形式新穎的事物或者熟悉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逐步把小學生的觀察興趣引導到有目的有意識的具體細致觀察的軌道上來。通過重新細致觀察,學生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又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觀察得越認真,對被觀察的事物就越了解,了解得越深入,感受也就越深刻,產生的疑問也就越多,越能把握事物特征,寫起來作文來也就越有興趣。
觀察前如果老師不布置觀察任務,學生就會漫無目的地觀察。這樣走馬觀花,肯定難有收獲。因此,要達到觀察的目的,教師必須先給學生布置目的明確的觀察任務。例如,組織學生觀察小狗前,我明確要求:觀察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小狗的毛發(fā)顏色、眼睛、舌頭、耳朵、尾巴、叫聲以及喜歡吃什么等等。又如,組織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時,我要求他們觀察時注意小鬧鐘的形狀、顏色、圖案、功能及它們的作用。這樣,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要求的觀察目標上。另外,教師還要著重指導學生在觀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點,從而教會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從無意觀察到有意觀察,從無話可說,到有話可寫,漸漸地,學生就學會了有目的地對事物進行觀察。
學生學會了有目的地觀察事物,還要結合實際生活中不同的觀察對象,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首先,要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指導學生觀察不同類型的對象,觀察的順序是不同的。如觀察景物時,要按空間順序觀察,由靜到動或由遠及近。觀察狀物的文章,要由表及里或由整體到部分。觀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等等來描寫。如寫《學校的小花園》這篇作文前,我?guī)ьI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實地觀察,按照參觀的順序,從校門經過操場來到操場右邊的小花園。先整體觀察小花園的形狀,再看小花園的周邊是什么圍成的?花園的小路是怎樣的?沿著小路又可以看到哪些美景?花園里最美麗的是什么?有風吹來時又是怎樣的?這樣有序地進行觀察,每一處看到的景物我都進行有序地介紹,讓這些景物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作文時就能做到言之有序。
其次,要抓住特點,合理想象。我們在觀察時要認真發(fā)現事物的特點,還要在觀察中展開合理的想象。即由觀察對象聯(lián)想到哪些事物。如看到金燦燦的向日葵,就聯(lián)想到太陽,看到紛飛的樹葉,就像看到飛舞的彩蝶等等。練習看圖作文時,要求學生不僅要觀察圖上實實在在的事物,還必須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把圖畫內容和自己的想象表達出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币虼?,觀察時,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好記錄。我讓學生在書包里一定要準備一個小筆記本,并隨時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及時進行簡單的記錄。如觀察校園里的香樟樹,我就讓學生按照整體到部分的順序進行觀察:先在遠處整體觀察樹的外形,再到樹下仔細觀察主干、樹皮、葉子、花的特點,看清楚每個部分的顏色、形狀等,還引導他們在觀察時聞一聞葉子的味道,還要充分發(fā)揮想象。邊看邊把每一步觀察結果、感受都記錄下來。因為有了細致的觀察和記錄,學生的這次作文寫得很不錯。
生活只是素材,要把它寫成文章,就需要學生靠感悟去開發(fā)和利用。如果教師能在學生生活體驗中不經意時及時點撥,引導他們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學生定能慢慢學會提煉寫作素材,并讓素材為我所用。習作時引導他們從多角度看待身邊的事物,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生活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定能幫學生解決寫作時感到“沒什么可寫”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