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夏婷
摘 要:《論語》作為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所蘊含的君子的修養(yǎng)原則和方法時至今日仍具有極大的學習和研究價值。本文以《論語》中的君子論作為研究內(nèi)容,從君子的內(nèi)涵與由來、君子修養(yǎng)原則、君子修養(yǎng)方法3個方面進行論述,力圖展現(xiàn)君子的時代面貌,實現(xiàn)思想的時代性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對全面解讀君子的新內(nèi)涵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君子;君子修養(yǎng)原則;君子修養(yǎng)方法;《論語》
1 《論語》中君子論的提出
什么是君子?這個問題從古到今一直是人們探討的話題。在《論語》中,孔子并未直接論述君子的具體內(nèi)涵,但“君子”二字卻被提及了107次,可見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對君子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視?!墩撜Z》開篇就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闡明了君子修養(yǎng)應該注重的品質(zhì)和修養(yǎng)原則。針對不同的人群,從不同的角度,孔子對君子的論述不盡相同,但卻將君子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以至于學者辜鴻銘認為孔子的全部哲學體系和道德教誨可以總結(jié)為4個字,即“君子之道”。[2]可見,君子一定是擁有高尚道德品格之人,其核心是對自身精神人格的至高追求。
那么君子這一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呢?在春秋末期,戰(zhàn)火紛飛,人心唯危,社會發(fā)生巨大變革。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社會等級秩序也出現(xiàn)了裂口,道德敗壞、長幼不分的現(xiàn)象不斷出現(xiàn)并日漸嚴重。面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1](《論語·顏淵》)的社會局面,孔子提出了君子這一概念,通過論述培養(yǎng)君子人格的好處和重要性,引導人們崇尚君子之道,來提高臣民的道德修養(yǎng),維護社會等級秩序,幫助君主更好地鞏固政權(quán)、治理國家、穩(wěn)定社會。[3]
2 《論語》中君子修養(yǎng)的基本原則
在《論語》中可以看到,孔子根據(jù)當時的社會要求,提出了許多君子人格修養(yǎng)應遵循的原則,但主要是以崇仁、行義和遵禮為統(tǒng)帥,從總體上構(gòu)成了君子人格言行舉止的規(guī)矩。
2.1 “仁”——君子修身的內(nèi)在核心
在孔子的全部思想中,“仁”是其思想的核心。因此,在論述君子人格修養(yǎng)時,也離不開“仁”的思想。關于“仁”,《論語》中有一百多條,但含義不盡相同?!叭省笔紫润w現(xiàn)的是“愛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愛又有差別,即一個人要先愛自己的父母,然后再愛護他人,要懂得愛的對象和重要程度。其次,“仁”是“忠恕之道”的體現(xiàn),可以檢驗一個人是否具備寬容之心、以禮待人,這是儒家思想家確定的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之一,同樣也是成“仁”之道,最能體現(xiàn)“仁”的內(nèi)涵。[3]正如孔子所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盵1,4](《論語·雍也》)最后,“仁”還是諸多優(yōu)秀品質(zhì)的綜合,例如“智”“勇”“信”“孝悌”等都是“仁”的體現(xiàn),也都是君子人格修養(yǎng)不可缺少的品質(zhì)。
2.2 “義”——君子應有的價值取向
孔子強調(diào),作為君子,一定要重“義”。第一,無論在做什么事情或者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人們所做出的承諾一定要兌現(xiàn),不能有負他人,更不能做出不義的行為。同時,還要堅守道義,見義勇為,但要捋清楚二者之間的關系,要明白義在勇前,三思后行。如果只顧勇敢,失去理智,做出錯誤的判斷與選擇,不聽他人勸導,遇事不懂變通,雖然勇敢正直,但實則算不上“義”。第二,君子還應該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擁有美好品德的君子是不應該被名和利迷惑的,而是能夠為百姓造福,多為他人尋求利益,否則會影響其君子人格的培養(yǎng)。第三,“義”還是“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分標準。“小人”是指那些只考慮自己感受、不顧他人想法和利益、道德低下之人,這種人一般是不被社會認可和接受的??鬃犹岢觥芭疄榫尤?,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因為不管是道德修養(yǎng)方面還是才能見識方面,小人和君子相比都相差甚遠。這就告誡我們要力求君子之道,勿做小人之輩。第四,“義”也是“禮”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人們之所以要遵循“禮”,就是為了維護“義”。[5]“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盵1](《論語·衛(wèi)靈公》)可見,通過對“義”的解釋和理解,君子在何時何地都應堅持以“義”為本。
2.3 “禮”——君子修養(yǎng)的外在要求
在《論語》中,關于“禮”的論述一共有75條,相對“仁”較少,但也不能掩蓋君子以“禮”的重要性?!岸Y”從字面意思看,可指為人處事應有的禮貌、禮節(jié)等;從一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來看,還可指對人謙虛、友好等行為或態(tài)度??鬃友裕骸安粚W禮,無以立。”[1](《論語·季氏》)一個人只有認真學習禮法,才能在社會上站得住腳、走得更遠,否則將寸步難行??鬃佑盅裕骸肮Ф鵁o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盵1](《論語·泰伯》)即一個人如果具備了美好品德,但是在踐行時違背了禮節(jié),則算不上一名君子。除此之外,“禮”與“仁”之間還有一定的聯(lián)系,“仁”是“禮”的內(nèi)在內(nèi)容,“禮”是“仁”的外在體現(xiàn)。[7]孔子認為,我們在為人處事時要在內(nèi)容與形式之間有所權(quán)衡,注意“仁”和“禮”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既要行之以“仁”,也要行之以“禮”。最后,在行使禮節(jié)時我們還應注重和諧之美,行禮并不是沒有原則的行禮,而是以和為貴,同時“和”也要受到禮的規(guī)范,這樣才能達到一種高尚的境界。
3 《論語》中君子修養(yǎng)的方法
3.1 博學內(nèi)省——君子的修養(yǎng)之道
成君之道,首先要做的就是博學。孔子認為,學習有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個是深究書本,博覽群書,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理論素養(yǎng);另一個則是要加強書本之外的學習和歷練,明白為人處事之道。其次,便是要勤于自省??鬃釉唬骸熬佑芯潘迹阂曀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1](《論語·季氏》)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鬃舆€言:“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1](《論語·雍也》)??梢?,博學和“禮”還有一定的關聯(lián),博學是“約之以禮”的前提?!岸Y”作為君子修養(yǎng)的原則,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將之貫徹落實,而博學則是“禮”之道。綜上可見,孔子所說的博學內(nèi)省之道,看似容易,但如果真的想做到,不是易事,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和努力。
3.2 訥言敏行——君子的處事之道
《里仁》云:“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盵1](《論語·里仁》)作為一名君子,有理想就應該馬上付諸行動,而不是一味地掛在嘴上,這樣毫無意義??鬃犹貏e厭惡只說不做之人,認為一個人是否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通過其言行一看便知。他認為,從一個人所言之辭中至少可以看出兩點內(nèi)容:第一,說話的水平如何,思想道德素質(zhì)、為人修養(yǎng)是否高尚;第二,性格是好是壞,是踏實穩(wěn)重還是冒失急躁。在“行”上,孔子提倡君子應該敏捷勤奮、認真踏實地做出成績,不要前后語言和行為不一,讓人反感,徒留笑柄??梢?,言行一致、訥言敏行對君子人格的培養(yǎng)的重要程度。
3.3 進德修業(yè)——君子的致仕之道
進德修業(yè),意思是不斷提高道德修養(yǎng),建功立業(yè)。孔子認為,君子從一開始的博學自省到訥言敏行再到學有所成、修業(yè)致仕,并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和貪圖享樂,而是為了造福百姓,匡扶正義??鬃又鲝垺盀檎缘隆盵1](《論語·為政》),即為政者通過道德教化來鞏固政權(quán)、治理國家、穩(wěn)定社會。只有不斷地“進德”,才能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才可以在他人面前樹立威信,受人尊敬和景仰,去“正”他人,這是“政者,正也”[1](《論語·顏淵》)的本質(zhì)含義。除此之外,君子還要注重道德修養(yǎng)與刑罰分明并舉,即君子不僅要“進德”,還要“懷刑”??鬃釉唬骸熬討训?,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盵1](《論語·里仁》)要想成為一名德才兼?zhèn)涞木樱皯训隆迸c“懷刑”是其需要具備的兩個基本要求,這也是君子治國理政的兩個重要法寶。[6]
4 結(jié)語
君子之道是儒家文化及其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在《論語》中,君子修養(yǎng)始終貫穿著“仁”“義”“禮”的思想原則,教導人們博學內(nèi)省的修己之道、訥言敏行的處事之道和進德修業(yè)的致仕之道。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講話中,全面而科學地概括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和當代價值,[7]并強調(diào)“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自信首先在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8]君子人格作為一種人生哲學,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和學習。在新時代,我們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學習《論語》中的君子修養(yǎng)之道,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而不懈努力和奮斗。
參考文獻:
[1] 李炳南.論語評注[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01,167,86,219,57,169,54,236,111,234,84,15.
[2]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M].??冢汉D铣霭嫔纾?996.
[3] 陸衛(wèi)明,趙述穎.孔子仁之境界及其思想價值[J].歷史教學,2012.
[4] 張曉慶.孔子君子人格思想之道德意蘊[J].學術(shù)探索,2015(11):11-15.
[5] 郭美華.守義與知命——《論語》中君子人格的兩個基本規(guī)定及其意義[J].社會科學,2019(07):111-118.
[6] 唐代興,程碧英.試論孔子的君子學說[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8(02):21-31+145.
[7]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
[8]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13.
作者簡介:李敏(1971—),女,湖北洪湖人,教授,武漢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建設。
夏婷(1997—),女,湖北鄂州人,武漢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