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國平
莜面栲栳又叫莜面卷、莜面窩窩,是山西大同、晉中、呂梁等山區(qū)人民最喜歡食用的一種面食。其具有形態(tài)美觀、口感筋道、味道美妙的特點。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沒有那好菜飯,只有莜面栲栳栳,還有那山藥蛋”,生動地描述出山區(qū)人民的食俗風情。
這種面食在民間有個傳說:唐國公李淵被貶為太原留守,攜家眷途經(jīng)靈空山古剎盤谷寺,老方丈特制了這種莜面食品款待他們。李淵蘸上辣椒吃后,頓覺神清氣爽,便問是什么飯。老方丈答:是用莜麥面做的,形似“蜂窩”,所以當?shù)乩习傩辗Q其為“莜面窩窩”。后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臺山當主持。老方丈赴任中路過靜樂縣,便把制作“莜面窩窩”的技術傳給靜樂人。后來,靜樂人看到這種窩窩像存放東西的直筒“栳栳”,故改稱為“栲栳栳”。
[原料]莜面200克,開水400克,鮮羊肉100克,土豆50克,蒜薹2根,甜面醬50克,蔥末、姜末、醬油、精鹽、料酒、水淀粉、食油各適量。
[制法]1.將莜面倒在盆中,邊用筷子攪拌邊徐徐注入開水,待攪拌至無生粉粒時,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然后在其表面抹少許食油,蓋上濕布稍餳待用。
2.鮮羊肉剔凈筋膜,剁成綠豆大小的粒:土豆洗凈去皮,切成小丁:蒜薹洗凈,切小節(jié)。炒鍋上火炙好,放色拉油燒熱,爆香蔥末、姜末,下羊肉粒炒至酥香時,加甜面醬和土豆丁炒出醬香味,烹料酒,摻適量鮮湯,調入醬油、精鹽、味精,煮滾約3分鐘,勾水淀粉,推勻,撒入蒜薹節(jié),淋香油,即可盛碗內,待用。
3.將餳好的莜面團揉至光滑,搓成長條,下成小劑子,用手掌根部按住向前用力一推成一長條狀,然后卷起將兩頭捏住成一圓筒狀,即為莜面卷生坯,然后擺在抹有油的籠屜子上。依次將所有的面推完,加蓋,用旺火蒸3-5分鐘至熟,取出,趁熱蘸羊肉臊子食用。
叮嚀
1.和莜面團時,一定要攪拌至無生粉粒時,再揉成面團。
2.餳面時,表面抹上食油,以防干裂。
3.羊肉臊子應稀稠適度。如過稀,則掛不在原料上,口味欠佳。
4.要用旺火一氣蒸成,口感才筋道。如火候不到,“栲栳栳”不熟,吃著帶沙感;蒸得過火了,“栲栳栳”軟癱立不起來,吃時則無筋,味色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