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喵
俗話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前一秒興高采烈,風(fēng)平浪靜,下一秒暴風(fēng)驟雨,天崩地裂。都說帶娃就是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而孩子發(fā)脾氣,則是育兒路上最令人棘手的一個大怪。
有一種爸媽叫“制止型爸媽”,他們?nèi)萑滩涣撕⒆拥那榫w,孩子一旦發(fā)脾氣,他們會立刻采取行動制止這種行為。
有次我?guī)鹤雍J娃在肯德基玩滑滑梯時,一個小男孩也想玩,可他爸媽不同意。小男孩就開始發(fā)脾氣,哭鬧著往滑梯跑去。這時他爸爸二話沒說,把他抱起來打了一頓,說:“還鬧不,說你不能玩就不能玩,以為你哭鬧就行啊,再鬧還打。”小男孩停止了發(fā)脾氣,站在那委屈得抽噎著,很快就隨他爸媽離開了。
真的為這個小男孩可憐,也為這對父母擔(dān)心。如果孩子不能自由表達(dá)內(nèi)心的情緒,結(jié)果不是壓抑自己,就是會以這種暴力的方式宣泄。
有次葫蘆娃和一個小姐姐玩游戲,兩人發(fā)生爭執(zhí),葫蘆娃沒搶到就生氣地哭起來。這時小姐姐走過去,一邊用手抓著葫蘆娃搖著,一邊說:“還哭,還哭,煩不煩,再哭我就打你?!?/p>
很多次,這個小姐姐生氣的時候,她父母就是以這種方式對待她,自然而然她也接受不了別人的情緒,甚至?xí)运龑W(xué)會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兒童心理學(xué)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fā)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fā)脾氣。發(fā)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fā)脾氣才是?!?h3>父母的不在意,只會讓孩子更情緒化
我?guī)ШJ娃去上游泳課時,遇到一對父母也帶著孩子去游泳。孩子恐懼地說:“我不想游,我不敢下水?!钡謰寘s說:“怕什么怕,再說你都全副武裝了,一點都不用怕。”當(dāng)然孩子還是很糾結(jié),不敢下去。這時只聽撲通一聲,孩子被他爸一腳踹下去了。
孩子哭鬧著要上去,可他爸媽竟然還哈哈大笑,說:“男子漢,要勇敢?!痹谒麄冄劾?,孩子的恐懼害怕,以及哭鬧發(fā)脾氣,都沒什么大不了。
這樣的爸媽屬于“忽視型爸媽”。
雖然孩子發(fā)脾氣時,父母沒有大吼大叫地制止,孩子也沒有受到明顯傷害。但是父母沒有給孩子本該給予的情感支持,其實這是一種隱性傷害,本質(zhì)上是不尊重孩子。
有一次小侄女被突然飛到身上的小燕子嚇哭了,我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一點都不怕?!笨尚≈杜匀豢迋€不停,我卻依然認(rèn)為沒什么大不了。
直到我被一只跳到腳邊的青蛙嚇得哇哇大叫,害怕得心都要跳出來了,可旁邊的人卻說:“沒想到你這么小膽,青蛙有啥怕的?!比缓蠊笮ζ饋?。這時我才意識到,當(dāng)時小侄女的害怕是真的。
有的父母知道,孩子可以是小怪獸,那自己一定是奧特曼,一物降一物。
孩子越生氣,家長反而越需要冷靜。這種“智慧型爸媽”,認(rèn)為孩子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哭,也不會無理取鬧地要求。他們?nèi)菰S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但行為上卻不縱容。
心理學(xué)教授李玫瑾就曾分享過她的育兒之道。
有一天,她女兒提出了一個無禮的購物需求,她拒絕后,女兒很生氣,便大哭大鬧。任憑女兒如何哭鬧,她都表現(xiàn)得很冷靜,強調(diào)挫折訓(xùn)練?;氐郊液螅阒畠捍诜块g里,任憑她繼續(xù)哭鬧,但是會遞給女兒一條熱毛巾,讓她擦擦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臉。就這樣靜靜地坐在她跟前,看著她哭,一直等到她哭得筋疲力盡。
李玫瑾教授的做法,既堅持了自己的原則,讓孩子明白自己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緒,可以生氣,但有的行為不行就是不行。也讓孩子明白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爸媽都依然愛她。
你家孩子生氣是什么模樣呢?是怒吼,是哭鬧,還是鬧小情緒不理你?又或者,剛開始怒吼、暴躁,經(jīng)過一系列的動作后,變身受盡委屈的“小白菜”?
每次在我們面前,葫蘆娃就會鬧脾氣,變得很不乖,奶奶就說:“跟著我們的時候可聽話了,你們一回來就不聽話。怪不得有人說媽媽不在,孩子就是乖寶寶;媽媽在,孩子就變成淘氣包?!?/p>
《美國育兒百科》里提到:當(dāng)媽媽不在的時候,照看孩子的人告訴你,孩子表現(xiàn)得像個天使,你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孩子沖你發(fā)脾氣,你就偷著樂吧。那是對你的信任,你應(yīng)該珍惜,而不是一心想養(yǎng)懂事沒有情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