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正
麻響雷會打三棒鼓。
麻響雷的三棒鼓打得很有套路。這是麻響雷出師時,師傅秋癩子給他的評價,也是麻莊人對他的看法。
打三棒鼓,注重兩樣,一樣在手,一樣在唱。三根嵌有銅錢的木棒雙手輪流拋接,不能落地。拋接的速度越快,三棒鼓的表演水平越高。另外,打三棒鼓的人嘴里還要有唱段,唱段越多,聲起聲落的唱功越好,觀者才坐得住,坐得久。
具備了手上和嘴上的功夫,麻響雷打三棒鼓,遠近有名。
閑時,有的莊里派人來接請麻響雷過去表演。麻響雷也不推辭,提著鼓,背著鼓架就去。到了莊里,麻響雷支上鼓架,架好鼓,然后咿呀咿呀地唱,咚嗆咚嗆地打,唱一段,打一陣。唱詞有師傅秋癩子傳的,也有他自己編的。往往,白天打了,晚上接著來。
每到一莊,不光莊里男人們觀看,女人們也興趣十足,
一場接一場地觀看。特別是那些娃兒盯著麻響雷面前的三根嵌有發(fā)亮銅錢的木棒出神。麻響雷往往用一根木棒輕輕地敲一下娃兒的頭。娃兒咧嘴嬉笑,摸著頭,好奇地看木棒起落。
無論在哪個莊里,麻響雷覺得師傅秋癩子給了他一份職業(yè)一個飯碗,自己的手藝沒有白學。
麻響雷在莊子里打三棒鼓,由莊里人供飯供酒。打完,有封個紅包算作工錢的。麻響雷也不推辭,揣進袋里。
麻響雷非常清楚,靠著打三棒鼓,娶到了臘梅。臘梅那天坐在陳莊的人群里看打三棒鼓。麻響雷現(xiàn)場來了一段語句簡短押韻的唱詞,句句盡夸臘梅的好,夸得臘梅一臉緋紅。
麻響雷回家那天,臘梅緊緊地跟在他身后。半路上,麻響雷勸她回去。臘梅不依。
莊子里的保春想一輩子看打三棒鼓。麻響雷跟臘梅挑明。
往后,把保春當姐,不丟下她。臘梅說。
不出一月,臘梅成了麻莊的媳婦麻莊的人。
麻響雷打三棒鼓打回很多東西來。糍粑、米糖、大米、小塊豬肉、個頭不大的魚,都是他的收獲。
一進臘月,麻響雷就各家各戶送財神。麻響雷準備了一疊財神,每到一家,他支好鼓架,然后就在主人家的大門上貼一張財神。財神貼好后,麻響雷的三棒鼓就咚嗆咚嗆地響起來。唱完一段唱詞,主人出來謝他,或送一個糍粑,或送幾兩米糖,有的主人干脆給個紅包。糍粑、米糖、大米給得多的人家,麻響雷就入神地多唱一段幾段的,算是回報。
麻響雷一直打到臘月三十回家。
正月里,麻響雷歡天喜地出門,對那些沒有貼財神的人家,一戶接一戶地貼。有的人家討個歡喜,有拿一塊糍粑謝他的,有拿一塊姜糖謝他的,有拿一升半升米謝他的。整個正月,只要有了多半袋糍粑,有了多半袋米,他就背回來,叮囑臘梅收拾好。
年輕人不愛聽三棒鼓。莊里的老年人想接,年輕人不答應。后來,有的莊子不再接請麻響雷。漸漸,麻響雷打三棒鼓的機會就少了。
麻響雷沒有放棄。
人家謝不謝你,不打緊,你都送一張財神。麻響雷每次出門前,臘梅叮囑。
貼財神的次數多了,有的人家躲麻響雷。麻響雷每進到一戶,就咚嗆咚嗆地打三棒鼓,息了鼓,趕緊貼了財神,不見主人出來。麻響雷再咚嗆咚嗆地打了三棒鼓,仍不見主人出來,只好收鼓收架趕到下一家。
莫讓狗咬了,狗兇的人家,千萬別去,麻響雷每次出門前,臘梅總是叮囑。
麻響雷滿口答應。
走村串戶時,有狗沒狗,麻響雷一戶也不放過。
麻響雷讓狗咬過一回。出門不到五里,有戶人家的狗瘋了一般出來,張口就咬了他的右腿。回家時,麻響雷的右腿腫得走不動路,走一段路,歇一會,到天黑才回家。
臘梅見了,心疼的樣,嗚嗚啦啦哭起來,邊哭邊往麻響雷的腿上敷藥,勸他再不打三棒鼓。
麻響雷笑笑后,又搖了幾下頭。
人家謝你的東西,給保春送點。每次出門,臘梅說。
嗯。麻響雷應聲。
當年,保春把你讓給我,一句話也沒埋怨。現(xiàn)在,他男人走了,一個人苦著,不容易。臘梅說。
曉得。麻響雷說。
每次回來得到的糍粑、米糖、大米、肉、魚,麻響雷總是要勻出一些給保春。起初,保春推辭不要。麻響雷把東西放在門口就走,全然不顧保春要與不要。
保春的給了沒有?麻響雷每次回家,臘梅就問。
給過了。麻響雷說。
麻響雷過世那天,臘梅哭的很動情。保春坐在臘梅身邊,輕聲說,妹兒,你值了,麻響雷一世,待你不薄。
麻響雷入土后,臘梅不再哭,像換了一個人,提著鼓,背著鼓架朝保春的院子走去。
春光明媚,院子里格外暖和,保春安靜地坐在禾場上。
鼓、鼓架,還有三根木棒,給你拿來了,麻響雷一生喜歡的東西,給你留個念想。放下鼓、鼓架和三根棒,臘梅對保春說。
臘梅說完,保春眼里全是淚水。
責任編輯/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