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天文臺、東京大學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從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角度分析,宇宙的壽命還有1400億年。這項研究認為,宇宙中不存在足以引發(fā)再度收縮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會持續(xù)膨脹下去,并在1400億年后達到無限大,走向終結。目前公認的理論認為,宇宙起源于138億年前的大爆炸,隨后開始膨脹演化。不過,關于宇宙將如何走向終結存在多種假說,包括再度縮成一點的“大坍縮”和膨脹至無限大的“大撕裂”等。研究團隊利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分析了約1000萬個星系的引力透鏡效應,對宇宙中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分布進行了迄今最全面的解析,繪制了暗物質的立體空間地圖。他們通過一系列計算評估得出結論認為,宇宙的壽命大概還會持續(xù)1400億年。
在金字塔旁默默守候的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雕像之一,古埃及人認為這個獅身人面像是埃及人的守護之神。但是,幾千年歲月流逝使斯芬克斯的模樣大變,額上的圣蛇和下垂的長須不知去向,就連面部中央的鼻子也失蹤了。關于埃及獅身人面像的鼻子哪兒去了,流傳著各種帶有感情色彩的傳說:修筑金字塔時被憤怒的工人敲掉、阿拉伯酋長用加農炮轟掉、拿破侖入侵埃及時炸毀……后來,科學家經過一番詳細考察后,給出了自己的結論。其實,使獅身人面像遭到嚴重破壞的罪魁禍首是大自然。在埃及西部,強烈的風暴裹挾著大量的砂石,不斷地擊打金字塔。沙石擊打的力量很大,頻率很高,以至于獅身人面像曾多次被沙漠完全吞沒。一直到19世紀末,埃及才大力整頓這些流沙,前后共花了70年時間,清理掉了獅身人面像周圍的沙子,那時石像的鼻子已經被破壞掉了。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獅身人面像的石料本身就是質地非常松軟的石灰石,它不可能像金字塔那么堅固。長年累月的日曬雨淋,加上埃及西部強勁的沙暴襲擊,不受損壞才怪了。
蝸牛爬行時,會留下透明的黏液,待這黏液干后,便成了銀色的,這些銀色的黏液痕跡,就是蝸牛的足跡。蝸牛爬行十分緩慢,呈波狀移動,如果腳下是干燥的,那么蝸牛便寸步難行。蝸牛的足上有一種腺體,叫作足腺,黏液便是從這里分泌的。這種黏液由碳水化合物和一種具有“吸濕性”的蛋白質組成,能夠從空氣中吸收水分,使黏液保持濕潤。蝸牛黏液具有彈性,當蝸牛的身體對黏液施加壓力時,黏液的彈力給予蝸牛前進的動力。蝸牛足下留下的黏液不僅能夠幫助它們移動,還能用于蝸牛之間的交流,因為黏液中含有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能給其他同類留下信息。另外,有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具有黏性的蝸牛黏液似乎還有黏合受傷組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