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培
假冒偽劣猖獗,為社會之痛。“假煙假酒假味精,假醫(yī)假藥假郎中”,物質領域有假冒;“假書假畫假古董,假言假文假語錄”,精神領域也有偽劣。近年來,網(wǎng)上盛傳的一些當代與歷代的名人名言,有不少都是假冒。有一則爆紅網(wǎng)絡的“名言”:“我敬佩兩種人:年輕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我遠離兩種人:遇到好事就伸手的人;碰到難處就躲閃的人?!边€有我謝絕兩種人、我負責兩種人、我珍惜兩種人等等,作者署名為莫言。實際上,這是為了變成“名人名言”的偽托。莫言看到后,哭笑不得地接連三次否認,表示“請作者領回自己的‘娃吧?!?/p>
偽造名人名言,古已有之,不過于今尤烈?,F(xiàn)在網(wǎng)上流傳的“偽名人名言”,以“心靈雞湯”式的文字較多?!半u湯”的叫法源自美國從1993年到2008年出版的系列暢銷書《心靈雞湯》,大多用簡短的故事講述人生道理,還細分為針對特定人群的雞湯,比如:母親雞湯、囚犯雞湯、祖父雞湯、祖母雞湯、兒童雞湯,林林總總,銷售量很大,其中有二百本書被譯為超過四十種語言,也直接影響推動了我國雞湯式文字的發(fā)展。由于其大眾化的口味,勵志化的包裝,快餐式的文本,能快速輕便地給人以一些“心理滋養(yǎng)”,因而受眾不少,特別是為網(wǎng)民所喜愛。
一些段子手之所以將一些自造的或找來的雞湯式文字,冒稱名人名言在網(wǎng)上傳播,是為了通過名人效應,博取更多點擊和關注,最終將流量轉化為對商品或廣告的關注度,實現(xiàn)盈利的商業(yè)目的。據(jù)網(wǎng)絡上相關調查顯示,雞湯文大多由專門的微信公號或者APP等轉發(fā)平臺進行分發(fā),注冊人員再通過轉發(fā)此類文章來獲取分成。假冒的名人名言,不管它講的是什么,本質是一種赤裸裸的文化造假,是對思想和精神的一種污染,是對名人名譽的侵害,是對文化的褻瀆。有正氣與尊嚴的社會,是不容與“假”共舞的。
有人說,“心靈雞湯”能給人帶來一些“心理滋養(yǎng)”,讀讀不是很好嗎?應當說,“心靈雞湯”式的文字,有選擇的讀一些是可以的,但它畢竟是淺薄的零碎的,滿足于一鱗半爪、一知半解的閱讀,會使人變得“無知而膚淺”,因而不宜成為閱讀的主流。何況,那些偽造的名人“心靈雞湯”,往往變了味,甚或有了毒素,更是不碰它為妙。比如署名為楊絳百歲感言的“雞湯”:“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边@一“雞湯”確能讓個人主義者得到“心理滋養(yǎng)”,然而,“自己”真的能“與他人毫無關系”嗎?多喝這樣的“雞湯”,是會中毒的。如今已經(jīng)證實,這碗“雞湯”并非是楊絳先生“燒”的。人的健康成長,固然不排斥喝些好的“雞湯”,主要則是要吃好精品主糧。
在當前偽雞湯泛濫的情況下,我們在謹防偽造的名人雞湯的同時,也還要注意不為名人所惑,即使是名人說過的話,寫過的文,也不一定“句句是真理”。魯迅寫過一篇題為《名人與名言》的文章,他鄭重告誡讀者的是“我們應該將‘名人的話和‘名言分開來的,名人的話并不都是名言”。這就是說,我們也不要盲目崇拜名人。對名人的話也要分析,不要一見著打著名人旗號的話,就不分黑白地加以膜拜,這樣會少上一些當。何況,如今假冒的名人名言,其中固然有的是莫言這樣的“名人”,不也有些雖有點名氣卻在學術修養(yǎng)上難以說是“名人”的人嗎?按魯迅的話講“對于他們的專門以外的縱談,卻加以警戒?!睂Α皞蚊穗u湯”,就更要“警戒”了。
【原載《新民晚報》】
江蘇徐州 水云間薦
插圖 / 前后不一 / 王乃玲