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是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四川省物理學會和四川大學聯(lián)合主辦的專業(yè)性學術刊物, 主要報導原子與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學科(包括:凝聚態(tài)物理、激光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光學、化學物理、非線性動力學等)的理論、實驗及其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進展.
1.1 研究論文:透徹、完整、清晰地報導具有學術價值的新的實驗、理論結果和進展.研究論文一般分引言、理論或實驗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等部分, 不超過8000字.要求在引言及相關部分對該研究內(nèi)容相關的背景及現(xiàn)狀、本工作所解決的問題及意義有清楚、簡潔和客觀的敘述.
1.2 快 報:快速、簡要地報道新的實驗、理論結果.快報正文內(nèi)容不分章節(jié), 一般不超過6000字.一旦被接受, 將在6個月之內(nèi)發(fā)表, 作者可將其更為詳細的內(nèi)容投往國內(nèi)外其它期刊.
1.3 綜合評述:對變化較快的各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做出評述.綜合評述一般不超過10000字, 必須有作者對該領域的較為獨到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批評性意見和展望.
2.1標題、作者、單位、摘要及關鍵詞要求用中英雙語表示.題目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 避免使用非標準的縮略語以及結構式和公式.中國作者姓名采用漢語拼音.單位必須寫出全稱, 所在城市和郵政編碼.摘要應體現(xiàn)稿件的研究目的, 方法, 主要結果和結論等, 不使用圖表、公式, 不采用非標準的術語、縮寫詞等.應精選出反映稿件內(nèi)容的中、英文關鍵詞各3~6個, 按其重要性排列, 分別列于中、英文摘要后.另外, 請注明中圖分類號代碼.
2.2中文標準基金全稱及批準號、作者簡介、通訊作者信息一律在首頁用中文腳注標注.作者簡介內(nèi)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籍貫、職稱、最高學歷(可省, 但在讀研究生需標注)、研究方向和E-mail地址等.通訊作者應標注其E-mail地址.
2.3使用國際標準的縮略詞、符號和計量單位系統(tǒng)時, 全文要一致.摘要和正文中的縮略詞在首次出現(xiàn)時須寫出全稱, 后附縮略詞, 并用圓括號括起, 此后可直接引用.應嚴格執(zhí)行GB3100~3102-93有關法定計量和單位的規(guī)定.單位符號一律用正體, 變量的符號(包括下標)需用斜體.
2.4插圖(照片)、表具有自明性, 并按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順序編號.在論述中應先文后圖、表.中文稿件中, 插圖(照片)、表標題應同時采用中英文雙語表示.插圖(照片)、表頭的量或用來標記圖形軸線的量, 用“量符號/單位標準化符號"形式標記.表應置于正文相應位置處, 用三線表, 必要時可加輔助線.若有表注, 可寫在表底線下左側.插圖曲線要求墨色均勻、粗細均勻, 照片要求清晰, 黑白反差大.彩色插圖 (照片)需轉化為灰度圖.插圖(照片)要精選, 切忌與表及文中表達重復.
2.5應引用與本工作有關的、近年的主要文獻, 未公開發(fā)表的資料請勿引用.引用時, 參考文獻序號須加[ ], 一般置于右上角; 若寫成“文獻[ ]”, 則與正文平排.參考文獻應按正文中引文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列出.參考文獻中, 作者應以姓在前、名縮寫在后的形式列出 (不加縮寫點).文獻作者3名以內(nèi)全部列出, 4名以上只列前3名, 后加“, 等”或“, et al”.英文稿件中的中文參考文獻需在其后注明“(in Chinese)”.專著、期刊等文獻格式按GB/T 7714-2005的規(guī)則執(zhí)行, 說明如下(請參考本刊網(wǎng)站作者須知):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其他責任者.版本項(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用頁碼.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主要責任者.專著題名:其他題名信息.版本項(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頁碼.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年, 卷(期)-年, 卷 (期).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頁碼.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連續(xù)出版物題名:其他題名信息, 年, 卷 (期):起始頁碼.
申請專利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 專利號[文獻類型標識].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獲取或訪問路徑 (其中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包括:[DB/OL]表示聯(lián)機網(wǎng)上數(shù)據(jù)庫, [DB/MT]表示磁帶數(shù)據(jù)庫, [M/CD]表示光盤圖書, [CP/DK]表示磁盤軟件, [J/OL]表示網(wǎng)上期刊, [EB/OL]表示網(wǎng)上電子公告)
3.1作者須通過網(wǎng)站遠程稿件處理系統(tǒng)投稿.擬刊登的稿件, 作者需提供其最后定稿的方正或Word等電子文檔;不擬刊登的來稿, 編輯部將及時函告作者, 但稿件不退還, 請自留底稿.
3.2稿件文責自負 (包括政治、學術、保密等), 編輯部有權進行技術性和文字性的修改.來稿一經(jīng)排版, 作者對清樣稿不能再作大量的文字改動.編輯部對在本刊發(fā)表論文者, 收取適量的發(fā)表費.稿件刊登后將向作者寄送本期樣刊1份、精裝抽印本10份, 并為作者提供該文的PDF文檔.
3.3作者須同意將該文的復制權、發(fā)行權、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翻譯權、匯編權等權力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轉讓給編輯部.
3.4清樣稿的PDF文檔將通過E-mail發(fā)給通訊作者作最后的閱讀和校對.編輯部在收到校對后的清樣稿和發(fā)表費后再安排付印.
3.5凡與編輯部的通訊, 請注明稿件編號.來函請寄: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學收發(fā)服務中心378號信箱.電話: (028)85405516, E-mail:jamp@scu.edu.cn, 網(wǎng)址: http://jamp.ijournal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