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經過相關社會調查顯示,大部分普通高校大學生在英語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感。英語閱讀焦慮可以被解釋為學生通過語言學習獲得的自我認知感受,短期或長期擔憂閱讀低效率產生不良影響,對自己從根本上產生否定態(tài)度,甚至是直接放棄,并不斷深化情感,進而轉移到其他學科學習中,形成惡性循環(huán)。英語閱讀焦慮更多來源預期成績與實際不相符造成的心理落差,并逐漸通過心理暗示而形成的思維定式。研究大學生英語閱讀焦慮現(xiàn)狀與課程教學之間的關系,對高校英語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英語教師應切實關注學生思想動態(tài),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入手,全面改善大學生的英語閱讀焦慮現(xiàn)狀。
語言學習情感因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學習者個人因素,主要有個性、自信心、學習態(tài)度與動機等;第二種是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情感因素,主要有跨文化語言意識、課堂交流、在線交流等因素。這兩種情感因素互相作用,并不是某一單獨因素可以完全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并且,相關研究學者在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智力與非智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英語閱讀情感,只不過影響作用程度不同而已。學習者的閱讀情感因素會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閱讀全過程,并表現(xiàn)于結果。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可以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質量,師生間情感交流互動也可影響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情感,進而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于英語閱讀訓練中。
焦慮顧名思義就是負面基調的情感情緒,其中涉及恐慌、惆悵、緊張、著急等因素,對人的心理狀態(tài)與思維活動有一定影響,也是伴隨學習過程中一種常見情感。大學生學習過程形成的焦慮情感主要來源于為達到某一目標或想要盡快了解文本信息而形成的。英語閱讀產生的焦慮現(xiàn)狀,其主要是大學生想要在短時間學習期內理解單詞、句子或整篇文章,并相應地做出其練習題。但是,大部分學生在做題過程中,仍然會不斷遇到生詞或者復雜句型,難以整體掌握文章結構與篇幅語言邏輯。這種快速地、大量習題訓練模式,無法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提升英語閱讀能力,更無法在有限知識背景下深層次理解文章含義。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心理訴求和“事倍功半”的學習狀態(tài)下,容易產生焦急情緒。長時間堆積的疑難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學生對英語閱讀逐漸失去自信心,導致缺乏學習主動性,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但是,教師由于不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繼續(xù)追加大量英語閱讀任務并進行階段性考試,沒有作為“傾聽者”了解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在此教學背景下,學生和教師都會疲于開展閱讀訓練,嚴重阻礙了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高校大學生英語閱讀形式一般為教材讀解、翻譯、小對話等,主要考察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經過相關社會調查顯示,具有良好英語閱讀習慣的大學生,能夠對全篇文章語句邏輯關系進行梳理,并將其轉化為語言表達,具有較高的全文閱讀理解力,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很高。在日常練習與考試中,閱讀理解模塊得分率較低的大學生多數(shù)不具備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近1/3 的大學生在做閱讀理解文章時過分依賴電子詞典,這一學習習慣會影響全文整體邏輯性。尤其是某些大學生在英語閱讀翻譯時,往往先將其直譯成漢語,生搬硬套到文章結構中。由于缺少英文語言邏輯的訓練,閱讀理解時,英語與漢語的交替翻譯加重了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負擔。對于閱讀篇幅較大的文章來說,這種情況將越明顯,長此以往,大學生容易出現(xiàn)英語閱讀焦慮。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常“回視”,無法全文記憶,總是讀到后面忘掉前面,導致整篇文章需要重讀多次才能全文理解。
個性特征稍明顯的大學生在學習習慣上有明顯差異,例如:性格內向、話語較少的學生在情感故事、對話類型等閱讀文章上得分率相對較低。其產生的負面影響會進一步加深這些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個性取向,甚至產生其他方面的不良影響。這類學生在個性表現(xiàn)上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是膽小缺少勇氣,思維較為緊張、混亂,難以進行全文邏輯判斷;另一是外穩(wěn)內亂的思維邏輯習慣,屬于一種壓抑式閱讀習慣,明顯表現(xiàn)出自律能力較差,沒有耐心和很好的理解力。但是,要想做到清晰縷清英語閱讀全篇邏輯,需要形成沉浸式閱讀習慣,時刻保持在復雜或者長篇文章閱讀時,依然能夠心理穩(wěn)定的梳理文章邏輯脈絡。
學生能夠積極面對閱讀焦慮情感,從而采取客觀的指導建議,樹立正確的閱讀習慣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在閱讀中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例如:緊張、煩躁、遺忘等。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也是很好地方式,消除負面情緒,并通過一系列有效閱讀教學,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減少學生的閱讀壓力。
團體英語閱讀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重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在參加完活動之后,能對此次活動產生反思并付諸于實際行動中。也能增加生生間、師生間的交流,提高交流溝通效果,并進而將其內化為英語閱讀的自信心。例如:“心靈雞湯”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團隊討論,針對學生在閱讀練習中容易出現(xiàn)的某個問題,或者是某種學習困惑,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出謀劃策。例如:有些學生反映閱讀材料內容較為單一,存在很多的相似處,希望練習一些新內容或新題型。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擴充教學資源,可將在線閱讀新聞信息設計成為英語常見題型,供學生模擬訓練。
在課堂教學范圍內,教師應在情感上積極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及深的針對性引導學生跨越閱讀障礙。第一,解決生詞問題。在展開新閱讀教學任務之前,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到生詞并單獨記下,統(tǒng)一回答學生的生詞問題。又或者建議學生在通讀全文后,針對某一英文單詞按照上下文大意猜測詞義,并積極地鼓勵學生說出理由。教師也可以在備課時猜測學生生詞范圍,并將其做成PPT 動畫演示文稿,以動畫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第二,語法結構。語法結構不扎實會直接影響整句理解,教師對此應及時補充語法知識點。對于長難句,教師可引領學生一起研究句意結構,采取“轉中心、抓重點”方法,通過“主謂賓”結構進行斷句。第三,篇幅背景及其邏輯關系。對于文章語言邏輯關系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標題和段首第一句話開始構建邏輯關系,并對此展開篇幅背景的介紹。在此之前,教師可以檢索相關題材背景材料,將其作為開場白,進而通篇泛讀找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良好的背景鋪墊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章語句意思,通過上下文聯(lián)系構建完整的邏輯關系,樹立學生的閱讀自信心。第四,提高閱讀速度。在以上基礎訓練之后,需要切實通過不同題材的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邏輯關系梳理能力。若仍有學生還存在基礎性問題或閱讀速度較慢,教師需要對此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糾正不良閱讀習慣,并制定個人訓練計劃,例如:先通過問題找到目標原文,在對照選項找到近似語句,并對其進行判斷,反復練習在進行段落邏輯訓練,進而增大篇幅量。通過“階梯式”教學模式,學生在閱讀訓練中逐漸形成自信心和閱讀興趣,自然消除了焦慮情感。
在重視課堂教學方式的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形成閱讀技巧,并達到熟能生巧程度。針對英語詞匯量較少、語法結構混亂、語言邏輯較差的閱讀材料,學生容易出現(xiàn)焦慮情感。因此,構建英語語法體系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語法結構框架,打下良好的閱讀基礎。英語閱讀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始終是課堂教學主體,教師可以將不同題型或題材閱讀材料歸納梳理,將其展現(xiàn)給學生,并深入貫徹每一題型或題材的解題技巧。再通過大量閱讀訓練,鞏固閱讀技巧,潛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在此之中,教師切不可過度著急,慢慢引導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建立自信心,進而形成閱讀興趣,將外在習慣內化為主動接受,自然會降低學生焦慮情感。
總而言之,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英語閱讀焦慮現(xiàn)狀。閱讀是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應用能力,也是語言邏輯訓練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切實根據(jù)大學生閱讀焦慮形成原因,根據(jù)現(xiàn)有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通過“階梯式”訓練模式,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自信心。另外,根據(jù)閱讀背景與語言知識,傳導給學生跨語言閱讀技巧,從鞏固基礎知識入手,加強閱讀技巧訓練,減少閱讀焦慮情感,進而強化閱讀難度,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大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