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池虎
(潁上縣第三中學 安徽阜陽 236200)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美育原則逐漸成為語文課程教學必須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而詩歌教學歷來是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提升初中語文課程教學質(zhì)量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適合時代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的需要。那么在初中語文古詩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貫徹落實美育思想呢?下面我將結(jié)合教學實際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具體的闡述。
“精準凝練,畫面感強”是古代詩歌語言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古代詩歌的寫作過程中,詩人們推敲苦吟,力求用最精簡的話語刻畫最生動的畫面。因此,現(xiàn)階段我們所看到的古詩詞大都短小精悍、一句一景、極富美感。我們要想貫徹美育原則,就要幫助學生們感受到詩歌的畫面美,給學生們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例如:在古詩《蒹葭》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古詩中所傳達出來的若即若離的美感,我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shè)備為學生們播放了古詩《蒹葭》的配圖。隨后,我又播放了《蒹葭》的音頻,古老的聲音似從遠方徐徐傳來,與圖畫瞬間相融。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圖片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們還原了古詩所描述的畫面,將詩歌教學與視覺欣賞融為一體,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體會詩歌的畫面美,提升了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
“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語之不足,故詠歌之?!痹姼枋侨祟惽楦械谋磉_。它最初是人們歌唱的歌詞,后來才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詩。因此,在對詩歌的欣賞中,情感欣賞是其永遠都無法規(guī)避的。而培養(yǎng)“美情”也正是美育原則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落實的外在表現(xiàn)。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想貫徹美育原則,就要引情入境,幫助學生感悟詩歌的情感美。
例如:在王維《使至塞上》一詩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就采用以引情入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們體悟詩歌的情感美。
首先,我?guī)ьI(lǐng)學生們大聲朗讀詩歌,并讓學生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所描寫地點、人物、時間;然后,我引導(dǎo)學生們對詩中所描寫的畫面進行聯(lián)想,幫助學生們明確詩歌中人物的身份,所處的環(huán)境,所用的典故;隨后,我又利用多媒體電子設(shè)備播放事前準備好的詩歌情境還原視頻,與學生們腦中所想的畫面形成對照,營造了深處關(guān)外壯麗風景之中的教學情境,促進了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的融合。
在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幫助學生們還原邊塞壯麗的風景圖畫,還原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情境,促使學生各項感官的充分調(diào)動,從而使其更加深入地感受作者詩歌中所表達的對邊塞景色和邊關(guān)將士的贊美之情,提升了學生們的情感審美能力。
審美是一門藝術(shù),在詩歌審美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體悟詩歌的畫面美、情感美,還可以感受詩歌的精神美?!拔囊暂d道”,詩歌不僅是古人抒情的工具,還是古人言志的載體。古代詩歌不僅寄托著古人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負,還蘊含著深刻的社會真理、偉大的精神品格。因此,要想貫徹審美原則,提升學生的詩歌審美層次,還要引事入理,幫助學生升華詩歌的精神美。
例如,在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一詩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除了帶領(lǐng)學生們充分感悟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麗田園風光之外,還為學生們詳細介紹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讓學生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陶公在詩中所說的“真意”。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通過系統(tǒng)地介紹陶淵明其人、其事,幫助學生們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超凡脫俗、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提升了學生們的精神審美水平。
總之,詩歌是美的載體,審美原則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落實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條件。通過對古詩的鑒賞來讓學生感受審美的力度,審美的賞析,審美的創(chuàng)新,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yīng)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去豐富它、落實它,讓學生的語文各項能力穩(wěn)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