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涵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一首描寫荷的詩讓我們千古傳唱,荷花在這位宋代詩人眼中是那樣美,讓今天的我們依然感受著美的震撼。而荷花池月夜的荷花送給我們的是另一種婉約的美,月影綽綽,荷花點(diǎn)點(diǎn)的荷花池,足以給人心靈上的慰藉。
傍晚,漫步荷花池畔,微風(fēng)徐徐,淡淡的荷香直入口鼻,沁人心扉。一朵朵荷花在朦朧的月色里沉沉地入睡了,一切都顯得那么幽靜,那么凄美,調(diào)皮的蜻蜓哪去了?美麗的蝴蝶在哪里?夜色如一只巨大的搖籃,讓一切都在安睡中。
夜色漸漸濃了,賞荷的人們陸續(xù)散去,偌大的荷花池仿佛是我一個人的了。我靜靜地注視著霓虹映照下的滿池荷花,它們是我的親人,我的朋友,我覺得我的心和它們的心是貼在一起的。遐想中,一種美妙的聲音飄過來,在夜色里顫動,是誰在這曠野里放歌?原來是青蛙先生和蟋蟀小姐組合的二重唱,這是大自然最本真的美聲。我凝神聆聽,荷花池里還有一種細(xì)微的聲音,我疑惑了,在這月朗星稀的夜,是誰在晃動沉睡的荷葉呢?我明白了,一定是那些不安分的魚兒,把月夜當(dāng)成了白天,還在荷葉下玩著捉迷藏呢。這些可愛的魚兒呀,時不時躍出水面,那如新月般的身體,在月光照耀下,顯得那樣輕盈,那樣活潑,片刻間跌入水中,濺起幾朵晶瑩的水花,為靜謐的月夜平添了幾分靈動。
站在夜闌人靜的荷花池邊,我忘記世間的一切煩惱,在靜謐的世界里徜徉。這應(yīng)該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吧。閉上雙眼,我盡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純真,擁抱大自然的美好。輕柔的月光如母親的手,輕輕撫摩著我的臉,清風(fēng)從我身邊拂過,沒有一點(diǎn)聲響,生怕打斷我的沉思….
荷花池的夜是迷人的夜,這是人們在紛繁錯雜的世界里,可以找到的一處心靈滋養(yǎng)之地,而我的思緒則在這美麗的夜色里,伴著月光,走向遠(yuǎn)方……
(指導(dǎo)教師:馬玉波 郭訓(xùn)民
圖/嚴(yán)詩涵)
小寧姐姐講圖解:小作者用如詩如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迷人的荷塘夜色,它是靜謐的,同時又不乏靈動,它能引人遐想,又給人慰藉。身處紛繁多變的世界,這樣的美景真可謂是“一處心靈滋養(yǎng)之地”了。尤其是本文第2至第4自然段,小作者運(yùn)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自己佇立在荷花池邊的所見所聞一一地描繪出來,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吧。
好詞好句好段
那片片荷葉,像撐開的一張張綠傘,有的輕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層層綠浪,如片片翠玉。荷花的花瓣,潔白如玉,花里托著深綠色蓮蓬,蓮蓬向上的一面有許多小孔,里面睡著荷花的種子。(好詞:撐開碧波)名家寫荷花的好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寫作亮點(diǎn):文章開篇引用楊萬里的詩句,引出要描寫的對象——荷花池月夜的荷花,一個“而”字句又將自己要寫的“月夜荷花”與楊萬里的“映日荷花”形成鮮明的對比,總領(lǐng)全文。緊接著,依時間順序敘述小作者漫步荷花池畔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寓情于景,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在這靜靜的月夜,小作者讓自己的心靈與荷花池對話,語言樸素典雅,感情真摯自然。
你還可以這樣寫:這篇文章很有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韻味。如果小作者在描述月夜荷花池的景致和自己的心境時,能與朱先生筆下的荷塘和心境進(jìn)行對比描寫,同時穿插一些此時此刻自己對朱先生當(dāng)時心境的感悟,就能讓讀者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而回味無窮。
(特約教師:熊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