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部翻譯小說的緣分

      2019-02-24 08:23金圣華
      新民周刊 2019年6期
      關(guān)鍵詞:悲歌小酒館蘇童

      金圣華

      浙江大學(xué)紫金港劇場的舞臺上,正在展開作家蘇童與翻譯家許鈞的對談。 這場以“文學(xué)創(chuàng)作與譯介”為題的公開講座吸引力很強(qiáng),偌大的講堂,人山人海, 座無虛席。坐在觀眾席上的我,剛為講座前一場學(xué)生表演的Hip Hop 給弄得有點好奇,原來如今國內(nèi)的大學(xué)生這么前衛(wèi)?聽演講前得先看場活力充沛的舞蹈表演來熱熱身?也對,誰規(guī)定聽演講一定得正經(jīng)八百,正襟危坐的?只要講座內(nèi)容新鮮有趣就行了,形式?當(dāng)然可以多姿多彩, 靈活多變啦!

      滿腦子還在出神的時候,臺上的兩位嘉賓已經(jīng)發(fā)言了。大概在講開場白吧!沒怎么留意,忽聽得蘇童說,“那時候, 我還在念高中,有一回,到書店里去逛逛,看到一本《當(dāng)代美國短篇小說集》,翻了一下,如獲至寶,就花了八毛錢給買下了”。八毛錢?這對當(dāng)年一個十六七歲的中學(xué)生來說, 一定是了不起的大錢吧!反正, 他就這么買了一本美國翻譯小說看將起來,而這一看,就看出了名堂, 對日后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不可思議的效果。

      “這本書里,有篇特別的小說,故事怎么可能這么詭異奇譎呢?”蘇童接著說下去,“一個不男不女,身高六尺的女主人翁,嫁了個俊俏的浪子;浪子愛她, 她偏偏不喜歡,反而愛上了一個羅鍋表弟; 這個羅鍋居然迷上了浪子;浪子對羅鍋卻不屑一顧……”情節(jié)怎么這么熟悉,他不會是在說那本書吧?這下, 不由得我不豎起耳朵全神貫注了,“這本闡述生命疏離,人性扭曲孤獨,愛情永不對等的小說,太奇特了,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書,對我的震撼實在太大了, 我以后的寫作或多或少都受到它的影響”,蘇童在臺上娓娓道來,說得很有興味。原來,他在回答主持人有關(guān)什么作品啟發(fā)了他日后創(chuàng)作路向的提問,“這中篇小說叫做《傷心咖啡館之歌》”,作家如是說。

      《傷心咖啡館之歌》?當(dāng)下,輪到我感到難言的震撼了。

      對了, 就是美國女作家卡森·麥克勒絲原著的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é, 也就是我數(shù)十年來翻譯生涯中的第一本譯作, 1975年由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中篇小說——《小酒館的悲歌》。

      同一篇小說, 為什么大陸翻譯的版本叫做“咖啡館”,香港翻譯的叫做“小酒館”?追溯起來, 已經(jīng)是1970年代初的往事了。大概是1973年吧!那時我正在香港中文大學(xué)剛成立不久的翻譯系任教,有一天, 收到美國新聞處李如桐先生來函, 邀約我為該處翻譯一本美國中篇小說。那時初出茅廬,滿心以為即將翻譯的是個俊男美女的浪漫故事,誰知接到任務(wù)之后, 發(fā)現(xiàn)原文是一位美國女作家麥克勒絲的作品,內(nèi)容講述美國南部一個荒涼小鎮(zhèn)上一家小酒館興衰的事跡,穿插一段匪夷所思的三角畸戀。 書中三位主角女漢子(港稱男人婆),浪子, 駝子,都是極不正常的,他們之間的情緣荒誕不經(jīng),跟我想象中悱惻纏綿蕩氣回腸的愛情毫不相干, 當(dāng)下深感失望, 幾乎提不起興趣來動筆。1974年初,趁教書生涯中第一次公休長假,也為了可以專心翻譯,遠(yuǎn)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xué)去進(jìn)修。當(dāng)時是到大學(xué)的創(chuàng)作系去旁聽名詩人兼翻譯家布邁恪教授的“翻譯工作坊”,課余則修身養(yǎng)性,心無旁騖,上午到圖書館看書,下午或晚間在小樓上翻譯。就這樣在溫哥華, 從冬雨,寒雪,孤寂,寥落;到春暖,花開,抖擻,奮發(fā),我不但與布邁恪結(jié)為知交(此后,更成為了譯介他多部作品的譯者);看遍了圖書館里余光中所有的詩集散文(同年八月,詩人竟然來到中大執(zhí)教, 并成為翻譯組時常見面的同事),從而在翻譯過程中尋章摘句時得到了啟發(fā)與靈感;更在冬去春來之際,對《小酒館的悲歌》由最初的抗拒, 到隨后的接受,至最終的喜愛與欣賞, 四月春濃時欣然完成翻譯的初稿, 踏上了回港的歸途。

      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é, 小說翻完了,書名該怎么譯?卻令人煞費周章。照字面翻譯很容易,Ballad是民歌, 民謠;Café呢?是咖啡館,也是小餐館,但是咖啡館通常不提供酒類飲料。麥克勒絲這本原文里描述的,其實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咖啡館,不是城市人所理解販賣咖啡的場所, 而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小酒館,書中不乏飲酒作樂或喝酒解悶的情景,而從未提及一次喝咖啡的場面,因此, cafe并不適合直譯為“咖啡館”;至于Ballad,在此也不是歌謠民謠,指的是一闋三角畸戀的悲歌,因此,我當(dāng)時最初想到的譯名是《酒棧悲歌》,并以此請教有“活百科詞典”之稱的翻譯泰斗高克毅(筆名喬志高),高先生認(rèn)為“酒?!币辉~少見,替我把書名修改為《小酒館的悲歌》,不但如此,他更花費時間通讀全稿,提出不少寶貴意見。于是,這部膾炙人口的麥克勒絲名著, 就以《小酒館的悲歌》為名,在作家去世后八年,于1975年在香港正式出版,成為該書國內(nèi)最早的譯本。

      麥克勒絲一生坎坷,婚姻不幸,二十九歲癱瘓,五十歲去世。她于1967年離開人間,根據(jù)我最近查尋資料得知,也就是在那一年,國內(nèi)翻譯家李文俊第一次接觸到她的作品。在那相對封閉的年代,李文俊有一次到文學(xué)研究所去借書,無意中看到了這本小說,打開一看,借書卡上只登記了一個曾經(jīng)借閱者的名字——錢鐘書!李文俊讀后,對這本書留下了印象,到了“文革”后七十年代,再次借閱,并將該書翻譯出來,1978年發(fā)表于《外國文藝》創(chuàng)刊號,1979年收編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當(dāng)代美國短篇小說集》里,成為全集中篇幅最長的一篇作品,也因此吸引了未來小說名家蘇童的注目,啟發(fā)了無數(shù)杰出小說的創(chuàng)作。

      李文俊有一次到文學(xué)研究所去借書,無意中看到了這本小說,打開一看,借書卡上只登記了一個曾經(jīng)借閱者的名字——錢鐘書!

      《傷心咖啡館之歌》當(dāng)年在大陸的銷路如何,不得而知;《小酒館的悲歌》卻是由香港美新處支付翻譯費用的。一日整理舊物, 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年的稿約——整本小說完成后約50000字,而1000字的稿費為港幣35元,折合大約收了1750元,稿費雖然微薄,卻也夠我拿著整筆款項去興沖沖購買一枚鉆石胸針?biāo)徒o媽媽了。就如年輕學(xué)生第一次獲得獎學(xué)金似的,當(dāng)時只覺滿心喜悅,至于譯本的銷路,就不放在心上了。其實, 這樣一本毫不起眼的小書,自發(fā)行開始, 就如風(fēng)中四散的飛絮,到處飄零,不知會飄向何家院落。也許,某一年某一天,某個不知名的陌生人會在樓上書店塵封一角將之拾起,低垂眼簾,翻閱起來?也許,連這樣的機(jī)緣都不會有,譯者的心血,就從此黯然掩埋在書林書海里, 不見天日?多年后, 由于手中再沒有樣書,體貼的另一半曾經(jīng)為我跑遍港九,在一家家樓上書店,把僅余的《小酒館》一一收羅,如今手頭尚存的幾冊孤本,就是這樣得來不易的。當(dāng)時心想,這本小書,大概從此無聲無息,只能淪為履歷表上填寫的一個項目,再也無人垂注了。

      1992年初,當(dāng)時我出任中大翻譯系教授及香港翻譯學(xué)會會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希望另辟蹊徑,從事一向心儀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 恰好應(yīng)《華僑日報》社長潘朝彥之邀,在該報的副刊撰寫專欄。當(dāng)時乃以《橋畔閑眺》為名開辟專欄,從此日日伏案,不敢稍怠。

      那一回, 大約是1992年12月中,我從外地開會回港,在書桌上瞥見另一半為我放置的剪報,除了幾篇我的專欄作品,居然看到一篇名為“我要敬禮”的文章,出自同刊文友樂樂的專欄《樂在其中》。樂樂的文字生動活潑,詼諧幽默,一向讀來令人開懷。這篇文章到底寫些什么, 值得特別剪存?誰知一讀之下,令我驚奇不已。 作者在小框里講述一本曾經(jīng)令她深受感動的翻譯小說, 說是譯筆流暢, 內(nèi)容精彩,她是無意中在香港某家樓上書店一角發(fā)現(xiàn)這本小書的,讀后念念不忘,又說注意到譯者的姓名,想象中是個才子, 而才子通常懷才不遇,經(jīng)歷坎坷,不知道這些年來流落何方。接著又提到這位才子居然跟她隔鄰《橋畔閑眺》的作者同名同姓, 難道蕓蕓眾生中竟然遇上同一個人?看了這篇文章,不由得令我莞爾,趕緊設(shè)法問老編要來樂樂的通訊地址,告訴她我既非才子,也不落魄,但的確就是《小酒館的悲歌》的譯者,多年來仍然謹(jǐn)守翻譯的崗位,樂此不疲。

      那時候, 樂樂已經(jīng)遷居美國加州了,大約半年后, 我有機(jī)會去美國一行, 而樂樂住所恰好在我好友附近, 因此就相約見面。樂樂是個熱情洋溢,活力充沛的人,喜歡書,喜歡笑, 喜歡朋友, 喜歡美的人與事。只要她認(rèn)為好的一切,就恨不得掏心掏肝捧出來跟朋友共享。就這樣,我們通通信,打打電話,多年來一直維持這段遠(yuǎn)隔重洋的忘年交。

      2003年,樂樂返港探友,一天,她打電話來,說是有事相求,原來她又在為朋友作嫁衣裳。還記得那通電話她花了不少唇舌,說明明知道我有多忙多忙,但還是希望我能跟這位特別的朋友見個面,聊一聊。又說那朋友是個非常可愛的人,有心要多看看中英書籍,希望看后可以跟人談?wù)撘幌?,而我是最適當(dāng)?shù)娜诉x了。那這位朋友是誰?“林青霞”, 樂樂在電話另一頭說,聲音里難掩興奮之情!

      原來樂樂赴美結(jié)婚之前, 是在香港活躍于電影圈的記者,跟許多當(dāng)紅明星稔熟,包括張國榮、林青霞等天皇巨星在內(nèi)。樂樂每次回港,都喜歡跟朋友敘敘舊,聊聊近況。這位喜歡看書的小姐, 一聽到朋友說想多看看書進(jìn)修一番, 就樂不可支,覺得是自己義不容辭必須促成的天大要務(wù),當(dāng)下腦筋一轉(zhuǎn),居然把圈子全然不同,年齡相差一截的兩人聯(lián)在一起。于是,2003年3月8號婦女節(jié)的那天,《小酒館》的譯者, 遇上了《云飄飄》的主角!

      跟林青霞第一次見面,是在她的家里。按理說, 上門去講功課,女主人應(yīng)該不會太擺架子的,但礙于天皇巨星的盛名,當(dāng)時的心情還是難以形容,帶點好奇,帶點遲疑,不知道會面時如何寒暄。誰知道一打照面,所有的疑慮就一掃而空,只見她穿著一身乳白的家居服,不施脂粉,笑容滿面地迎上前來,一切都自自然然,好像相識已久的故交,接著,讓座,喝茶,談天,交流,在她家院子的樹蔭下,石桌旁,鳥囀聲中一坐好幾個鐘頭,天南地北的聊個不停,就這樣,南轅北轍的兩個人,居然交上了朋友。

      此后十幾年的交往,跟最初的構(gòu)想完全不同。上了幾堂課,香港沙士爆發(fā),青霞帶著孩子避去美國了,此地的一切活動, 隨之停頓,我們之間的友誼,也因此尚未開展就戛然而止。到了2004年底,樂樂自美國遠(yuǎn)道前來參加黃沾追思會,大家才再有機(jī)會見面。青霞寫了懷念黃沾的悼文,這是她第一篇發(fā)表的文章。此后她文思涌現(xiàn),創(chuàng)作不斷,自第三篇《小花》開始,我就成為她文章先睹為快的讀者,不斷逼她筆耕的主催。這期間,樂樂潛心禮佛,閉關(guān)修行 ,與外界不相聞問, 我與青霞二人反倒交往頻仍。在那I-Pad和智能電話尚未普及的年代,青霞最初的稿子是用稿紙手寫的,通常在午夜或凌晨時分傳真機(jī)嘎嘎作響,我就知道又有好文章傳送上門了。接著,她開始用計算機(jī)了,再也看不到她來稿上那剛勁有力的書法以及斑斑修改的痕跡, 反之,是電傳一改二改, 三改四改,乃至修改十余遍的稿件,每次也許只修飾一兩個字,或把句子前后調(diào)動一下,但是她那認(rèn)真執(zhí)著,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則始終如一。

      自第三篇《小花》開始,我就成為青霞文章先睹為快的讀者,不斷逼她筆耕的主催。

      除了看稿,為推敲一字一句聊得興高采烈;傳閱新書,交換心得,我們更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十多年來, 兩人共同經(jīng)歷了喪親的至痛,在生命的低谷互相勉勵,彼此扶持,慢慢走出陰霾。我們不時相約觀昆曲,看畫展,聽演講, 賞音樂,凡是有意思的文化活動,大家都樂意作伴共享。如此毫無機(jī)心, 絕不功利的交情,可遇而不可求,歸根究底,這樣的機(jī)緣, 竟然飄飄渺渺來自幾十年前著手翻譯的一部小說!

      假如沒有《小酒館的悲歌》,我不會邂逅樂樂, 結(jié)識青霞;假如不認(rèn)識青霞,我不會說服她一起去北京拜會季羨林,她也不會向季老討文氣,寫下《完美的手》一文;沒有這篇奠基之作,她不會跟《明報月刊》結(jié)緣,從此在《明月》發(fā)表許多精彩的作品;沒有這許多文采斐然的佳作, 她也許不會那么快就結(jié)集出版散文集《窗里窗外》和《云去云來》,讓無數(shù)讀者驚艷贊嘆……

      《小酒館的悲歌》原文出版于1951年,當(dāng)時麥克勒絲已然中風(fēng),想她拖著殘疾之身, 在孤燈下辛苦伏案,字斟句酌之際,可曾料到自己筆下的每一個字, 每一個詞, 都飽含著神奇的力量,可以穿過山,越過海,來到遙遠(yuǎn)的東方, 借助翻譯的媒介,植入異國的土壤,有朝一日,發(fā)芽茁壯,開花結(jié)果,成就了無數(shù)亮麗的風(fēng)景和美好的故事?

      在浙大聽蘇童演講的翌日, 原定去探訪一位暫居杭州的故友,說來巧合,那朋友恰好就是樂樂。幾個月前,她修行出關(guān),再入紅塵,然而因性喜文藝,渴望寫作,這次居然千里迢迢,遠(yuǎn)道自美國來到江南, 獨自一人借住名導(dǎo)演賴聲川坐落杭州的幽靜別墅。 由于事前得知我會去杭州浙大開會,就相約在會后見面。

      暮秋, 雨后,踩著片片落葉,走在濕滑的小徑上,我慢慢向小巷盡頭行去。別墅庭院深深,池塘漣漪圈圈,這時心底升起了遐思串串,想起了李文俊,蘇童,樂樂,青霞,小酒館的悲歌……一本書, 幾許事,冥冥中自有一線相牽,欲斷還連。

      這世界,不信緣, 可能嗎?

      猜你喜歡
      悲歌小酒館蘇童
      千古悲歌霸王祠
      Bogen小酒館
      主持人:吳義勤 陳培浩
      《于謙小酒館》 “相聲皇后”為美食捧哏
      10元小酒館
      村口小酒館
      被冤枉
      海豹的悲歌
      別下悲歌——蔣光煦與別下齋
      大田县| 潼南县| 来凤县| 雅安市| 边坝县| 广安市| 仙游县| 丰城市| 徐州市| 策勒县| 泽州县| 内黄县| 凉山| 阳春市| 集安市| 耒阳市| 江陵县| 镇安县| 清原| 东阳市| 益阳市| 汕头市| 丹东市| 安陆市| 许昌市| 酒泉市| 军事| 永寿县| 荣成市| 襄垣县| 五莲县| 航空| 八宿县| 武鸣县| 新余市| 嘉祥县| 乌审旗| 铜山县| 邵东县| 西安市|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